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213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0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拔力器,用于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包括穿设在曲柄孔中的拔力杆,以及安装在拔力杆上的拔力板,拔力板位于曲柄的一侧并抵靠在套体的端部,从曲柄的另一侧施力于拔力杆,拔力杆可通过拔力板推动套体从曲柄孔内移出。该种拔力器解决了曲柄孔及套体之间的粘连,达到顺利取出的目的,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拔力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取出曲柄孔内套体的拔力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抽油机井调整冲程是油井增储上产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受环境因素等影响,调整过程中时常发生曲柄孔与曲柄孔内套体粘连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敲击、泡油、烘烤等操作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仅无法实现调参,还严重影响油井的生产时效,费时、费力并存在安全隐患。针对如何将曲柄孔与曲柄孔内套体分离,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使用铜棒通过“十字”敲击法进行,在正常情况下,该种方式能够将曲柄孔内套体从曲柄孔中取出,但当遇到锈蚀粘连的情况,则该现有技术即无法达到取出的目的,且该手段在操作过程易伤及套体和手指。当遇到粘连时传统的办法主要是泡柴油或采用加热烘烤的办法进行,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泡油: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费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侵泡,且存在油污污染的现象;(2)加热烘烤:此方法首先违反油田施工安全条例,必须办理相关用火许可方可进行,而且由于加热对金属内部影响较大,影响材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拔力器,该种拔力器解决了曲柄孔及套体之间的粘连,达到顺利取出的目的,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拔力器,用于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包括穿设在曲柄孔中的拔力杆,以及安装在拔力杆上的拔力板,拔力板位于曲柄的一侧并抵靠在套体的端部,从曲柄的另一侧施力于拔力杆,拔力杆可通过拔力板推动套体从曲柄孔内移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拔力板包括基板和突出于基板设置的圆盘形限位板,限位板抵在曲柄孔内的套体上,以带动套体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该拔力器还包括支撑装置,安装在拔力板相对的曲柄的一侧上,拔力杆穿设支撑装置以及拔力板,支撑装置、拔力板与拔力杆均为螺纹连接;旋转拔力杆,使拔力杆向远离支撑装置的方向旋出,拔力板抵住套体随拔力杆移动,以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拔力杆的端部安装有能拧转拔力杆的扳手,扳手设置在靠近支撑装置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支撑装置为桶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拔力杆的外圆周形成有螺纹,支撑装置的中心设置有带有螺纹的中心孔,以与拔力杆连接。本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在于,(I)通过设置拔力板,解决了曲柄孔及套体之间的粘连,达到顺利取出的目的,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2)提高抽油机调参作业时效,实现油井增产;(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套体的使用数量,提高单个套体的使用周期;(4)本技术中的拔力器可根据设备对象,对尺寸经行修改,可用于各种套体、缸套的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取出曲柄孔内套体的拔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取出曲柄孔内套体的拔力器的安装工作图;图3中图2中拔力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拔力器,用于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包括穿设在曲柄孔中的拔力杆3,以及安装在拔力杆3上的拔力板2,拔力板2位于曲柄的一侧上,并抵靠在套体4的端部,从曲柄另一侧施力于拔力杆3,使拔力杆3向远离曲柄孔的方向旋出,拔力杆3可通过拔力板2推动套体4从曲柄孔内移出。更进一步的,该拔力器还包括支撑装置1,支撑装置I安装在与拔力板相对的曲柄侧上,拔力杆3穿设支撑装置I以及拔力板2,支撑装置1、拔力板2与拔力杆3均为螺纹连接;旋转拔力杆3,使拔力杆3向远离支撑装置I的方向旋出,拔力板2抵住套体随拔力杆3移动,以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参见图3,如图3所示,上述拔力板2包括基板21和突出于基板21设置的圆盘形限位板22,限位板22抵在曲柄孔内的套体4上,以带动套体4移动,旋转拔力杆3,使拔力杆3向远离支撑装置I的方向旋出,拔力板2抵住套体随拔力杆3移动,以使套体移出曲柄孔。继续如图2所示,上述拔力杆3的端部安装有能拧转拔力杆的扳手6,扳手6优选地设置在靠近支撑装置I的一端。另外,上述支撑装置I优选为桶状,也可为方形等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形状。拔力杆3的外圆周形成有螺纹,此处,优选拔力杆3为螺栓,支撑装置I的中心设置有带有螺纹的中心孔,以与拔力杆连接。下面,我们将结合本技术中用于取出曲柄孔内套体的拔力器,来说明本技术中拔力器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将支撑装置I安装于待拔曲柄的一侧端面上,其次将拔力杆3通过支撑装置I的中心穿过曲柄孔5,将拔力板与拔力杆3之间拧紧,直至拔力板上的限位板完全抵住套体,实现定位锁死,最后通过敲击扳手6进行拉拔,最终实现套体的取出。另外,本技术中的套体可为衬套或缸套等,以取决于不同情况而定。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拔力器,用于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设在曲柄孔中的拔力杆(3),以及安装在拔力杆(3)上的拔力板(2),拔力板⑵位于曲柄的一侧并抵靠在套体(4)的端部,从曲柄的另一侧施力于拔力杆(3),拔力杆(3)可通过拔力板(2)推动套体(4)从曲柄孔内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拔力器,其特征在于,拔力板⑵包括基板(21)和突出于基板(21)设置的圆盘形限位板(22),限位板(22)抵在曲柄孔内的套体⑷上,以带动套体(4)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拔力器,其特征在于,该拔力器还包括支撑装置(I),安装在拔力板相对的曲柄的一侧上,拔力杆(3)穿设支撑装置(I)以及拔力板(2),支撑装置(1)、拔力板(2)与拔力杆(3)均为螺纹连接;旋转拔力杆(3),使拔力杆(3)向远离支撑装置⑴的方向旋出,拔力板⑵抵住套体随拔力杆⑶移动,以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拔力器,其特征在于,拔力杆(3)的端部安装有能拧转拔力杆的扳手出),扳手(6)设置在靠近支撑装置(I)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拔力器,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I)为桶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拔力器,其特征在于,拔力杆(3)的外圆周形成有螺纹,支撑装置(I)的中心设置有带有螺纹的中心孔,以与拔力杆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拔力器,用于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包括穿设在曲柄孔中的拔力杆,以及安装在拔力杆上的拔力板,拔力板位于曲柄的一侧并抵靠在套体的端部,从曲柄的另一侧施力于拔力杆,拔力杆可通过拔力板推动套体从曲柄孔内移出。该种拔力器解决了曲柄孔及套体之间的粘连,达到顺利取出的目的,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IPC分类】B25B27-073【公开号】CN204471307【申请号】CN201520027761【专利技术人】吴登亮, 邹国君, 唐健, 兰靖, 晋伟强, 吴英杰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拔力器,用于取出曲柄孔内的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设在曲柄孔中的拔力杆(3),以及安装在拔力杆(3)上的拔力板(2),拔力板(2)位于曲柄的一侧并抵靠在套体(4)的端部,从曲柄的另一侧施力于拔力杆(3),拔力杆(3)可通过拔力板(2)推动套体(4)从曲柄孔内移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登亮邹国君唐健兰靖晋伟强吴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