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平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643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材平开门,包括上开窗以及设于上开窗下端的两扇玻璃门体,上开窗顶端装设第一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一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设置第一底部连接结构;两扇玻璃门体顶部装设第二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二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装设底部连接结构;第一底部连接结构与第二顶部连接结构之间通过防水中框密封连接,第一侧面结构与第二侧面结构之间也通过防水中框密封连接,防水中框包括中框空腔以及对称设于中框空腔两侧的折弯型沟槽和中框沟槽;在上开窗、玻璃门体与其各自相配合连接的上述连接结构处还均设置缓冲垫体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称性强,型材框架稳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隔音、隔热以及隔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型材平开门
技术介绍
平开门(side hung door)是指合页(铰链)装于门侧面、向内(左内开,右内开)或向外开启(左外开,右外开)的门。由门套,合页,门扇,锁等组成;平开门有单开的平开门和双开的平开门,单开门指只有一扇门板,一侧作为门轴,另一侧可以开关,而双开门有两扇门板,各自有自己的门轴,向两个方向开启。平开门又分为单向开启和双向开启。单向开启是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只能向里推或外拉),双向开启是门扇可以向两个方向开启(如弹簧门),平开门是相对于别的开启方式来分的,因为门还有移动开启的、上翻的、卷帘升降的、垂直升降的、旋转式的等等。平开门因其简单的构造及较强的实用性,受到广泛的喜爱,但是现有的平开门有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门体的安装不便,而且安装后门体或窗体的稳定性也较差,而且对于不同层的玻璃或是木质门体的厚度不能很好的调节,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而且成本较高,对于安装平开门的用户开说不划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型材平开门,该平开门型材结构简单,具有对称性,对称性的型材使得平开门的安装结构简单化,易于操作,安装的稳定度高,玻璃或是木质门体、窗体的厚度可任意调节,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而且该型材平开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实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型材平开门,包括上开窗以及设于所述上开窗下端的两扇玻璃门体,所述上开窗顶端装设第一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一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设置第一底部连接结构;两扇所述玻璃门体顶部装设第二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二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装设底部连接结构;所述底部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结构之间通过防水中框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结构与所述第二侧面结构之间也通过防水中框密封连接,所述防水中框包括中框空腔以及对称设于所述中框空腔两侧的折弯型沟槽和中框沟槽;在所述上开窗、所述玻璃门体与其各自相配合连接的上述连接结构处还均设置缓冲垫体一。进一步,所述上开窗与所述玻璃门体均为双层玻璃结构,所述双层玻璃结构内部设置可变宽体槽,并在所述可变宽体槽内部设置缓冲垫体二。进一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结构包括螺眼外框,所述螺眼外框上加工有外框沟槽一、外框沟槽二以及设于所述螺眼外框中梁上的两个螺眼,所述外框沟槽一内配置压线框,所述上开窗顶层装设于所述外框沟槽二内,所述上开窗的底层装设于所述折弯型沟槽内,并在所述中框沟槽中配置压线框。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侧面结构包括第一外框,所述第一外框包括外框倒钩槽一及外框倒钩槽二,一个所述第一侧面结构上的外框倒钩槽一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侧面结构上的外框倒钩槽一之间装设所述上开窗的两侧面,并在两个第一侧面结构的所述外框倒钩槽二内配置压线框。进一步,所述第二顶部结构包括第一内框,所述第一内框由内框空腔、对称设于所述内框空腔两侧的“L”型沟槽,并在其中的一个所述“L”型沟槽上设有内框弯钩槽一及内框弯钩槽,所述内框弯钩槽一内配置压线框,所述内框弯钩槽内连接所述玻璃门体的一端部。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二侧面结构包括第二外框及第二内框,所述第二外框与所述第二内框相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内框设于所述第二外框内侧。进一步,所述底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中框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中框两侧的第三内框,所述连接中框由中框腔体以及设于所述中框空腔两侧边上的“L”形卡槽,并且在所述“L”形卡槽上还设置碗状顶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第一顶部连接结构、第一侧面连接结构、第二顶部连接结构、第二侧面连接结构以及底部连接结构,这几种连接结构在连接的过程中对于上开窗和玻璃门体均为对称连接,使得上开窗和玻璃门体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结构简单化,而且上述所述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连接结构的对称性能够将上开窗和玻璃门体稳定性达到最佳,防止因为部分结构的不相同而造成部分部位连接具有差异性,导致两边的受力不均,造成不稳定现象;其次,设置可变宽体槽,该体槽内可适应性设置多层厚度的玻璃体或木材体等,扩大平开门的使用范围,而且还设置缓冲垫体一和缓冲垫体二,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平开门的隔音、隔热及隔水效果,而且各个连接结构内的空腔将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平开门的隔音、隔热以及隔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B-B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C-C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螺眼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防水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内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内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连接中框结构示意图。其中:1-螺眼外框,101-外框沟槽一,102-外框沟槽二,103-螺眼,2_压线框,3-防水中框,301-中框空腔,302-折弯型沟槽,303-中框沟槽,4-第一内框,401-内框空腔,402- “L”型沟槽,403-内框弯钩槽一,404-内框弯钩槽,5-第一外框,501-外框倒钩槽一,502-外框倒钩槽二,6-可变宽体槽,61-缓冲垫体二,7-缓冲垫体一,8-双层玻璃结构,9-连接中框,901-中框腔体,902- “L”形卡槽,903-碗状顶槽,10-玻璃门体,11-上开窗,12-第二外框,13-第二内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1-9所示的一种型材平开门,包括上开窗11以及设于所述上开窗11下端的两扇玻璃门体10,所述上开窗11与所述玻璃门体10均为双层玻璃结构8,所述双层玻璃结构内部设置可变宽体槽6,并在所述可变宽体槽6内部设置缓冲垫体二 61 ;所述上开窗11顶端装设第一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一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设置第一底部连接结构;两扇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材平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开窗(11)以及设于所述上开窗(11)下端的两扇玻璃门体(10),所述上开窗(11)顶端装设第一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一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设置第一底部连接结构;两扇所述玻璃门体(10)顶部装设第二顶部连接结构,两侧面均装设第二侧面连接结构,底部装设底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底部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结构之间通过防水中框(3)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结构与所述第二侧面结构之间也通过防水中框(3)密封连接,所述防水中框(3)包括中框空腔(301)以及对称设于所述中框空腔(301)两侧的折弯型沟槽(302)和中框沟槽(303);在所述上开窗(11)、所述玻璃门体(10)与其各自相配合连接的上述连接结构处还均设置缓冲垫体一(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高德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