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296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1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两基因APG1、APG2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实验证明,将这2个基因分别在花生中超量表达后,得到活性最高的α生育酚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植株,且可明显增强转基因花生种子和植株的耐盐性;将这2个基因的反义载体转入花生后,转基因植株的α生育酚含量明显减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对于植物维生素E合成机制的研究,提高植物的α生育酚含量,改良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涉及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的小分子抗氧化剂,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类,各包括α-、β-、γ-和δ-四种类型,其中以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可以被人和动物高效吸收和利用。维生素E具有酚氧基结构,在植物光合组织中可使逆境胁迫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失活,并通过与膜脂水解产物形成复合物,清除类囊体膜上的脂质过氧化产物,阻止膜脂过氧化的扩大,保护膜的完整性,从而增强植株的抗逆境胁迫能力。在非光合组织中,维生素E能淬灭并能同单线态氧反应,保护不饱和脂质免受单线态氧损伤;还可以被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使不饱和油脂免受自由基攻击,从而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延长油脂的贮存期。另外维生素E还具有调节脂肪酸合成、糖类运输、茉莉酸和乙烯信号转导,促进种子萌发等功能。维生素E主要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内膜上合成,储存于植物的叶片和种子中,尤其是油料植物的种子。维生素E合成的第一步是前体一尿黑酸(HGA)和植基二磷酸(PDP)的合成。第二步是HGA与TOP的缩合,它由尿黑酸植基转移酶(HPT)催化,生成2-甲基-6-植基-1,4-苯醌(MPBQ)。第三步是MPBQ在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形成2,3-甲基-5-植基-1,4-苯醌,后者由生育酚环化酶(TC)和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 -ΤΜΤ)催化形成γ -和α -生育酚;MPBQ也可由TC和γ -TMT直接催化形成δ_和0_生育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基因转入花生中,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维生素E含量和种子的耐盐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花生J/^-7基因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中的应用,所述花生J/^-2基因的序列表如SEQ ID No:1所示,其氨基酸序列表如SEQ ID No: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花生J/^-7基因能提高植物的α生育酚含量,转J/^-7基因植株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达到对照的1.74倍;将花生反义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后明显减少α生育酚含量,转基因植株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达对照的20.9%。花生基因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中的应用,所述花生基因的序列表如SEQ ID No:3所示,其氨基酸序列表如SEQ ID No: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花生基因能提高植物的α生育酚含量,转基因植株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达到对照的1.34倍;将花生反义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后能明显减少α生育酚含量,转基因植株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达对照的13.7%。花生J/^-7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花生J/^-2基因的序列表如SEQID No:1所示,其氨基酸序列表如SEQ ID No: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花生基因受盐胁迫处理的诱导表达,将花生基因在花生中超量表达,花生转基因种子在0.7% NaCl溶液中发芽率达到36%,同时转基因植株耐盐性增强。 花生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花生AdC因的序列表如SEQID No:3所示,其氨基酸序列表如SEQ ID No: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花生基因受盐胁迫处理的诱导表达,将花生基因在花生中超量表达,花生转基因种子在0.7% NaCl溶液中发芽率达到49%,同时转基因植株耐盐性增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从花生中克隆了 APG-1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均有3个外显子,分别对应 J/^-2和的碱基均为 20-610,1125-1428,2262-2422。2、转J/^-7和AdC因花生植株形态发育正常,过量表达APG-1和APG-遵M后,转基因花生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分别可达到295.4和226.5 Pg/g鲜重,分别为对照(169.6 gg/g鲜重)的1.74和1.34倍;而将花生J/^-2和反义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后,转基因植株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可降低到35.5和23.2 Pg/g鲜重,分别只有对照的20.9%和13.7%。本专利技术中的可明显改变花生叶片中α生育酚含量(图4)。?,,APG-m AdC因均受盐胁迫诱导表达,J/^-2基因受盐胁迫诱导48 h时可达到对照的27.7倍基因受盐胁迫诱导6 h时可达到对照的9倍(图3)。4、将花生J/^-7和AdC因在花生中超量表达,花生转基因种子在0.7% NaCl溶液中发芽率分别可达到36%和49%,而非转基因种子的发芽率只有15% ;本专利技术将APG-1和基因在花生过量表达可显著提高种子(图5)和植株(图6)的耐盐性。本专利技术以花生这一重要的油料作物为实验材料,克隆了 2个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APG-1和么并对其功能验证。这将为以后通过基因工程调控花生的α生育酚含量和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奠定基础。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H- 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花生的遗传转化,Α:在SM培养基上共培养3 d的子叶外植体;B:在SM+cef培养基上培养2 w的子叶外植体;C:添加100 mg /L卡那霉素的SEM+cef培养基上筛选的抗性芽(培养4 w); D: 150 mg /L卡那霉素的SEM+cef培养基上筛选的抗性苗(培养6 W)。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拟转J/^-7和AdC因植株的PCR鉴定,左侧为拟转J/^-7基因阳性苗鉴定DL2000; 1:未转基因植株(对照);2-8:拟转基因植株;右侧为拟转 基因阳性苗鉴定:M: DL2000; 1:未转基因植株(对照);2-8:拟转基因植株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1.5% NaCl胁迫处理后APG-1和AdC因在不同时间段的相对表达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对照花育23号和T2代转基因花生种子在0.7%的NaCl溶液中的发芽情况;a:花育23号种子;b:过量表达J/^-2基因的T2代花生种子;c:过量表达基因的T2代花生种子。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对照花育23号和T2R转基因植株经1.5%的NaCl溶液胁迫处理7天后的情况;左:花育23号种子;中:过量表达J/^-2基因的T2代花生植株;右:过量表达AdC因的τ 2代花生植株。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照花育23号和1~2代转基因植株叶片的生育酚含量,图6a:花育23号叶片的生育酚含量;图6b:过量表达J/^-2基因的T2代花生叶片的生育酚含量;图6c:过量表达基因的T2代花生叶片的生育酚含量;图6d:转化反义基因的1~2代花生叶片的生育酚含量果;图6e:转化反义基因的1~2代花生叶片的生育酚含量。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过量表达APGl基因T2代种子的品种性状。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过量表达基因T 2代种子的品种性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 一、实验材料 1.基因、菌种与花生品种 本专利技术克隆了花生2个基因(AAAU和,大肠杆菌DH5 α由青岛农业大学遗传研宄室实验室保存,根癌农杆菌菌株ΕΗΑ105 (购自北京天恩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转基因的受体材料为花生品种“花育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4774848.html" title="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花生APG‑1基因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生APG‑1基因的序列表如SEQ ID No:1所示,其氨基酸序列表如SEQ ID No:2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炯明郑春花孔祥远王晶珊乔利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