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243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熔融结晶器,其包括外壳、结晶管和设置在结晶管的入口处的分配件,其中,在外壳的顶端设置上封盖,并在外壳的底端设置下封盖,外壳通过上封盖和下封盖形成封闭空间,上封盖上设置有安装孔,结晶管设置在安装孔处且与安装孔连通,结晶管竖向延伸而穿过下封盖,分配件包括能插入到结晶管内的锥形本体,锥形本体构造为在由上到下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增大,锥形本体与结晶管之间形成间隙。该熔融结晶器反应易于控制,提纯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熔融结晶器
技术介绍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于聚合物单体及原料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单体通常以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必须对这些混合物进行精制提纯,以使其化学纯度及光学纯度达到聚合物单体的要求。而对于同分异构体及热敏性物质,例如,丙交酯,在高温下容易结焦及水解。若采用精馏技术,操作条件苛刻,对设备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也较高。即便如此,精馏釜中的炭化,结焦和聚合等现象无法避免,产品收率很低。熔融结晶技术可适用于分离热敏性物系及同分异构物系。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熔融结晶装置结构复杂,提纯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熔融结晶器。其能利用熔融结晶技术,对聚合物单体及原料进行提纯,尤其适用于热敏性聚合物单体和原料。并且,该熔融结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工业放大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熔融结晶器,其包括外壳,在外壳的顶端设置上封盖,并在外壳的底端设置下封盖,外壳通过上封盖和下封盖形成封闭空间,上封盖上设置有安装孔,设置在安装孔处且与安装孔连通的结晶管,结晶管竖向延伸而穿过下封盖,以及设置在结晶管的入口并能与上封盖连接的分配件,分配件包括能插入到结晶管内的锥形本体,锥形本体构造为在由上到下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增大,锥形本体与结晶管之间形成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件还包括与锥形本体固定连接并能扣合在上封盖上的盖件,盖件上设置有能与间隙连通的槽。优选地,槽构造为十字形。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本体的下端面直径与结晶管的内径比为0.75:1-0.95:1ο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外壳的顶端设置上封壳以与上封盖形成分配室,上封壳顶端设置有与分配室连通的进料口,并且在上封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分配室的温度的第一控温部件,和/或在外壳的底端设置下封壳以与下封盖形成出料室,出料室的底端设置有与出料室连通的出料口,并且在下封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室的温度的第二控温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封壳构造为具有第一夹层的半圆弧状,进料口设置在上封壳的弧顶处,并且第一控温部件包括供热媒介质通过的与第一夹层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一夹层和与第一夹层连通的第一出口,和/或下封壳构造为具有第二夹层的半圆弧状,出料口设置在下封壳的弧顶处,并且第二控温部件包括供热媒介质通过的与第二夹层连通的第二入口、第二夹层和与第二夹层连通的第二出口。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入口设置在上封壳的下部分,第一出口设置在上封壳的上部分并位于第一入口的相对侧,和/或第二入口设置在下封壳的下部分,第二出口设置在下封壳的上部分并位于第二入口的相对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分配室中可拆卸式设置缓冲板,缓冲板在径向方向延伸并与分配室的内壁连接,缓冲板上设置有通孔,和/或在出料室中可拆卸式设置汇流板,汇流板在径向方向延伸并与出料室的内壁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外壳上设置与封闭空间连通的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导热介质入口设置在外壳的上部,导热介质出口设置在外壳的下部,在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之间的封闭空间形成热交换室。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介质入口距离上封盖的距离为外壳的高度的1/6-1/3。