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427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头、车架、发动机、货厢以及前一后二分布的三个车轮,在连接主管与货厢之间设有座框架,所述座框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并靠近货厢;还包括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所述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以择一的方式与座框架和连接主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驾驶人员的喜好,改变驾驶方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使驾驶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三轮摩托车在农村地区应用广泛,它能够运载货物,灵活、地形适应能力好,使用经济实惠。其主要包括车架、车头、货厢以及前一后二分布的三个车轮,目前的三轮摩托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跨骑式三轮摩托车,该三轮摩托车的车头部分结构与两轮摩托车的结构一致,在驾驶的时候,驾驶员跨骑在车头部分,然后进行三轮摩托车的驾驶操作,但对于不喜欢这种驾驶方式的人来说,这种形式的三轮车驾驶过程中非常费劲。另一种是坐驾式三轮摩托车,其车头部分具有独立的座椅,驾驶主要通过方向盘进行操作,但通过方向盘控制方向比较麻烦,从而也造成驾驶比较麻烦。然而,不管是跨骑式三轮摩托车还是坐驾式三轮摩托车,其车头部分的结构均为一固定的整体,这就使得人们在选择一种类型的三轮摩托车后,就确定了一种驾驶方式,无法对驾驶方式进行更换,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现有三轮摩托车车头部分结构固定,无法进行驾驶方式转换的问题,提供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能够根据驾驶人员的喜好,改变驾驶方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使驾驶更加舒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头、车架、发动机、货厢以及前一后二分布的三个车轮,所述车头位于车架的前端,货厢设于车架上,并靠近车架的后端;所述车头包括转向把手、车头立管以及前叉,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转向轴与前叉相连,该前叉与前车轮相连,所述车头立管套设在转向轴上;所述车架的前端通过连接主管与车头立管相连,其中,车头立管与连接主管呈“人”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主管与货厢之间设有座框架,所述座框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并靠近货厢;还包括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所述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以择一的方式与座框架和连接主管相连;当采用跨骑式连接架时,跨骑式连接架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顶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跨骑式连接架的上方设有一倒U型的支架,该支架的两端与跨骑式连接架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跨骑式连接架上设有骑式护板,所述骑式护板包括一呈弧形的顶板,该顶板的后部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其前端与连接主管接触,后端与一座板相连,该座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座框架固定连接;该顶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的上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跨骑式连接架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固定连接;当采用坐驾式连接架时,坐驾式连接架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中下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坐驾式连接架上设有一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件包括水平设于坐驾式连接架上的踏板,所述踏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并沿连接主管的方向倾斜延伸后与连接主管固定连接,其弯折段向前弯折并延伸,直至将连接主管遮挡,踏板后端竖直向上弯折后与一座板相连,该座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座框架固定连接;该踏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下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车架前部设有一棚架,所述棚架包括位于车架两侧的支撑架和数根将两支撑架相连的连杆,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顶杆,其中,后支撑杆的上端向前倾斜后与顶杆相连,前支撑杆的的上端向后倾斜后与顶杆相连,且前支撑杆的倾斜段的长度大于其竖直段的长度;所述支撑架的前后支撑杆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相连,且前支撑杆位于车头前侧,后支撑杆位于座框架后侧;在棚架前侧设有挡风玻璃,所述挡风玻璃通过螺栓与前支撑杆的倾斜段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的前部和下架体的后部重叠设置,并通过四根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下架体的前端的中部与连接主管相连,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前主管和右前主管相连;所述座框架的前侧通过竖杆与下架体相连,后侧通过竖杆与上架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位于货厢下方,并与车架的上架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能够根据不同人的驾驶习惯,快速地将三轮摩托车改变为跨骑式结构或坐驾式结构,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使驾驶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跨骑式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跨骑式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骑式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坐驾式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坐驾式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踏板组件的示意图。图7为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4、图7以及图8,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头1、车架2、发动机、货厢3以及前一后二分布的三个车轮,所述车头1位于车架2的前端,货厢3设于车架2上,并靠近车架2的后端;所述车头1包括转向把手、车头立管以及前叉,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转向轴与前叉相连,该前叉与前车轮相连,所述车头立管套设在转向轴上;所述车架2的前端通过连接主管与车头立管相连,其中,车头立管与连接主管呈“人”形结构。在连接主管与货厢3之间设有座框架4,所述座框架4与车架2固定连接,并靠近货厢3;该座框架4的长度方向与货厢3的宽度方向一致,在座框架4上能设置3个座位。