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鹏专利>正文

一种多镜头航拍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414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镜头航拍云台,包括壳体、一个第一相机、两个相机安装壳、两个第二相机、及两套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相机固设于壳体的安装腔室,且第一相机其视轴方向竖直向下,壳体其对应于第一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两个相机安装壳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方;两个第二相机分别倾斜的固定安装于两个相机安装壳的内腔中,且第二相机其镜头的视轴方向倾斜向下,相机安装壳其对应于第二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两套旋转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内,且每套旋转驱动机构均分别与一个相机安装壳连接并驱动所述相机安装壳在水平面内旋转。该多镜头航拍云台,其体积小、结构简单,而且拍摄角度调整灵活,容易获得较大的拍摄视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倾斜摄影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在实现影像图制作的基础上,正在向摄影测量立体测图专用领域发展。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竖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竖直、四个倾斜的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航空倾斜影像不仅能够真实地反应地物情况,而且可通过先进的定位技术,嵌入精确的地理信息、更丰富的影像信息、更高级的用户体验,极大地扩展遥感影像的应用领域,使遥感影像的行业应用更加深入,倾斜影像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还将使目前高昂的三维城市建模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独立的摄影平台一般通过固定设置一个向下的、及四个不同方向的相机,分别对不同角度进行影像采集,实现全方位拍摄,但该航拍云台存在体积大、机械结构复杂、质量大、补偿范围小和价格昂贵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镜头航拍云台,其体积小、结构简单,而且拍摄角度调整灵活,容易获得较大的拍摄视野。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镜头航拍云台,包括壳体、一个第一相机、两个相机安装壳、两个第二相机、及两套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壳体其内部具有安装腔室;所述第一相机固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且第一相机其视轴方向竖直向下,所述壳体其对应于第一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所述两个相机安装壳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两个第二相机分别倾斜的固定安装于两个相机安装壳的内腔中,且第二相机其镜头的视轴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相机安装壳其对应于第二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所述两套旋转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内,且每套旋转驱动机构均分别与一个相机安装壳连接并驱动所述相机安装壳在水平面内旋转。进一步,还包括用于与飞行器连接的设于所述壳体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减震机构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板、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设有减震器。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每套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均包括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舵机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相机安装壳其顶部设有旋转轴,所述壳体其底部设有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孔紧固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下壳,上壳和下壳二者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室;所述下壳其对应于两个相机安装壳顶部的表面内凹形成两个内凹部,所述两个相机安装壳分别安装于下壳的两个内凹部;所述相机安装壳其内腔中未被第二相机占据的位于上部的闲置区域所对应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其竖直台阶面和水平台阶面的衔接处的轮廓线至少有一段呈圆弧形;相应的,所述下壳的内凹部其与所述第一台阶相对应的表面向外凸出形成一用于安装所述舵机的第二台阶;和/或,所述相机安装壳其旋转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轴向贯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防水接头。进一步的,所述多镜头航拍云台还包括有使旋转的相机安装壳定位以使其停顿的旋转定位机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壳体的安装腔室内位于所述从动齿轮上方还安装有压盖,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若干定位凹槽、及若干定位弹珠,所述定位凹槽设于从动齿轮上表面,所述压盖下表面向内凹设有若干弹珠安装孔,所述定位凹槽随从动齿轮转动并可转动至与所述弹珠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定位弹珠活动设于弹珠安装孔内并用于卡住与弹珠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进一步,所述壳体其安装腔室内设有与第一相机、第二相机、及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安装槽内还活动连接有一用于盖住所述控制面板的盖板;所述盖板其侧面设有密封垫,和/或,所述盖板侧壁、及所述安装槽侧壁设有卡紧结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卡紧结构包括卡凸或锁紧弹珠、及与卡凸或锁紧弹珠匹配的凹孔,所述卡凸或锁紧弹珠设于盖板或安装槽二者之一的侧壁,相应的,所述凹孔则设于盖板或安装槽二者中的另一个的侧壁。