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幸华专利>正文

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688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其包括:结合片,分别设置在自行车载物架的前、后段位置,且结合片的两端位置分设有嵌卡孔,各嵌卡孔延设有一平行方向的卡槽;连接座,其组设于置物篮底部的前、后部位,连接座的位置恰与载物架的结合片相对应,且连接座下缘面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插卡部,各插卡部末段则设置有尺径大于结合片的卡槽并小于嵌卡孔尺径的锥头部;扣卡组件,其呈可扳转动地枢设于置物篮,并相对于载物架的连接座前侧,通过操作拨杆,置物篮便呈定位或解除定位状态的抵靠于载物架结合片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计,达到在套插组装定位及分离拆组的操作上,均可获得极为简便快速的操作实施,具有极好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置物篮快拆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置物篮可以通过简单的套插推移轻松地组设固定在自行车载物架上,并可轻易地取下的具有使用便利性与实用性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家庭妇女来说,置物篮是买菜、购物必备的用品,但当置物篮装满物品后,其重量常不是体弱的妇女们所能负荷的,尤其是远距离的提携,更容易造成手部的酸疲,因此有业者开发出简易的购物车,具有适当的拖行功能可减轻负重。然而此种购物车只能以步行方式拖行,仅适合短程购物的需求,若菜市场或购物商场的距离超过步行所能及的范围,便面临不适用的问题,所以此种购物车的实用性并不理想。对于较长距离的购物,一般人多会用摩托车或自行车代步,此时置物篮仍是最常使用的用品,但就一般菜市场或购物商场而言,因人潮拥挤或空间限制而不适合骑车入内,所以在买菜购物时仍以提携置物篮为主,而在购物后要骑乘摩托车或自行车回家时,则将面临运载置物篮的问题。一般的摩托车虽有脚踏板可供摆放置物篮,但对于自行车而言,则只能将置物篮摆放在载物架上,并用束物带绑设固定,此种捆绑式的固定方式,不但较为麻烦不便,而且容易有因捆绑不够牢固而使置物篮掉落的疑虑,自难称为理想的方式。而且,对一般的自行车而言,虽可在车体前方加装置物篮或置物筐,以满足适当的载物需求。然而此种置物篮或置物筐,因采用固定方式组装在自行车车体上,无法随时将其从车体上拆下使用,且其也不具备提拎功能,因此对于购物者到菜市场或购物商场购物时的提携需求,完全没有任何帮助,自然不在本技术的讨论范畴之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其在配合自行车载物架运载时,既可以获得稳固的组装定位,又兼具可将置物篮从载物架上取下来提拎使用的便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其通过结构的组成设计,在置物篮与自行车的组装结合与拆解上,均能获得极为简单快速的实施,具有简便而实用的使用价值。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其通过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除了赋予置物篮与自行车载物架进行组配结合的运载功效外,在取下置物篮后,仍可维持载物架装载其它物品的平稳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用于使自行车的载物架与置物篮呈定位及解除定位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片,分别设置在自行车载物架的前、后段位置,且所述结合片的两端位置分设有嵌卡孔,各所述嵌卡孔延设有一平行方向的卡槽;连接座,其组设于所述置物篮底部的前、后部位,所述连接座的位置恰与所述载物架的结合片相对应,且所述连接座下缘面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插卡部,各所述插卡部末段则设置有尺径大于所述结合片的卡槽并小于所述嵌卡孔尺径的锥头部;扣卡组件,其呈可扳转动地枢设于所述置物篮,并相对于所述载物架的连接座前侧,通过操作拨杆,所述置物篮便呈定位或解除定位状态的抵靠于所述载物架结合片的边缘。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置物篮的连接座以锥头部穿过所述结合片的嵌卡孔,并往所述卡槽方向推移后,所述插卡部便限制于所述嵌卡孔前端的卡槽内,同时所述扣卡组件的拨杆与所述载物架结合片前边缘形成卡抵限位状态。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物架结合片嵌卡孔的卡槽为朝前设计,并决定所述置物篮与载物架套插组装后的推移定位方向。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物架结合片嵌卡孔的卡槽为朝后设计,并决定所述置物篮与载物架套插组装后的推移定位方向。