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取液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194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4:35
一种旋转式取液容器,包括如下部件:瓶身、内胆、防漏堵塞及活动推塞,两者与内胆的内腔配合,且防漏堵塞位于活动推塞的前侧,活动推塞的周向制有螺纹凸起,螺纹凸起从内胆的导向槽伸出并与瓶身的内螺纹配合、瓶嘴塞、旋转头及瓶盖,旋转头与瓶身固定盖相适应,旋转头的中部开孔,瓶嘴塞的前端从孔内伸出,旋转头与出液嘴之间通过卡紧机构连接固定并压紧瓶嘴塞,瓶盖罩盖在旋转头上。它利用旋转头带动内胆旋转,使得活动推塞将防漏堵塞顶起,将内胆中的乳液挤出来,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在不增加操作复杂程度的前提下,利用防漏堵塞与内胆的配合可使乳液瓶内的乳液被使用得更干净,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旋转头旋转的圈数,对取液量具有可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是一种旋转式的取液容器,主要应用于化妆品行业。
技术介绍
当前化妆品市场上已有的瓶装或管装等包装形式的乳液取液容器包括有装有泵压头的泵压式、普通的倾倒式、管状的挤压式等,这些取液技术目前都存在有两个问题:1、内容乳液的使用难以做到干净彻底,残余乳液难于取出,易造成浪费;2、取液量在操作上难以做到精确,即只能达到取或不取的要求,而无法做到准确和自如控制所取份量的多少,造成消费者在使用中不易自主精确控制取量的多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式取液容器,这种取液容器对传统乳液类化妆品的取液操作方式进行了改变,在不增加用户操作复杂程度的前提下,可使乳液瓶内的液体被使用得更干净,且对取液所得的量具有可控性。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取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瓶身,呈圆筒状,内壁制有内螺纹,瓶身前端固定有开孔的瓶身固定盖,瓶身后端设有开孔的隔板,隔板的后侧设有瓶底塞;内胆,呈圆筒状,安装在瓶身中且外径与瓶身的内径相适应,内胆后端通过卡扣与隔板上的孔配合,使得内胆可在瓶身内周向转动,内胆前端制有出液嘴,出液嘴从瓶身固定盖的孔伸出,内胆侧壁开设有至少一条沿轴向的导向槽;防漏堵塞及活动推塞,两者与内胆的内腔配合,且防漏堵塞位于活动推塞的前侧,活动推塞的周向制有至少一个螺纹凸起,螺纹凸起从内胆的导向槽伸出并与瓶身的内螺纹配合;瓶嘴塞,后端与内胆的出液嘴前端对接;旋转头及瓶盖,旋转头与瓶身固定盖相适应,旋转头的中部开孔,瓶嘴塞的前端从孔内伸出,旋转头与出液嘴之间通过卡紧机构连接固定并压紧瓶嘴塞,瓶盖罩盖在旋转头上。作为优选,所述瓶嘴塞、防漏堵塞及活动推塞的前端均呈锥形且依次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防漏堵塞尾部的周向边沿制有若干层防漏环。作为优选,所述防漏堵塞采用硅胶制作。作为优选,所述瓶身固定盖与出液嘴之间设有防漏垫圈。作为优选,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出液嘴外壁的至少一条卡槽以及设置在旋转头内的至少一个筋条,筋条与卡槽相互配合,使得内胆与旋转头同步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瓶身固定盖与瓶身之间通过螺纹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旋转头带动内胆旋转,使得活动推塞将防漏堵塞顶起,将内胆中的乳液挤出来,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在不增加操作复杂程度的前提下,利用防漏堵塞与内胆的配合可使乳液瓶内的乳液被使用得更干净,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旋转头旋转的圈数,对取液量具有可控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1、4_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到图4-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旋转式取液容器,它包括瓶盖1、旋转头2、圆锥形的瓶嘴塞3、瓶身固定盖4、圆锥形的防漏垫圈5、内胆6、圆锥形的防漏堵塞8、活动推塞9、瓶身11以及瓶底塞12。所述瓶身11,呈圆筒状,内壁制有内螺纹,瓶身11前端通过螺纹固定有开孔的瓶身固定盖4,瓶身后端设有开孔的隔板13,隔板的后侧设有瓶底塞12。所述内胆6,呈圆筒状,安装在瓶身11中且外径与瓶身11的内径相适应,内胆6后端通过两个卡扣7与隔板13上的孔配合,使得内胆6可与隔板13的孔形成不会被拔出的稳定连接,在定位内胆6与瓶身的同时,使得内胆6可在瓶身11内周向转动。