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30690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经过对沙床的消毒处理,将甘蔗组培苗炼苗后洗净、消毒,再栽种于沙床上,并浇足定根水、盖膜,待种苗成活后薄施复合肥得到植株,将植株剪苗后移栽于以甘蔗渣营养土作为基质的穴盘中,待植株成活后,剪苗并炼苗,然后薄施复合肥,待叶片生长过盛时剪苗,再带土定植于大田,即完成育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分蘖效率,在组培苗的增殖和壮苗方面均有优良的效果,适用于甘蔗组培苗的大规模移栽,不仅增加了甘蔗组培苗种苗的数量,还保证了成活率,且种苗生长健壮,具有操作简单、高效且成本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介绍
通常组培苗的移栽注重成活率,而忽略了分蘖的作用。分蘖是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条件适当,分蘖就多。目前甘蔗组培苗分蘖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甘蔗的生长期有一个明显的分蘖时期,分蘖期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的关键时期,与产量呈正相关性。现有的甘蔗组培苗育苗方法,生长空间太小或太大,不利于组培苗的分蘖和壮苗,温度、光照条件和土壤水肥等条件的控制不到位,是影响甘蔗组培苗分蘖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甘蔗的分蘖是由低位地下茎节形成的侧枝,虽然基部茎节上的腋芽均可能形成分蘖,但是分蘖数量与基因型、群体密度、土壤肥力和苗期的生长条件等直接相关,另外环境因素和栽培措施也可影响甘蔗的分蘖。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甘蔗分蘖的因素,提出高成活率和高分蘖率的甘蔗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分蘖数量少、组培苗少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在提高甘蔗组培苗成活的同时,提高其有效分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组培苗的数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1)以河沙为基质,铺设沙床,在移栽前一周,以0.5%多菌灵对沙床进行消毒处理;(2)将置于瓶中的甘蔗组培苗,以温室、通风、自然光照条件下,炼苗3~4天,然后打开瓶盖再炼苗2~3天;(3)将步骤(2)炼苗后的甘蔗组培苗洗净后,用0.5%多菌灵进行浸泡10min,再栽种于步骤(1)的沙床上,并浇足定根水,然后盖膜10~15天,适当通风防霉,待种苗成活后薄施复合肥1~2次,再种植30~40天得到植株;(4)将步骤(3)的植株剪苗1次,再移栽于以甘蔗渣营养土作为基质的穴盘中;(5)待步骤(4)中的植株成活后,剪苗1次,并在15~20天后置于室外炼苗20~30天,然后薄施复合肥1~2次,待叶片生长过盛时剪苗2~3次,以保持一定的生长密度,促进其分蘖发生,再带土定植于大田,即完成育苗。所述步骤(3)的栽种是按株距2~3cm、行距5~6cm进行栽种。所述步骤(3)的盖膜是在夏天时,还加盖遮荫网。所述步骤(3)的种苗成活后在沙床上铺上一层甘蔗渣或泥碳土。所述步骤(3)的薄施复合肥后,叶片生长过盛需剪苗1次,避免影响光合作用。所述步骤(4)的甘蔗渣营养土为甘蔗渣:泥碳土:细粘土的质量比=2:1:2的混合物。所述步骤(4)的穴盘的规格是穴孔直径为7~10cm,高为6~8cm。所述步骤(4)的移栽后当有分蘖时,分成单株进行种植。所述步骤(5)的薄施复合肥后当有分蘖时,分成单株进行种植。所述剪苗是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在沙床上首次移栽时,采用密株距远行距的种植方法,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组培苗有一定的生长空间,通风防霉;另一方面,有利于甘蔗组培苗的分蘖发生。2、将甘蔗组培苗带土定植大田,能避免伤到根,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这样也能使二次移栽产生的分蘖在定植时不分离,定植后将会形成甘蔗种苗的有效茎,可大大增加有效茎的数量,从而增加其产量。3、剪苗时只剪去叶片的一半至三分之二,能保持一定的生长密度,促进其分蘖发生。因为甘蔗组培苗在生长达到一定的密度时,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这样生长过盛之后反而会影响到组培苗的整体生长发育。而生长发育期实际容易产生更多的分蘖芽,因此剪去蔗叶的一半至三分之二有利于产生更多的分蘖。4、本专利技术利用中种植期和密度影响甘蔗分蘖的理论,采用适当的移栽以及二次移栽措施,在甘蔗组培苗生长过程中适当密植,能提高分蘖率,而适当的疏植则可以提高种苗的通风透气,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壮苗的目的,提高成活率。