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灿锋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674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由以下组分组成:黄皮果叶、千里光、马蹄香、紫花地丁、白蔹、漏芦、冬凌草、肿节风、补骨脂、鸡血藤、路路通、托盘根、槐角、鬼针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广金钱草、红藤、青黛、血力花、磨盘草、凤凰衣、葎草、地耳草、茺蔚子、山苍子、板栗壳。本方能清热解毒,清热化湿,活血行气,扶正法邪,诸药配合,对消化道感染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临床用之每收佳效。四年中,通过对60名患者的使用表明,该药能有效治疗消化道感染,有效率达91.6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属于消化科中药配方

技术介绍
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 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 具吃入体内而感染。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 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 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消化道感染 进行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皮果叶4~8份、千 里光6~10份、马蹄香6~10份、紫花地丁 4~8份、白蔹6~10份、漏芦4~8份、冬凌 草2~6份、肿节风6~10份、补骨脂4~8份、鸡血藤2~6份、路路通2~6份、托盘根 4~8份、槐角6~10份、鬼针草8~12份、白花蛇舌草8~12份、白茅根8~12份、广 金钱草10~14份、红藤8~12份、青黛6~10份、血力花6~10份、磨盘草8~12份、 凤凰衣10~14份、薄草12~16份、地耳草10~14份、宪蔚子8~12份、山苍子6~10 份、板栗壳4~8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皮果叶4 份、千里光6份、马蹄香6份、紫花地丁 4份、白蔹6份、漏芦4份、冬凌草2份、肿节风6份、 补骨脂4份、鸡血藤2份、路路通2份、托盘根4份、槐角6份、鬼针草8份、白花蛇舌草8份、 白茅根8份、广金钱草10份、红藤8份、青黛6份、血力花6份、磨盘草8份、凤凰衣10份、 潷草12份、地耳草10份、茺蔚子8份、山苍子6份、板栗壳4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皮果叶6 份、千里光8份、马蹄香8份、紫花地丁 6份、白蔹8份、漏芦6份、冬凌草4份、肿节风8份、 补骨脂6份、鸡血藤4份、路路通4份、托盘根6份、槐角8份、鬼针草10份、白花蛇舌草10 份、白茅根10份、广金钱草12份、红藤10份、青黛8份、血力花8份、磨盘草10份、凤凰衣 12份、潷草14份、地耳草12份、茺蔚子10份、山苍子8份、板栗壳6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皮果叶8 份、千里光10份、马蹄香10份、紫花地丁 8份、白蔹10份、漏芦8份、冬凌草6份、肿节风10 份、补骨脂8份、鸡血藤6份、路路通6份、托盘根8份、槐角10份、鬼针草12份、白花蛇舌 草12份、白茅根12份、广金钱草14份、红藤12份、青黛10份、血力花10份、磨盘草12份、 凤凰衣14份、潷草16份、地耳草14份、茺蔚子12份、山苍子10份、板栗壳8份。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1)黄皮果叶:味辛、苦;性平。归肺经。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温病发 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 (2)千里光: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 目艮,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 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瘆,泄泻痢疾。 (3)马蹄香:味辛、微苦;性温;小毒;归肺、肾经。温经散寒;消肿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毒蛇咬伤;疮疡肿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舌生疮。 (4)紫花地丁 :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 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5)白蔹:性凉;味苦、甘、辛;归心、肝、脾经。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 月中,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6)漏芦:味苦,性寒。归胃经。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主治乳痈肿痛, 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7)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感冒头痛;气管 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 (8)肿节风: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散瘀,祛风除湿 通络。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肢体麻木;骨折;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 胃肠炎;菌痢;胆囊炎激肿;口腔炎;风湿痹痛。 (9)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心包、脾、胃、肺经。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 止泻。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瘘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 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肩病。 (10)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萎黄,麻木 瘫痪,风湿痹痛。 (11)路路通:性平;味苦;归十二经。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 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挤癣,湿瘆。 (12)托盘根:味苦、涩,性微寒。清热凉血、散结、止痛、利尿、消肿。 (13)槐角: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 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14)鬼针草:性平;味味苦;归肝、肺、大肠经。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 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15)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 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16)白茅根:性寒;味甘;归肺、胃、小肠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 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1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消化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皮果叶4~8份、千里光6~10份、马蹄香6~10份、紫花地丁4~8份、白蔹6~10份、漏芦4~8份、冬凌草2~6份、肿节风6~10份、补骨脂4~8份、鸡血藤2~6份、路路通2~6份、托盘根4~8份、槐角6~10份、鬼针草8~12份、白花蛇舌草8~12份、白茅根8~12份、广金钱草10~14份、红藤8~12份、青黛6~10份、血力花6~10份、磨盘草8~12份、凤凰衣10~14份、葎草12~16份、地耳草10~14份、茺蔚子8~12份、山苍子6~10份、板栗壳4~8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灿锋
申请(专利权)人:龚灿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