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087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管接头,其包括一本体及一帽盖。该本体呈管状且具有一凸缘、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该凸缘的两侧。该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特别的是,该凸缘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且该凸缘的断面概呈多角形。该帽盖的顶端具有一开口,该帽的底端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该开口相互连通。该凹槽的内周壁形成一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该本体的凸缘的外螺纹螺合。此外,该第二连接端用以与一管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管接头,尤指用于连接一外部装置(例如:抽水泵或散热装置)与一管件的管接头。
技术介绍
在一般具有液态供给或传输的机具上,例如:抽水泵等外部装置,一般使用者会在该外部装置与该管件的交接处设置一个管接头,以衔接该外部装置与该管件。一般市面上的管接头大多是以一公接头和一母接头相互螺合的方式结合,但螺合的方式并无法达到足够的液密效果,故使用者会在公、母接头之间加设一止泄垫圈,以达到必要的液密效果。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41762号,其揭露一种“紧迫式管接头”,其主要作法是设置一公接头、一母接头及一迫紧环。使用时,预先须将该迫紧环套设于该公接头外侦U,再将该公接头与该母接头分别连接一外部装置与一管件上,再旋紧预先套设于该公接头外侧的迫紧环,进而将该公接头固定于该母接头内。虽然此方法可有效将该外部装置与该管件衔接,但其专利所属组件较多,组装繁复及制造成本高,再者一旦该迫紧环遗失时,该管接头将无法使用。此外,为方便该公接头与该母接头的螺合,故该专利更设置一沉头孔,以允许一手工具(例如:L形六角扳手)插入,而后旋转该手工具带动该迫紧环转动,促使该公接头与该母接头的螺合更加地紧密。然而,该沉头孔的孔径小且并不明显,使用者无法轻易地意会该沉头孔的作用,导致陷入不知如何组装的窘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改善组件较多、组装不便等问题。具体而言,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管接头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呈管状且具有一凸缘及分别位于该凸缘两侧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用以与一外部装置连接;该凸缘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且该凸缘的断面呈多角形,该第二连接端与一管件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更包括一帽盖。该帽盖的顶端具有一开口 ;该帽盖的底端形成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与该帽盖前端的开口相互连通。此外,该帽盖的凹槽的内周壁形成一内螺纹,而该内螺纹与该本体的凸缘的外螺纹螺合。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更包括一止泄垫圈,套设于该本体的第一连接端。该本体的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一供设置该止泄垫圈的环沟。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更包括在该本体的第二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具有至少一个止滑肋。本技术的管接头可方便使用者利用可对应的手工具将该管接头与一外部装置更加地紧密螺合,并且由于设有供设置止泄垫圈的环沟,使得第一连接端与一外部装置衔接时增加液密效果,避免液体的泄漏;本技术的第二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的止滑肋,可避免该管件套接于该第二连接端时轻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管接头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管接头沿II1-1II剖线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管接头的本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管接头的本体与一外部装置组合后的剖视图。图6为第五图5的管接头另与一管件组合后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管接头100本体I凸缘11外螺纹111第一连接端12 外螺纹121环沟122第二连接端13止滑肋131帽盖2开口21凹槽 22内螺纹221止泄垫圈3管件4外部装置5 连接部5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管接头100,用以衔接一管件4与一外部装置5 (例如:散热装置),如图6所示。其中该管接头100大致包括一本体1、一帽盖2及一止泄垫圈3。请参阅图2及图3,该本体I呈管状且具有一凸缘11及分别位于该凸缘11两侧的一第一连接端12与一第二连接端13。其中,该本体I的凸缘11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111且该凸缘11的断面约呈多角形(例如:六角形),如图4所示。此外,该本体I的第一连接端12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121及一环沟122。该本体I的第二连接端13的外周壁形成具有至少一止滑肋131。请参阅图3,该帽盖2可拆离地组设于该本体I上。该帽盖2的顶端具有一开口21,该帽盖2的底端形成有一凹槽22,且该凹槽22与该开口 21相互连通。此外,该凹槽22的内周壁形成一内螺纹221,而该内螺纹221与该本体I的凸缘11的外周壁所形成的外螺纹111螺合。请参阅图4,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由于该本体I的凸缘11的断面呈六角形,故具有六角形的外轮廓。如此,使用者便可轻易得知该凸缘11的六角形断面是可借由一开口扳手(未显示)套设于上,对其操作旋转,进而带动该本体I的转动。请参阅图5,组装时,需先将一止泄垫圈3套设在该本体I的第一连接端12的环沟122上,再利用该第一连接端12的外周壁的外螺纹121螺合于该外部装置5 (例如:散热装置)的一连接部51。该本体I的第一连接端12与该外部装置5的连接部51螺合后,再将该开口扳手套设于该本体I的凸缘11上,并转动该开口扳手以带动该本体I旋转,促使该本体I与该外部装置5的连接部51更加地紧密地螺合。请参阅图6,待该本体I与该外部装置5紧密螺接后,再将所欲连接的该管件4(例如:水管)穿过该帽盖2的顶端的开口 21,再将该管件4套接于该本体I的第二连接端13上。此时,由于该本体I的第二连接端13的外周壁形成具有至少一止滑肋131,因此可避免该管件4轻易脱落。最后,再将该帽盖2的底端的凹槽22所形成的内螺纹221,与该本体I的凸缘11的外周壁所形成的外螺纹111,进行螺合,完成该管接头100衔接该外部装置5与该管件4的组装作业。以上所述,仅为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对本技术的任何形式作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技术精神,所作的任何等效修改或变更等,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本体,呈管状且具有一凸缘及分别位于该凸缘两侧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用以与一外部装置连接;该凸缘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且该凸缘的断面呈多角形;以及该第二连接端与一管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帽盖,该帽盖的顶端具有一开口,该帽盖的底端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该开口相互连通,且该凹槽的内周壁形成有一内螺纹,而该凹槽的内螺纹与该本体的凸缘的外螺纹螺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止泄垫圈,套设于该本体的第一连接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一供设置该止泄垫圈的环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二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具有至少一个止滑肋。【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管接头,其包括一本体及一帽盖。该本体呈管状且具有一凸缘、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该凸缘的两侧。该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特别的是,该凸缘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且该凸缘的断面概呈多角形。该帽盖的顶端具有一开口,该帽的底端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该开口相互连通。该凹槽的内周壁形成一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该本体的凸缘的外螺纹螺合。此外,该第二连接端用以与一管件连接。【IPC分类】F16L15-00, F16L15-04【公开号】CN204512706【申请号】CN201520129337【专利技术人】游伟智 【申请人】超昱国际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本体,呈管状且具有一凸缘及分别位于该凸缘两侧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用以与一外部装置连接;该凸缘的外周壁形成有一外螺纹,且该凸缘的断面呈多角形;以及该第二连接端与一管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伟智
申请(专利权)人:超昱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