内胆6前端制有出液嘴15,出液嘴15从瓶身固定盖4的孔伸出,内胆6侧壁开设有至少一条沿轴向的导向槽6-1,一般开设两条导向槽。所述瓶身固定盖4与出液嘴15之间设有防漏垫圈5,其作用有2个:一为防漏液;二为减少内胆6与瓶身固定盖4之间的相对旋转产生的摩擦力,使旋转更为顺滑。所述防漏堵塞8及活动推塞9,两者与内胆6的内腔配合,且防漏堵塞8位于活动推塞9的前侧,活动推塞9的周向制有至少一个螺纹凸起10,螺纹凸起10从内胆6的导向槽伸出并与瓶身的内螺纹配合。内胆6的旋转会带动活动推塞9及其上的防漏堵塞8顺着瓶身11的内螺纹旋转进行升降,实现挤出内容液体的目的。所述防漏堵塞8尾部的周向边沿共有三圈防漏环状设计,可将底部漏液现象降至最低。防漏堵塞8配合于活动推塞9的前端表面,随活动推塞9上下一起运动。防漏堵塞8采用硅胶材料,硅胶质软而韧,易形变,在活动推塞9上下转动的过程中,在活动推塞9与内胆6与瓶身11的接触缝隙处会产生形变并堵牢缝隙,达到阻止漏液的目的。所述瓶嘴塞3,后端与内胆6的出液嘴前端对接。所述旋转头2及瓶盖1,旋转头2与瓶身固定盖4相适应,旋转头2的中部开孔,瓶嘴塞3的前端从孔内伸出,旋转头2与出液嘴15之间通过卡紧机构连接固定并压紧瓶嘴塞,瓶盖I罩盖在旋转头上。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出液嘴外壁的至少一条卡槽以及设置在旋转头2内的至少一个筋条16,筋条与卡槽相互配合,使得内胆6与旋转头2同步运动,一般可以设置多个筋条和多个卡槽配合,卡槽以及筋条均沿瓶身的轴向伸展。在旋转头2旋转时起到带动内胆6同步旋转的作用。旋转头2四周外部采用防滑设计,以便于用户更轻松地进行旋转。如图3所示,显然,所述瓶嘴塞3、防漏堵塞8及活动推塞9的前端均呈锥形且可以依次配合,即防漏堵塞的前端与瓶嘴塞3的后端配合,活动推塞9的前端与防漏堵塞8的后端配合。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在操作时只需对旋转头2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取液。使用模拟如下,首先右手握住瓶身11,左手取下盖子1,放置一旁;此时,右手四指保持握姿不变,将大拇指指腹触向旋转头2的外侧表面,顺时针稍稍转动旋转头2 ;旋转头2转动的同时,将左手对准圆锥形瓶嘴塞3,乳液自瓶中被压出,流至左手。在右手拇指转动旋转头的同时,因为内胆6头部卡槽与旋转头2上的筋条16相卡接,内胆6随旋转头2 —同转动;因为活动推塞9上的螺纹凸起与内胆6的侧壁卡接,从而内胆6带动其内的活动推塞9同步旋转;内胆6为固定轴原位转动,而活动推塞9上的螺纹凸起与瓶身11的内螺纹14相互咬合,所以活动推塞9沿瓶身11内侧的内螺纹向上转动,此动作挤压液体向上;而活动推塞9上的硅胶防漏堵塞8则起到隔绝液体向下流动的作用。当活动推塞9旋至最上端时,因为活动推塞9、防漏堵塞8的顶部形状与圆锥形瓶嘴3的内表面相贴合,残液余量极少。实现了在不增加操作复杂程度的前提下,使乳液瓶内的液体被使用得更干净,且对取液量具有可控性。而在瓶子组装,及向瓶内灌装乳液时,操作工序如下:将防漏堵塞8用粘接的形式使其紧密贴覆在活动推塞9上,一并安装入内胆6,因内胆6的导向槽两侧存在有适度的弹性形变,所以此动作容易实现,将活动件在内胆6中滑到底部后,形成一活动组件;将该组件塞入瓶身11中,内胆6的两个卡扣7与瓶身11底部的圆形隔槽13相卡接固定;然后穿过内胆的头部在瓶身11上旋上瓶身固定盖4,瓶身固定盖4与出液嘴15外围接触处放置防漏垫圈5,以防乳液从缝隙中溢出;然后灌入乳液;最后在出液嘴15上,加盖圆锥形瓶嘴塞3,套上旋转头2,再盖上瓶盖I即完成全部工序。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取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瓶身(11),呈圆筒状,内壁制有内螺纹,瓶身(11)前端固定有开孔的瓶身固定盖(4),瓶身(11)后端设有开孔的隔板(13),隔板(13)的后侧设有瓶底塞(12);内胆(6),呈圆筒状,安装在瓶身(11)中且外径与瓶身(11)的内径相适应,内胆(6)后端通过卡扣(7)与隔板(13)上的孔配合,使得内胆(6)可在瓶身(11)内周向转动,内胆(6)前端制有出液嘴(15),出液嘴(15)从瓶身固定盖(4)的孔伸出,内胆(6)侧壁开设有至少一条沿轴向的导向槽(6‑1);防漏堵塞(8)及活动推塞(9),两者与内胆(6)的内腔配合,且防漏堵塞(8)位于活动推塞(9)的前侧,活动推塞(9)的周向制有至少一个螺纹凸起(10),螺纹凸起(10)从内胆(6)的导向槽(6‑1)伸出并与瓶身(11)的内螺纹配合;瓶嘴塞(3),后端与内胆(6)的出液嘴(15)前端对接;旋转头(2)及瓶盖(1),旋转头与瓶身固定盖(4)相适应,旋转头(2)的中部开孔,瓶嘴塞的前端从孔内伸出,旋转头(2)与出液嘴(15)之间通过卡紧机构连接固定并压紧瓶嘴塞,瓶盖(1)罩盖在旋转头(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崟胡沛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