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扣卡组件根据所述载物架结合片嵌卡孔的卡槽方向设置于所述置物篮连接座一侧的前方或后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置物篮快拆装置,其通过结构的创新组成设计,使其在置物篮与自行车载物架的套插组装定位、以及将置物篮从载物架上分离拆组的操作上,均可获得极为简便快速的操作实施,整体而言,本技术具有极好的使用便利性与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置物篮与载物架其左上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置物篮与载物架其右下视角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置物篮与载物架的结构组合关系示意图;图3A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置物篮套插组装在载物架上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4A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置物篮与载物架组装定位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释放置物篮与载物架组装定位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推移置物篮与退离载物架卡制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将置物篮从载物架分离取下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特点,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图8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在自行车载物架1的前、后段位置分别预设有一组结合片11、12,在结合片11、12两端的位置分设有嵌卡孔13、14,各嵌卡孔13、14向前延设有卡槽15,而在置物篮2底部前、后部位则利用螺栓4螺锁组设有连接座21、22,各连接座21、22的位置与载物架1的结合片11、12呈对应相对应,再在连接座21、22的下缘面两端分别设有插卡部23、24,各插卡部23、24末段则设置有尺径大于结合片11、12的卡槽15且略小于嵌卡孔13、14的锥头部25。置物篮2在位于连接座21的前侧位置枢设有一另制的扣卡组件3,扣卡组件3可扳转动地枢设于置物篮2。在平常状态下,扣卡组件3相对于前连接座21的拨杆32呈现下压惯性,其后端则相对呈上仰状态,当下压扣卡组件3的拨杆32的前端时,可使置物篮2呈解除定位状态,由此构成本技术的置物篮2快拆装置的基本功能架构。经采用上述结构,当要将置物篮2组合在自行车载物架1上时,只需将置物篮2连接座21、22下缘的锥头部25穿过结合片11、12的嵌卡孔13、14,然后再将置物篮2往卡槽15方向推移,使插卡部23、24限制于嵌卡孔13、14前端的卡槽15内,插卡部23、24的锥头部25便无法向上脱离嵌卡孔13、14,即可获得置物篮2与载物架1的初步定位效果。而设置于篮体2连接座21前方的扣卡组件3在置物篮2插入载物架1结合片11、12的初期,其拨杆32将受载物架1的前结合片11限抵而略微上仰,待置物篮2往前推移至完全组合位置后,扣卡组件3的拨杆32便脱离被载物架1前结合片11限抵的状态,此时扣卡组件3将造成拨杆32下倾,使拨杆32恰可与结合片11的前缘面形成触抵限位,使置物篮2无法被向后推移,进而达到置物篮2与载物架1结合的稳固定位效果。当要将置物篮2从载物架1上取下时,则仅需扳压扣卡组件3拨杆32的前端,使扣卡组件3的拨杆32相对上仰脱离与载物架1前结合片11的触抵关系,释放对置物篮2与载物架1的定位关系,如此一来,便可顺利地将置物篮2往后推移,让置物篮2连接座21、22的插卡部23、24反向推移至载物架1的结合片11、12的嵌卡孔13、14,从而可将置物篮2上提,脱离与载物架1的插组关系,达到将置物篮2从载物架1上分离取下的目的。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在置物篮2与载物架1的组装运载上,利用连接座21、22的插卡部23、24与结合片11、12的嵌卡孔13、14构成的插组结构,使其仅需通过简单的套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物篮快拆装置,用于使自行车的载物架与置物篮呈定位及解除定位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片,分别设置在自行车载物架的前、后段位置,且所述结合片的两端位置分设有嵌卡孔,各所述嵌卡孔延设有一平行方向的卡槽;连接座,其组设于所述置物篮底部的前、后部位,所述连接座的位置恰与所述载物架的结合片相对应,且所述连接座下缘面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插卡部,各所述插卡部末段则设置有尺径大于所述结合片的卡槽并小于所述嵌卡孔尺径的锥头部;扣卡组件,其呈可扳转动地枢设于所述置物篮,并相对于所述载物架的连接座前侧,通过操作拨杆,所述置物篮便呈定位或解除定位状态的抵靠于所述载物架结合片的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幸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幸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