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路沿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789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1)和立石(2),平石(1)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平石(1)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1)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落叶堵塞下水口的问题,有效解决下大雨时道路易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路沿石,属于建筑领域。
技术介绍
路沿石是车行道与人行道、绿化带或隔离带的界石,一般由预制的平石和立石组合而成,对于城市道路一般在平石下面布置排水暗沟,但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泥沙、树叶和垃圾容易堵塞长期没有水流的排水暗沟,后果是在出现大的降雨时容易发生街道严重积水,极大影响居民的出行和车行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路沿石,它能够有效解决落叶堵塞下水口的问题,有效解决下大雨时道路易积水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和立石,平石与立石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平石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平石的顶面与立石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设置路沿截水沟可以使落叶通过截水沟排走,防止落叶及杂物堵塞下水孔。前述的新型路沿石中,平石的顶面为倾斜面,且靠近路沿截水沟的一侧低于其相对侧,平石顶面的倾斜角度为3°?6°。将平石的顶面设计成斜面一方面可以使水能够更容易流入路沿截水沟和第一下水孔内,另一方面也便于落叶及杂物排至路沿截水沟。前述的新型路沿石中,平石顶面的倾斜角度为5°。前述的新型路沿石中,立石与路沿截水沟相连接的侧面设有斜坡,斜坡上设有第二下水孔。在斜坡上开设第二下水孔一方面可以增加立石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排水。前述的新型路沿石中,所述第一下水孔和第二下水孔均为长条形结构。前述的新型路沿石中,平石和立石内均设有支撑柱。支撑柱起到支撑的作用,由于平石和立石均为空心结构,因此需要增设支撑柱来增加其强度。前述的新型路沿石中,平石的高度为150mm,平石和立石的总宽度为300mm?500mm,立石的高度为300mm,立石的宽度为12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平石和立石设计成空心结构来取代传统的暗沟,节省了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通过设置路沿截水沟并将平石的顶面设计成斜面,可以有效防止树叶及杂物堵塞第一下水孔,有效解决了暴雨天气路面易积水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二下水孔可以将来自人行道的水通过斜坡上的第二下水孔直接流入空腔内,减轻第一下水孔的工作压力,使排水更流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平石,2-立石,3-第一下水孔,4-路沿截水沟,5-斜坡,6-第二下水孔,7-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I和立石2,平石I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平石I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I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平石I的顶面为倾斜面,且靠近路沿截水沟4的一侧低于另一侧,平石I顶面的倾斜角度为5°。立石2与路沿截水沟4相连接的侧面设有斜坡5,斜坡5上设有第二下水孔6。所述第一下水孔3和第二下水孔6均为长条形结构。平石I和立石2内均设有支撑柱7。平石I的高度为150mm,平石I和立石2的总宽度为400mm,立石2的高度为300mm,立石2的宽度为125mm。本技术的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I和立石2,平石I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平石I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I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平石I的顶面为倾斜面,且靠近路沿截水沟4的一侧低于另一侧,平石I顶面的倾斜角度为3°。立石2与路沿截水沟4相连接的侧面设有斜坡5,斜坡5上设有第二下水孔6。所述第一下水孔3和第二下水孔6均为长条形结构。平石I和立石2内均设有支撑柱7。平石I的高度为150mm,平石I和立石2的总宽度为300mm,立石2的高度为300mm,立石2的宽度为125mm。本技术的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I和立石2,平石I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平石I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I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平石I的顶面为倾斜面,且靠近路沿截水沟4的一侧低于另一侧,平石I顶面的倾斜角度为6°。立石2与路沿截水沟4相连接的侧面设有斜坡5,斜坡5上设有第二下水孔6。所述第一下水孔3和第二下水孔6均为长条形结构。平石I和立石2内均设有支撑柱7。平石I的高度为150mm,平石I和立石2的总宽度为500mm,立石2的高度为300mm,立石2的宽度为125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没有雨水的时候,落叶等杂物会被风吹至路沿石的拐角处,由于平石I的顶面设计成斜面,能够帮助落叶和杂物滑入路沿截水沟4,可以及时、有效地清除落叶与杂物,当下雨的时候,来自公路侧的水一部分通过第一下水孔3流入空腔内,另一部分水流入路沿截水沟4并排出;而来自人行道侧的水则大部分通过斜坡5上的第二下水孔6排至空腔,小部分水流入路沿截水沟4。【主权项】1.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I)和立石(2),平石(I)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平石(I)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I)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平石(I)的顶面为倾斜面,且靠近路沿截水沟(4)的一侧低于另一侧,平石(I)顶面的倾斜角度为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平石(I)顶面的倾斜角度为5° 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路沿石,其特征在于:立石(2)与路沿截水沟(4)相连接的侧面设有斜坡(5),斜坡(5)上设有第二下水孔(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水孔(3)和第二下水孔(6)均为长条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平石⑴和立石⑵内均设有支撑柱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1)和立石(2),平石(1)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平石(1)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1)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落叶堵塞下水口的问题,有效解决下大雨时道路易积水的问题。【IPC分类】E01C11-22【公开号】CN204509933【申请号】CN201520162621【专利技术人】肖文君, 杨鹏隆 【申请人】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路沿石,包括平石(1)和立石(2),平石(1)与立石(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为连通的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平石(1)的顶部设有第一下水孔(3),平石(1)的顶面与立石(2)的连接处设有路沿截水沟(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君杨鹏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