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0733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1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包括:过滤部,使用后的冷却液在过滤部内过滤;沉淀部,沉淀部位于过滤部的下游位置处,且过滤部与沉淀部连通;加压泵,加压泵的进液端与沉淀部连通;分液管路组件,加压泵的出液端与分液管路组件的进液端连通,分液管路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排液口;用于对沉淀部的液位进行检测的浮子开关,浮子开关设置在沉淀部上;控制部,控制部与加压泵、分液管路组件、浮子开关电连接。由于通过加压泵将过滤后的冷却液加压处理,因而使得加压后的高压冷却液对刀具冷却、润滑时具有冷却效果好、润滑可靠性高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床刀具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工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机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泵加压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数控机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依靠机床自配的冷却泵以常压的方式提供冷却液给刀具,以促使刀具被冷却、润滑。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液在对刀具作用时存在冷却效率低、润滑性能差的问题,并进而导致刀具使用寿命短、整体加工效率低、被加工工件的外观品质光洁度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泵加压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反复使用中冷却效率低、润滑性能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包括:过滤部,使用后的冷却液在过滤部内过滤;沉淀部,沉淀部位于过滤部的下游位置处,且过滤部与沉淀部连通;加压泵,加压泵的进液端与沉淀部连通;分液管路组件,加压泵的出液端与分液管路组件的进液端连通,分液管路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排液口 ;用于对沉淀部的液位进行检测的浮子开关,浮子开关设置在沉淀部上;控制部,控制部与加压泵、分液管路组件、浮子开关电连接。进一步地,过滤部包括:进液组件;过滤箱,进液组件与过滤箱的顶部连通,过滤箱具有过滤出液口,且过滤出液口位于过滤箱的中部下侧。进一步地,过滤箱的侧壁的上端具有多个过滤进液口,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进液管的出液段具有多个分液口 ;分液管,分液管为多个,多个分液管的进液端与多个分液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分液管的出液端与多个过滤进液口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过滤部还包括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为多个,多个流量调节阀与多个分液管的出液端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过滤部还包括:导液管,导液管具有沿导液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排液孔,导液管为多个,多个导液管与多个过滤进液口连接,导液管位于过滤箱内,且多个导液管沿过滤箱的顶端横向延伸并间隔排列;滤袋,滤袋为多个,多个滤袋一一对应挂接在多个导液管上。进一步地,过滤部还包括托板,托板具有多个渗液孔,托板设置在过滤箱内将过滤箱分隔为上部过滤腔和下部集液腔,滤袋的下端放置在托板上,过滤出液口位于下部集液腔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油泵加压冷却装置还包括输液管,沉淀部包括:沉淀箱;隔板,隔板为一个或多个,隔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沉淀箱内,并将沉淀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沉淀腔,过滤部通过输液管与一个沉淀腔连通,隔板的上端具有过液孔。进一步地,分液管路组件包括:分液管路,分液管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排液口 ;控制阀,控制阀为多个,多个控制阀与多个排液口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分液管路组件还包括:调压阀,调压阀设置在分液管路的进液端;用于显示分液管路输出液压大小的压力显示表,压力显示表设置在分液管路上。进一步地,油泵加压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泵,冷却泵的进液端与沉淀部连通,冷却泵与控制部电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用后的冷却液在过滤部内过滤,沉淀部位于过滤部的下游位置处,且过滤部与沉淀部连通,加压泵的进液端与沉淀部连通,加压泵的出液端与分液管路组件的进液端连通,分液管路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排液口,浮子开关用于对沉淀部的液位进行检测,浮子开关设置在沉淀部上,控制部与加压泵、分液管路组件、浮子开关电连接。由于设置有过滤部,因而使用后的冷却液在过滤部内除杂处理,提高了冷却液回收后的清洁性,从而避免大颗粒杂质对加压泵和被加工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提高了冷却液的润滑性能。由于设置有沉淀部,因而使难以过滤的细微杂质在沉淀部内沉积,避免对加压泵造成损伤,保证了冷却液的纯净度,提高了冷却液的润滑性能。由于增加了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流动面积,因而提高了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效率。由于通过加压泵将过滤后的冷却液加压处理,因而使得加压后的高压冷却液对刀具冷却、润滑时具有冷却效果好、润滑可靠性高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床刀具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工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设置有控制部,因而可以对加压泵、分液管路组件、浮子开关、冷却泵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的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中的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中的过滤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中的沉淀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分液管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过滤部;11、过滤箱;lla、过滤出液口 ; 12、进液管;13、分液管;14、流量调节阀;15、导液管;16、滤袋;17、托板;17a、渗液孔;20、沉淀部;21、沉淀箱;21a、沉淀腔;22、隔板;22a、过液孔;30、加压泵;40、分液管路组件;41、分液管路;42、控制阀;43、调压阀;44、压力显示表;50、控制部;60、输液管;70、冷却泵;80、脚轮;90、浮子开关。【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反复使用中冷却效率低、润滑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包括过滤部10、沉淀部20、加压泵30、分液管路组件40、浮子开关90和控制部50,使用后的冷却液在过滤部10内过滤;沉淀部20位于过滤部10的下游位置处,且过滤部10与沉淀部20连通;加压泵30的进液端与沉淀部20连通;加压泵30的出液端与分液管路组件40的进液端连通,分液管路组件40具有至少一个排液口,浮子开关90设置在沉淀部20上用于对沉淀部20的液位进行检测;控制部50与加压泵30、分液管路组件40、浮子开关90电连接。由于设置有过滤部10,因而使用后的冷却液在过滤部10内除杂处理,提高了冷却液回收后的清洁性,从而避免大颗粒杂质对加压泵30和被加工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提高了冷却液的润滑性能。由于设置有沉淀部20,因而使难以过滤的细微杂质在沉淀部20内沉积,避免对加压泵30造成损伤,保证了冷却液的纯净度,提高了冷却液的润滑性能。由于增加了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流动面积,因而提高了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效率。由于通过加压泵30将过滤后的冷却液加压处理,因而使得加压后的高压冷却液对刀具冷却、润滑时具有冷却效果好、润滑可靠性高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床刀具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加工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设置有控制部50,因而可以对加压泵30、分液管路组件40、浮子开关9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油泵加压冷却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上述排液口为多个,分液管路组件40起到分液的作用,以使每个排液口均可独立对应一台机床或机床内不同的刀具,以使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同时对多台机床或同一机床内多把刀具进行供液操作。优选地,加压泵30为齿轮泵,冷却液在齿轮泵内升压后经分液管路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泵加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部(10),使用后的冷却液在所述过滤部(10)内过滤;沉淀部(20),所述沉淀部(20)位于所述过滤部(10)的下游位置处,且所述过滤部(10)与所述沉淀部(20)连通;加压泵(30),所述加压泵(30)的进液端与所述沉淀部(20)连通;分液管路组件(40),所述加压泵(30)的出液端与所述分液管路组件(40)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分液管路组件(40)具有至少一个排液口;用于对所述沉淀部(20)的液位进行检测的浮子开关(90),所述浮子开关(90)设置在所述沉淀部(20)上;控制部(50),所述控制部(50)与所述加压泵(30)、所述分液管路组件(40)、所述浮子开关(90)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星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