优选的,所述视口其上盖有一盖板,所述盖板内表面设有供紧固件紧固连接的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相机其镜头的视轴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航拍云台,其设有一固定的不可旋转的第一相机及倾斜布置的两台第二相机,第一相机其镜头视轴方向竖直朝下,而两个第二相机其镜头的视轴方向倾斜向下,即,第二相机其镜头的视轴方向和竖直方向呈一夹角;由于安装第二相机的相机安装壳可以在水平面内旋转,因而,两个第二相机的拍摄角度可以灵活调整,航拍云台的拍摄视野大且可灵活变化。2、本技术提供的航拍云台,优选在安装板和壳体之间设有特殊结构的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其上板和下方的壳体连接,而下板和位于减震机构上方的安装板连接,在上下板之间设减震器,当与安装板连接的飞行器(如无人机)产生震动时,震动产生的作用力将传至下板,而经过减震器缓冲后才会传至上板,最终才通过上板传至航拍云台,这大大的减弱了相机受飞行器震动的影响,稳定性更好。3、本技术通过将第二相机倾斜的安装于相机安装壳内,使得相机安装壳内腔上部形成了一闲置空间,进而可在对应于该闲置空间的相机安装壳表面内凹形成一个第一台阶,相应的,壳体的下壳在相应处则可外凸形成一第二台阶,从而为舵机在壳体安装腔室内的安装提供了空间,这样大大节省了整体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结构更为紧凑,使得整个航拍云台体积可进一步的缩小化。4、本技术进一步设有旋转定位机构,在该旋转定位机构作用下,旋转的相机安装壳可被定位而停顿旋转,从而使得安装于其内的第二相机得以定位拍摄。优选的,在从动齿轮其上表面设有四个所述定位凹槽,且四个定位凹槽均匀分布在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轴孔同心的圆周上,从而可以使得第二相机每转过90°即可定位拍摄一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多镜头航拍云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从动齿轮和压盖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4,本技术提供的多镜头航拍云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镜头航拍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个第一相机、两个相机安装壳、两个第二相机、及两套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壳体其内部具有安装腔室;所述第一相机固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且第一相机其视轴方向竖直向下,所述壳体其对应于第一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所述两个相机安装壳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两个第二相机分别倾斜的固定安装于两个相机安装壳的内腔中,且第二相机其镜头的视轴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相机安装壳其对应于第二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所述两套旋转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内,且每套旋转驱动机构均分别与一个相机安装壳连接并驱动所述相机安装壳在水平面内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镜头航拍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个第一相机、两个相机安装壳、两个第
二相机、及两套旋转驱动机构,
所述壳体其内部具有安装腔室;
所述第一相机固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且第一相机其视轴方向竖直向下,所述壳
体其对应于第一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
所述两个相机安装壳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方;
所述两个第二相机分别倾斜的固定安装于两个相机安装壳的内腔中,且第二相机其镜
头的视轴方向倾斜向下,所述相机安装壳其对应于第二相机镜头的表面开设有视口;
所述两套旋转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腔室内,且每套旋转驱动机构均分别与
一个相机安装壳连接并驱动所述相机安装壳在水平面内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镜头航拍云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飞行器连接的设于所
述壳体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减震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镜头航拍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板、
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板和
所述下板之间设有减震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镜头航拍云台,其特征在于,每套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均包括舵机、
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舵机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相机安装壳其顶部设有旋转轴,所述壳体其底部设有供旋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旋转
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孔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镜头航拍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下壳,上壳和
下壳二者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室;所述下壳其对应于两个相机安装壳顶部的表
面内凹形成两个内凹部,所述两个相机安装壳分别安装于下壳的两个内凹部;所述相机安
装壳其内腔中未被第二相机占据的位于上部的闲置区域所对应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
申请(专利权)人:徐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