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旭强专利>正文

启闭式小儿脚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77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小儿乘坐自行车时的小儿脚蹬装置,使用时安装在自行车前斜梁上。它主要由架体,覆盖在架体上的壳体,装在架体和壳体中的左蹬杆、右蹬杆、左蹬杆齿轮、右蹬杆齿轮,固定机构和启闭机构组成。其特点是它的横向蹬杆具有随意启闭的特点,消除了普通脚蹬挂撕裤脚的弊端及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该装置外形小巧,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实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器械
,是一种小儿乘座自行车时的脚蹬装置。现在,2-6岁的小儿乘坐自行车时,家长们大部分都是在自行车横梁上安装一个简易木座,同时,在自行车前斜梁上安装一根木棍或铁棍做为小儿脚蹬。由于自行车在相当多的时间里并不载乘小儿,而小儿脚蹬又为固定式,不能随意拆装,这时,骑车者不断运动着的双腿裤脚,极易被横伸向前斜梁两侧的木棍挂住,甚则撕破裤脚;而且在自行车不慎歪倒时,其固定的横向蹬杆很容易碰伤自己或他人,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小儿乘座自行车时的脚蹬装置,这种装置其横向蹬杆具有随意启闭的特点,它能有效的避免骑车者挂撕裤脚及其横向蹬杆潜在的伤人因素。本技术具有架体,架体两侧中端以下及底端折起呈直角,其上配合覆盖有两侧中端以下折为直角的壳体,架体和壳体的上部中间为凹形,其间配合有M型防尘盖,其凹陷的底部是为了便于小轮自行车后闸拉杆从其间通过,防尘盖上端与架体和壳体相连,两边直立部分一侧与架体相连,另一侧与壳体之间有一缝隙,以便蹬杆展开时蹬杆齿轮位于其间。左蹬杆通过固定在其下方的左蹬杆轴安装在架体与壳体之间的左侧(在附图说明图1上看为右侧),右蹬杆通过固定在其下方的右蹬杆轴安装在架体与壳体之间的右侧,左、右蹬杆轴安装在与架体和壳体相对应的圆孔之中,这时,固定在左蹬杆下端的左蹬杆齿轮与固定在右蹬杆下端的右蹬杆齿轮(左、右蹬杆齿轮均为小半圆形)互相咬合,位置偏于靠近壳体的一边,这样,当其中一支蹬杆做启闭活动时,另一蹬杆通过咬合齿轮的作用也同时做相对应的活动。另外,还有固定在架体上的固定机构以及启闭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架体上的支撑杆,半圆形的固定板,以及连接在支撑杆和固定板上的螺栓和螺母,启闭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按钮支架,安装在按钮支架上的按钮和启闭杆,启闭杆上装有使其自动复位的启闭压簧,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左,右蹬杆底端的启开拉簧。左右蹬杆及支撑杆内侧面中段均制作成圆弧形面,以使其和自行车前斜梁相互配合。左蹬杆上方内侧有一方形孔,用以与启闭杆相互配合,其相互配合的端面为斜面。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其蹬杆能随意启闭,当乘坐小儿时,脚踩按钮,可使左、右蹬杆上端弧形外展至180°角,以做小儿脚蹬使用;不乘坐小儿时,只要用脚勾住左蹬杆使其内收闭合,则右蹬杆亦自动闭合。闭合时所占横向面积很小,消除了横向蹬杆挂撕裤脚的弊端及横向蹬杆潜在的危险因素。附图绘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技术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展开剖视图;图5为该技术装配在自行车上的示意图。图中,(1)为按钮,(2)为按钮支架,(3)为启闭压簧,(4)为启闭杆,(5)为支撑杆,(6)为左蹬杆,(7)为螺栓,(8)为防尘盖,(9)为架体,(10)为左蹬杆轴,(11)为左蹬杆齿轮,(12)为壳体,(13)为启开拉簧,(14)为右蹬杆齿轮,(15)为右蹬杆轴,(16)为右蹬杆,(17)为固定板,(18)为螺母。本实施例中,按钮(1)、启闭杆(4)均由普通钢材制作,启闭杆(4)上装有使其自动复位的启闭压簧(3),按钮支架(2)由截面为长方形的钢管制作,左蹬杆(6)、右蹬杆(16),支撑杆(5)均由截面为正方形的钢管制作,左蹬杆(6)内侧上端开一方形孔,与启闭杆(4)相互配合,配合端面为斜面。