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介质入口在外壳的周向上均匀布置,和/或导热介质出口在外壳的周向上均匀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热交换室中设置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间隔式设置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第一导流件径向延伸与热交换室的内壁接触,在第一导流件的中心处设置导流孔,第二导流件径向设置且其与热交换室的内壁具有导流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导热介质入口之上的封闭空间内设置隔板以与上封盖之间形成保温室,保温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热媒介质的保温入口和保温出口。本申请中,方位用语“上”、“下”均以熔融结晶器的工作方位为参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熔融结晶器满足高光纯高化学的聚合物单体的提纯工艺需要。同时本熔融结晶器的结构简单,反应易于控制,通过其提纯的产品纯度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熔融结晶器的结构图。图2显示了来自图1的B处的剖面图。图3显示了来自图1的B处的俯视图。图4显示了来自图1的A-A处的截面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熔融结晶器100。如图1所示,熔融结晶器100包括外壳1,并且在外壳I的顶端设置上封盖2,在外壳I的底端设置下封盖3,外壳I通过上封盖2和下封盖3形成封闭空间4。在外壳I的顶端还可拆卸式设置有上封壳5,上封壳5与上封盖2之间形成分配室6。在外壳I的底端可拆卸式设置有下封壳7,下封壳7与下封盖3之间形成出料室8。上封盖2上设置有安装孔21 (在图2中示出)。在安装孔21处设置有与安装孔21连通的结晶管9。结晶管9竖向布置,穿过下封盖3延伸到出料室8中。在上封壳5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 51以与分配室6连通。同时,在下封壳7的底端设置出料口 71以与出料室8连通。由此,物料母液由进料口 51进入分配室6中,再通过安装孔21进入结晶管9,在结晶管9中物料母液中的某一物质可在其内壁上结晶,而未结晶的物料母液由结晶管9的下端排出到出料室8中,并最终通过出料口 71排出熔融结晶器100。该熔融结晶器100的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并能实现规模工业化。优选地,结晶管9为降膜结晶管。从而物料母液在沿结晶管9的内壁流动时,增加了结晶面积,同时防止了夹带。另外,为了保证物料母液在结晶管9的内壁上溢流成膜,在结晶管9的入口处设置分配件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配件10包括锥形本体11和盖件12。其中,锥形本体11能插入到结晶管9内,并与结晶管9的内壁形成用于引导物料母液的间隙16。而盖件12与锥形本体11固定连接,并盖合式搭接在结晶管9的入口处。在盖件12的顶端设置槽13,槽13与间隙16连通,以使得分配室6中的物料母液通过槽13后进入间隙16中,以在结晶管9的内壁上溢流成膜,如图3所示。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槽13为设置在盖件12上的“十”字槽。并且,锥形本体11的下端面直径与结晶管9的内径比为0.75:1-0.95:1。通过在结晶管9的入口处设置分配件10,使得物料母液不受分配室6中的物料母液的液位的影响,而均匀地沿着结晶管9的内壁流动,有助于溢流成膜,使物料母液与结晶管9的内壁充分接触,保证了结晶效果和提纯的产品纯度。同时通过分配件10降低了物料母液的流速,起到了缓冲作用,从而防止夹带,保证了结晶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封壳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分配室6的温度的第一控温部件17。例如,上封壳5构造有第一夹层52。第一控温部件17包括供热媒介质通过的与第一夹层52连通的第一入口 53、第一夹层52和与第一夹层52连通的第一出口 54。由此,可采用热媒介质在第一入口 53、第一夹层52和第一出口 54内流动,以对分配室6加热保温,以防止物料母液在分配室6中过早结晶。另外,为保证分配室6之内的温度的各处均匀性,且热媒介质在第一夹层52中畅通流动,上封壳5构造为半圆弧状,以使得第一夹层52的内壁平滑。优选地,第一入口 53设置在上封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熔融结晶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上封盖,并在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下封盖,所述外壳通过所述上封盖和所述下封盖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上封盖上设置有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处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结晶管,所述结晶管竖向延伸而穿过所述下封盖,以及设置在所述结晶管的入口并能与所述上封盖连接的分配件,所述分配件包括能插入到所述结晶管内的锥形本体,所述锥形本体构造为在由上到下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锥形本体与所述结晶管之间形成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佳林姚蔚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利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