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手套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664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的手套箱,包括内斗和外板,所述外板上设置笔夹,所述笔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夹头和弹性部件,所述夹头的端部为作用端,所述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夹头与所述外板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套箱后,即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颠簸,手套箱内的笔也不容易从笔夹中脱落,进而防止对笔造成损伤,同时缓解手套箱内的异响,以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另外,采用上述伸缩结构后,笔夹内可以放置的笔的规格更多,因此上述手套箱的通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手套箱
技术介绍
手套箱作为汽车内饰中具有储物功能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通常置于副驾驶的膝部位置的前方,手套箱主要包括内斗和外板,外板与内斗铰接,旋转外板后,内斗将呈现于乘员的视野内,进而便于放置杂物。目前,汽车的手套箱内可设置笔夹、卡片夹等,以此在手套箱内方便地放置笔、卡片等物品,以提高手套箱的实用性。然而,上述笔夹通常为开设于手套箱内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上设置凸起以实现笔的定位,并且该笔夹整体为固定结构。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颠簸时,手套箱内的笔容易从笔夹中脱离,进而在手套箱内晃动,不仅会对笔造成损伤,还会产生异响,导致汽车的舒适性较差。另外,上述笔夹的结构确定以后,其能够夹持的笔的规格范围较窄,使得手套箱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手套箱,该手套箱不容易对其内部的笔造成损伤,同时能够缓解手套箱内出现的异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的手套箱,包括内斗和外板,所述外板上设置笔夹,所述笔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夹头和弹性部件,所述夹头的端部为作用端,所述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夹头与所述外板之间。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沿着所述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弹性部件为扭簧,所述伸缩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外板上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扭簧的螺旋部,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与所述螺旋部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扭簧的两端均具有V形弯折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V形弯折部两端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上均设置V形凹陷,所述V形弯折部作用于所述V形凹陷内。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均包括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上的夹片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上的耳板,所述夹片上具有V形槽,所述V形弯折部穿过所述V形槽,所述耳板外伸于所述本体,且所述耳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夹片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接触。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内斗上设置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置物空间和第二置物空间。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内斗上开设安装槽,所述隔板插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安装槽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安装槽间隔分布;和/或,所述隔板上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相抵接。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夹头的所述作用端上具有弧形夹持面。优选地,在上述手套箱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为所述伸缩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沿着所述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固定于所述外板上;所述外板上形成所述夹持空间的位置处具有取笔凹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手套箱,其包括内斗和外板,外板上设置笔夹,该笔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包括夹头和弹性部件,夹头的端部为作用端,弹性部件作用于夹头与外板之间。将笔安装于笔夹中时,操作人员施加作用力,使得伸缩结构发生伸缩运动,进而将笔放入夹持空间中。而伸缩结构中的弹性部件在放置笔的过程中将出现变形,进而向笔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笔夹与笔之间的作用力更大。显然,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手套箱后,即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颠簸,手套箱内的笔也不容易从笔夹中脱落,进而防止对笔造成损伤,同时缓解手套箱内的异响,以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另外,采用上述伸缩结构后,笔夹内可以放置的笔的规格更多,因此上述手套箱的通用性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B-B向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C-C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的后视图;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D-D向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内斗,12-外板,13-弹性部件,131-V形弯折部,132-第一直线段,133-第二直线段,14-第一夹头,141-本体,142-夹片,143-第一板,144-第二板,15-第二夹头,16-定位杆,17-隔板,18-定位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1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手套箱,该手套箱内可放置手套、笔、卡片等物件,其包括内斗11和外板12,内斗11相对于车身固定,外板12相对于内斗11铰接,当转动外板12时,内斗11即可呈现于乘员的视野内,以便于乘员将物品放入内斗11中,或者从内斗11中取出物品。上述外板12上可设置笔夹,该笔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伸缩结构,此伸缩结构包括夹头和弹性部件13,夹头的端部为作用端,该作用端直接与笔接触,进而向笔施加作用力,弹性部件13作用于夹头与外板之间,当夹头受到外力作用时,该外力作用将传递至弹性部件13上,进而使得弹性部件13发生变形。具体实施时,可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设置为伸缩结构,但此时两者受力后均出现移动,使得两者能够向笔提供的夹持力有所减小。因此,可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的一者设置为伸缩结构,两者中相对于外板12固定的一方可以向笔施加较大的夹持力。当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具体结构可以任意设置,只要能够实现笔的夹持即可,例如两者均可设置为整体式的夹持条。另外,弹性部件13可为弹簧。采用上述结构后,将笔安装于笔夹中时,操作人员施加作用力,使得伸缩结构发生伸缩运动,进而将笔放入夹持空间中。而伸缩结构中的弹性部件13在放置笔的过程中将出现变形,进而向笔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笔夹与笔之间的作用力更大。显然,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套箱后,即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颠簸,手套箱内的笔也不容易从笔夹中脱落,进而防止对笔造成损伤,同时缓解手套箱内的异响,以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另外,采用上述伸缩结构后,笔夹内可以放置的笔的规格更多,因此上述手套箱的通用性更高。通常,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笔的作用面积越大,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手套箱,包括内斗和外板,所述外板上设置笔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夹头和弹性部件,所述夹头的端部为作用端,所述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夹头与所述外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莎霍长宏凌达权侯守钦杨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