左蹬杆轴(10)和右蹬杆轴(15)均由圆钢柱制作,架体(9)、壳体(12)、防尘盖(8)、左、右蹬杆齿轮(11)(14)及固定板(17)均由普通钢板制作,左、右蹬杆(6)(16)下端之间有启开拉簧(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板(17)、支撑杆(5)、螺栓(7)、螺母(18)将本技术安装固定在自行车前斜梁适当的位置上。使用时,用足底踩压按钮(1),压力使启闭杆(4)下移,继之,启闭杆(4)与左蹬杆(6)分离,左、右蹬杆(6)、(16)在启开拉簧(13)的作用下,以左、右蹬杆轴为支点,其上端弧形外展,当外展至180°角呈横向蹬杆时,架体(9)和壳体(12)组成的端面限制其继续位移,而使其固定,这时,可做小儿脚蹬使用。在不使用时,则可用脚勾住左蹬杆(6)使其内收,与此同时,右蹬杆(16)通过咬合的左、右蹬杆齿轮(11)、(14)亦内收,当左蹬杆(6)内侧上端的方形孔与启闭杆(4)的斜端面相接触时,启闭杆(4)在压力下下移,左蹬杆(6)继续内收,启闭杆(4)在启闭压簧(3)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这时,启闭杆(4)勾住左蹬杆(6),左、右蹬杆(6)、(16)同时处于闭合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在自行车上使用的随意启闭式小儿脚蹬,具有架体(9)和覆盖在其上的壳体(12),其特征是架体(9)和壳体(12)之间上部配合有M型防尘盖(8),左蹬杆(6)通过固定在其下方的左蹬杆轴(10)安装在架体(9)和壳体(12)之间的左侧,右蹬杆(16)通过固定在其下方的右蹬杆轴(15)安装在架体与壳体之间的右侧,左、右蹬杆轴安装在架体和壳体上相对应的圆孔之中,这时,固定在左蹬杆(6)下端的左蹬杆齿轮(11)与固定在右蹬杆(16)下端的右蹬杆齿轮(14)互相咬合。另外,还有固定在架体上的固定机构以及启闭机构。2.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脚蹬,其特征是所说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架体(9)上的支撑杆(5)、半圆形的固定板(17)以及连接支撑杆(5)和固定板(17)的螺栓(7)和螺母(18)。3.按照权力要求1、2所述的脚蹬,其特征是所说的启闭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杆(5)上的按钮支架(2),按装在按钮支架(2)上的按钮(1)和启闭杆(4),启闭杆(4)上装有使其自动复位的启闭压簧(3);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蹬杆(6)、(16)底端的启开拉簧(13)。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小儿乘坐自行车时的小儿脚蹬装置,使用时安装在自行车前斜梁上。它主要由架体,覆盖在架体上的壳体,装在架体和壳体中的左蹬杆、右蹬杆、左蹬杆齿轮、右蹬杆齿轮,固定机构和启闭机构组成。其特点是它的横向蹬杆具有随意启闭的特点,消除了普通脚蹬挂撕裤脚的弊端及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该装置外形小巧,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实用。文档编号B62J1/00GK2077409SQ90210539公开日1991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7日专利技术者姜旭强 申请人:姜旭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自行车上使用的随意启闭式小儿脚蹬,具有架体(9)和覆盖在其上的壳体(12),其特征是架体(9)和壳体(12)之间上部配合有M型防尘盖(8),左蹬杆(6)通过固定在其下方的左蹬杆轴(10)安装在架体(9)和壳体(12)之间的左侧,右蹬杆(16)通过固定在其下方的右蹬杆轴(15)安装在架体与壳体之间的右侧,左、右蹬杆轴安装在架体和壳体上相对应的圆孔之中,这时,固定在左蹬杆(6)下端的左蹬杆齿轮(11)与固定在右蹬杆(16)下端的右蹬杆齿轮(14)互相咬合。另外,还有固定在架体上的固定机构以及启闭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旭强
申请(专利权)人:姜旭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