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555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0:42
一种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基板;阴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阴极、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阴极设置在基板上;阳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阳极设置在基板上;以及量子发光层,量子发光层连接阴极与阳极部,阴极部与阳极部设置在量子发光层相同侧。阴极部与阳极部数量为多个,阴极部与阳极部呈阵列交替排列。上述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将阴极部与阳极部设置在量子发光层的相同侧,光直接从量子发光层发射出来,避免了传统器件结构中各层对光造成的损耗,提高光亮度;此外,对阴极部和阳极部采用阵列式的交替排列方式,各电极四周均分布为极性相反电极,充分促进了电子与空穴的迁移与复合,提高电极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面积的量子点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是介于液晶和OLED之间的新型技术,其拥有成本低、低功耗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正逐渐被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传统量子发光器件结构为层叠式,光通过多层结构激发出来,各层都会对光造成不用程度的损害,在大面积的量子发光装置上问题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出光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一种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基板;阴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阴极、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阴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阳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量子发光层,所述量子发光层连接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部,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设置在所述量子发光层相同侧。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数量均为多个,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呈阵列交替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量子发光层包覆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阴极;贯穿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而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阳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阳极;贯穿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而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阴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外层为绝缘层,内层为导电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表面设置有反光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量子发光层掺杂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以及蓝色量子点,所述绿色量子点、红色量子点以及蓝色量子点掺杂浓度依次降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蓝色量子点的浓度比例为8:12:1ο上述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将阴极部与阳极部设置在量子发光层的相同侧,大部分光可直接从量子发光层毫无阻挡地发射出来,避免了传统器件结构中各层对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提高光亮度。此外,对阴极部和阳极部采用阵列式的交替排列方式,各电极四周均分布为极性相反电极,充分促进了电子与空穴的迀移与复合,提高电极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基板结构不意图;图3为图1中单个发光单元的结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基板10、阴极部20、阳极部30以及量子发光层40。参见图1。具体地,基板10采用大面积整块基板,基板10用于承载量子发光器件。阴极部20,包括依次层叠的阴极21、电子注入层22和电子传输层23。其中阴极21设置在基板10上,电子注入层22、电子传输层23垂直于基板在阴极21上形成,电子注入层22提供量子点发光的电子,经过电子传输层23传输至发光层与空穴发生复合。阳极部30,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31、空穴注入层32和空穴传输层33。与阴极部20类似,阳极部30层叠结构垂直于基板10上形成,阳极31设置在基板10上,空穴注入层32、空穴传输层33依次在其上形成。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形成直立于基板10上的层状柱体结构。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的数量均为多个,在基板上成阵列交替式分布,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间隔排列。在基板10上通过掩膜板的方式,覆盖住阳极区域,阴极区域镂空,利用蒸镀依次在基板上制造阴极21、电子注入层22与电子传输层23,同样利用掩膜板方式形成阳极部30。量子发光层40,内含有量子点发光材料,在阴极部20和阳极部30上形成,与电子传输层23、空穴传输层33连接,由电子传输层23迀移的电子,与由空穴传输层33迀移的空穴进行复合产生激子,激子激发量子点发光材料产生相应波长的光。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均位于量子发光层40的相同侧,使量子发光层40的另一侧直接作为出光面进行发光。量子发光层40通过旋涂或喷墨打印方式生成。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将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设置在量子发光层40的相同侧,大部分光可直接从量子发光层40毫无阻挡地发射出来,避免了传统器件结构中各层对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提高光亮度。此外,对阴极部20和阳极部30采用阵列式的交替排列方式,各电极四周均分布为极性相反电极,充分促进了电子与空穴的迀移与复合,提高电极的利用率。优选地,量子发光层40为大面积结构,从上往下覆盖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其中阴极21、电子注入层22、阳极31、空穴注入层32与量子发光层40之间有绝缘层,防止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阴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阴极、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阴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阳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量子发光层,所述量子发光层连接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部,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设置在所述量子发光层相同侧。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数量均为多个,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呈阵列交替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进张雪周洁谢婧薇陈赟汉陈安平魏翔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