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94981 阅读:5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属于碱性硅酸钠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采用高效复配萃取剂从碱性硅酸钠中萃取氢氧化钠,经低温结晶回收高纯度和高模数偏硅酸钠产品,实现硅酸钠、氢氧化钠的高效分离和氢氧化钠的循环回用,所述的复配萃取剂由萃取剂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其中萃取剂为短链醇类和长链脂肪醇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添加剂为长链烷基酚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采用纯水反萃取后,萃余液中氢氧化钠可通过添加新鲜碱液直接返回粉煤灰碱浸工序套用。与传统氢氧化钠萃取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效果好、碱液循环利用率高等优点,可以回收高纯度的偏硅酸钠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碱性硅酸钠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能源结构为富煤、贫油、少气,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煤燃烧后产生了大量的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我国火力发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高达4亿多吨,并且在逐年增加。因此,开发和利用粉煤灰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SiO2和Al2O3等物质,其中SiO2所占质量分数更是高达40-55%,如何有效的从粉煤灰中提取硅是当前粉煤灰资源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从高铝粉煤灰中先提硅再提铝的方法”,申请号200710062534.7,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提出采用“碱浸—蒸发浓缩—低温结晶”工艺从粉煤灰中提取硅酸钠产品,这也是目前从粉煤灰中提取硅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工艺中产生的碱性硅酸钠溶液含有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进行回收利用,通常采取CaO等碱性试剂进行苛化,并经高温蒸浓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返回碱浸工序使用。不仅NaOH回收利用率低,同时工艺流程较长,对设备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碱性硅酸钠溶液中高浓度的硅酸钠和氢氧化钠分离不彻底,导致硅酸钠在溶液中不易结晶,从而难以形成高模数的偏硅酸钠,通常偏硅酸钠模数为0.5-1.0,该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将碱性硅酸钠溶液中硅酸钠和氢氧化钠进行分离,同时提高氢氧化钠循环使用效率是粉煤灰制备高模数偏硅酸钠的技术难点。萃取法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在化工分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将其用于粉煤灰碱性硅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分离,不仅可以将碱性硅酸钠溶液中苛性比大大降低,有利于硅酸钠的结晶析出,制备高纯度和高模数的硅酸钠产品。同时,还可以将分离的氢氧化钠返回碱浸工序,避免后续氢氧化钠的苛化工艺,减少氢氧化钠等物料的消耗量,提高生产过程的循环效率。因此,寻找一种廉价且高效的萃取剂对于粉煤灰生产高模数的偏硅酸钠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在分离氢氧化钠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氟代醇、煤油和若干大环冠醚类均具有很好的效果。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提高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循环效率的方法”申请号:200610000862.X,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本专利技术同样采用正辛醇、长链脂肪醇和烷基酚等单一的萃取剂萃取氢氧化钠,从而提高拜耳法生产效率。但是采用单一萃取剂对粉煤灰碱性硅酸钠溶液进行处理并不合适,这主要是因为单一萃取剂对碱性硅酸钠溶液萃取效果较差且效率低,对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萃取效果差从而导致氢氧化钠回收效率低,循环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高浓度碱性硅酸钠溶液的特点,开发一种新型经济高效的复配萃取剂对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粉煤灰生产偏硅酸钠过程中存在的:溶液难以有效分离、偏硅酸钠模数小、纯度低、成本高、萃取效率低、萃取效果差、循环使用效率低等难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它具有溶液分离简单、偏硅酸钠模数大,纯度高、成本低、萃取效率高、萃取效果好,循环使用效率高的优点。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采用质量浓度为20-35%的NaOH溶液对粉煤灰浸出后得到碱性硅酸钠溶液,在80-100℃下,向碱性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复配萃取剂,对溶液中NaOH进行萃取,溶液油水分离后分别得到油相和水相,NaOH进入油相,硅酸钠留在水相;(B)将步骤(A)中得到的硅酸钠进行低压氮气气提,经低温结晶处理后即可得到偏硅酸钠;(C)采用纯水作为反萃取剂对步骤(A)中得到的油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后油水分离得到NaOH溶液和再生后的复配萃取剂;(D)将步骤(C)得到的NaOH溶液通过补充氢氧化钠后返回步骤(A)粉煤灰碱浸工序中套用,反萃取后得到的复配萃取剂返回步骤(A)循环使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步骤(A)碱性硅酸钠溶液中NaOH质量浓度为15-30%,萃取温度范围为80-100℃,时间为10分钟。