所述车架2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的前部和下架体的后部重叠设置,并通过四根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下架体的前端的中部与连接主管相连,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前主管和右前主管相连;所述座框架4的前侧通过竖杆与下架体相连,后侧通过竖杆与上架体相连。在车架2前部设有一棚架11,所述棚架11包括位于车架2两侧的支撑架和数根将两支撑架相连的连杆,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顶杆,其中,后支撑杆的上端向前倾斜后与顶杆相连,前支撑杆的的上端向后倾斜后与顶杆相连,且前支撑杆的倾斜段的长度大于其竖直段的长度;所述支撑架的前后支撑杆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2相连,且前支撑杆位于车头1前侧,后支撑杆位于座框架4后侧;在棚架11前侧设有挡风玻璃,所述挡风玻璃通过螺栓与前支撑杆的倾斜段相连。所述发动机位于货厢3下方,并与车架2的上架体固定连接。在两支撑架的外侧还设有后视镜,所述后视镜位于支撑架前端的上部,从而使后视效果更好。还包括跨骑式连接架5和坐驾式连接架9,所述跨骑式连接架5和坐驾式连接架9以择一的方式与座框架4和连接主管相连。参见图1、图2以及图3,当采用跨骑式连接架5时,跨骑式连接架5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4顶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跨骑式连接架5的上方设有一倒U型的支架6,该支架6的两端与跨骑式连接架5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跨骑式连接架5上设有骑式护板,所述骑式护板包括一呈弧形的顶板7,该顶板7的后部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架6固定连接,其前端与连接主管接触,后端与一座板8相连,该座板8通过连接螺栓与座框架4固定连接;该顶板7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的上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跨骑式连接架5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2固定连接。此时,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呈跨骑姿势,从而能够实现跨骑式驾驶。具体制作时,所述顶板7上开设有一通孔,在该通孔上方设有一盖板,这样,在使用时,还可以在骑式护板内存放工具等物品,从而提高跨骑式状态时,车辆的实用性。参见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头、车架、发动机、货厢以及前一后二分布的三个车轮,所述车头位于车架的前端,货厢设于车架上,并靠近车架的后端;所述车头包括转向把手、车头立管以及前叉,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转向轴与前叉相连,该前叉与前车轮相连,所述车头立管套设在转向轴上;所述车架的前端通过连接主管与车头立管相连,其中,车头立管与连接主管呈“人”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主管与货厢之间设有座框架,所述座框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并靠近货厢;还包括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所述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以择一的方式与座框架和连接主管相连;当采用跨骑式连接架时,跨骑式连接架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顶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跨骑式连接架的上方设有一倒U型的支架,该支架的两端与跨骑式连接架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跨骑式连接架上设有骑式护板,所述骑式护板包括一呈弧形的顶板,该顶板的后部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其前端与连接主管接触,后端与一座板相连,该座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座框架固定连接;该顶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的上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跨骑式连接架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固定连接;当采用坐驾式连接架时,坐驾式连接架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中下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坐驾式连接架上设有一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件包括水平设于坐驾式连接架上的踏板,所述踏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并沿连接主管的方向倾斜延伸后与连接主管固定连接,其弯折段向前弯折并延伸,直至将连接主管遮挡,踏板后端竖直向上弯折后与一座板相连,该座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座框架固定连接;该踏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下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骑、坐双位式三轮摩托车,包括车头、车架、发动机、货厢以及前一后二分布的三个车轮,所述车头位于车架的前端,货厢设于车架上,并靠近车架的后端;所述车头包括转向把手、车头立管以及前叉,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转向轴与前叉相连,该前叉与前车轮相连,所述车头立管套设在转向轴上;所述车架的前端通过连接主管与车头立管相连,其中,车头立管与连接主管呈“人”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主管与货厢之间设有座框架,所述座框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并靠近货厢;还包括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所述跨骑式连接架和坐驾式连接架以择一的方式与座框架和连接主管相连;当采用跨骑式连接架时,跨骑式连接架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顶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跨骑式连接架的上方设有一倒U型的支架,该支架的两端与跨骑式连接架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跨骑式连接架上设有骑式护板,所述骑式护板包括一呈弧形的顶板,该顶板的后部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其前端与连接主管接触,后端与一座板相连,该座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座框架固定连接;该顶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侧板,所述侧板的上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跨骑式连接架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螺栓与车架固定连接;当采用坐驾式连接架时,坐驾式连接架水平设置,其后端通过螺栓与座框架中下部固定连接,前端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主管相连;在坐驾式连接架上设有一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刘礼辉陈宝珠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