更进一步的,步骤(A)中所采用的复配萃取剂的体积为碱性硅酸钠溶液体积的0.3-3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复合萃取剂是由萃取剂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萃取剂和添加剂体积比为(2-10):1,萃取剂为短链醇类和长链脂肪醇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其中短链醇类包括乙醇、甘油、正辛醇、正己醇、氟代醇、异丁醇,长链脂肪醇包括碳链长度为10-20的脂肪醇,添加剂主要由C6-C18的烷基酚类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组成。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增加NaOH在萃取剂中的比例,减少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与硅酸钠的分离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B)中步骤(B)中采用低压氮气气提法吹脱硅酸钠溶液中CO2气体,气压为3-8bar,温度为85-100℃,以避免CO2与硅酸钠反应生成Na2CO3,降低偏硅酸钠的纯度和质量。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B)中,采用低温结晶法,最终偏硅酸钠结晶温度为20-40℃,结晶后可得到模数为2.5-4.0的高模数偏硅酸钠。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C)中,所使用的反萃取剂为纯水,反萃取的温度为50-95℃,经反萃取后,反萃取剂的体积为油相体积的0.5-2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C)中得到的NaOH质量浓度为5-15%。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D)中,反萃取得到的NaOH溶液可直接补充氢氧化钠返回粉煤灰碱浸工艺套用,补充所用的氢氧化钠为质量浓度为30%的工业品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片碱,经补充后,NaOH的质量浓度为20-30%,返回粉煤灰碱浸工序中套用。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碱性硅酸钠溶液中高浓度硅酸钠和氢氧化钠难以分离的技术难点,提高了偏硅酸钠产品的模数,增加了产品的价值。(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高效复配萃取剂能够克服单一萃取剂对高浓度氢氧化钠萃取效果差、萃取效率低的缺点,提高了碱性硅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回收率和循环使用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步骤(D)中,反萃取得到的NaOH溶液可直接补充氢氧化钠返回粉煤灰碱浸工艺套用,使用工业品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钠片碱,经补充后,返回粉煤灰碱浸工序中套用;可以循环使用、回收率高、损耗小、成本降低。(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能够减少物料和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偏硅酸钠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其工程化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粉煤灰生产高模数偏硅酸钠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粉煤灰生产偏硅酸钠过程中存在的:1)碱性硅酸钠溶液中硅酸钠和氢氧化钠难以有效分离,导致生产的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采用质量浓度为20‑35%的NaOH溶液对粉煤灰浸出后得到碱性硅酸钠溶液,在80‑100℃下,向碱性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复配萃取剂,对溶液中NaOH进行萃取,溶液油水分离后分别得到油相和水相,NaOH进入油相,硅酸钠留在水相;(B)将步骤(A)中得到的硅酸钠进行低压氮气气提,经低温结晶处理后即可得到偏硅酸钠;(C)采用纯水作为反萃取剂对步骤(A)中得到的油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后油水分离得到NaOH溶液和再生后的复配萃取剂;(D)将步骤(C)得到的NaOH溶液通过补充氢氧化钠后返回步骤(A)粉煤灰碱浸工序中套用,反萃取后得到的复配萃取剂返回步骤(A)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采用质量浓度为20-35%的NaOH溶液对粉煤灰浸出后得到碱性硅酸钠溶液,在80-100℃下,向碱性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复配萃取剂,复合萃取剂是由萃取剂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对溶液中NaOH进行萃取,溶液油水分离后分别得到油相和水相,NaOH进入油相,硅酸钠留在水相;(B)将步骤(A)中得到的硅酸钠进行低压氮气气提,经低温结晶处理后即可得到偏硅酸钠;采用低压氮气气提法吹脱硅酸钠溶液中CO2气体,气压为3-8bar,温度为85-100℃;(C)采用纯水作为反萃取剂对步骤(A)中得到的油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后油水分离得到NaOH溶液和再生后的复配萃取剂;(D)将步骤(C)得到的NaOH溶液通过补充氢氧化钠后返回步骤(A)粉煤灰碱浸工序中套用,反萃取后得到的复配萃取剂返回步骤(A)循环使用;复合萃取剂是由萃取剂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萃取剂和添加剂体积比为(2-10):1,萃取剂为短链醇类和长链脂肪醇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其中短链醇类包括乙醇、甘油、正辛醇、正己醇、氟代醇、异丁醇,长链脂肪醇包括碳链长度为10-20的脂肪醇,添加剂主要由C6-C12的烷基酚类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铭吕路陈良汪林王林平徐敬生潘丙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