本专利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分蘖效率,在组培苗的增殖和壮苗方面均有优良的效果,适用于甘蔗组培苗的大规模移栽,不仅增加了甘蔗组培苗种苗的数量,还保证了成活率,且种苗生长健壮,具有操作简单、高效且成本低廉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1(1)在四月份,以河沙为基质,利用砖块铺设1.2m宽的沙床,在移栽前一周,以0.5%多菌灵对沙床进行消毒处理;(2)以云蔗05-51和云蔗06-407组培苗作为材料,将置于瓶中的甘蔗组培苗,以温室、通风、自然光照条件下,炼苗4天,然后打开瓶盖再炼苗2天;(3)将步骤(2)炼苗后的甘蔗组培苗洗净后,用0.5%多菌灵进行浸泡10min,再按株距3cm、行距5cm栽种于步骤(1)的沙床上,并浇足定根水,然后盖膜12天,适当通风防霉,待种苗成活后在沙床上铺上一层甘蔗渣或泥碳土,再薄施复合肥2次,若叶片生长过盛需剪苗1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再种植30天得到植株;(4)将步骤(3)的植株剪苗1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再移栽于以甘蔗渣营养土(甘蔗渣:泥碳土:细粘土的质量比=2:1:2的混合物)作为基质的穴盘中,穴盘的规格是穴孔直径为8cm,高为8cm,若有分蘖时,分成单株进行种植;(5)待步骤(4)中的植株成活后,剪苗1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并在20天后置于室外炼苗25天,然后薄施复合肥1次,若有分蘖时,分成单株进行种植,待叶片生长过盛时剪苗3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以保持一定的生长密度,促进其分蘖发生,再带土定植于大田,即完成育苗。成活率为94.3%,分蘖率为181%,比常规方法育苗分蘖率提高了127%。实施例2(1)在八月份,以河沙为基质,利用砖块铺设1.2m宽的沙床,在移栽前一周,以0.5%多菌灵对沙床进行消毒处理;(2)以云蔗08-1609组培苗作为材料,将置于瓶中的甘蔗组培苗,以温室、通风、自然光照条件下,炼苗3天,然后打开瓶盖再炼苗3天;(3)将步骤(2)炼苗后的甘蔗组培苗洗净后,用0.5%多菌灵进行浸泡10min,再按株距2cm、行距6cm栽种于步骤(1)的沙床上,并浇足定根水,然后盖膜15天,适当通风防霉,若在夏天时,还加盖遮荫网,待种苗成活后在沙床上铺上一层甘蔗渣或泥碳土,再薄施复合肥1次,若叶片生长过盛需剪苗1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再种植35天得到植株;(4)将步骤(3)的植株剪苗1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再移栽于以甘蔗渣营养土(甘蔗渣:泥碳土:细粘土的质量比=2:1:2的混合物)作为基质的穴盘中,穴盘的规格是穴孔直径为10cm,高为7cm,若有分蘖时,分成单株进行种植;(5)待步骤(4)中的植株成活后,剪苗1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并在18天后置于室外炼苗30天,然后薄施复合肥2次,若有分蘖时,分成单株进行种植,待叶片生长过盛时剪苗2次,即剪去叶片总量的1/2~2/3,以保持一定的生长密度,促进其分蘖发生,再带土定植于大田,即完成育苗。成活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1)以河沙为基质,铺设沙床,在移栽前一周,以0.5%多菌灵对沙床进行消毒处理;(2)将置于瓶中的甘蔗组培苗,以温室、通风、自然光照条件下,炼苗3~4天,然后打开瓶盖再炼苗2~3天;(3)将步骤(2)炼苗后的甘蔗组培苗洗净后,用0.5%多菌灵进行浸泡10min,再栽种于步骤(1)的沙床上,并浇足定根水,然后盖膜10~15天,适当通风防霉,待种苗成活后薄施复合肥1~2次,再种植30~40天得到植株;(4)将步骤(3)的植株剪苗1次,再移栽于以甘蔗渣营养土作为基质的穴盘中;(5)待步骤(4)中的植株成活后,剪苗1次,并在15~20天后置于室外炼苗20~30天,然后薄施复合肥1~2次,待叶片生长过盛时剪苗2~3次,再带土定植于大田,即完成育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甘蔗组培苗早发分蘖的高效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
(1)以河沙为基质,铺设沙床,在移栽前一周,以0.5%多菌灵对沙床进行消毒处理;
(2)将置于瓶中的甘蔗组培苗,以温室、通风、自然光照条件下,炼苗3~4天,然后打开瓶盖再炼苗2~3天;
(3)将步骤(2)炼苗后的甘蔗组培苗洗净后,用0.5%多菌灵进行浸泡10min,再栽种于步骤(1)的沙床上,并浇足定根水,然后盖膜10~15天,适当通风防霉,待种苗成活后薄施复合肥1~2次,再种植30~40天得到植株;
(4)将步骤(3)的植株剪苗1次,再移栽于以甘蔗渣营养土作为基质的穴盘中;
(5)待步骤(4)中的植株成活后,剪苗1次,并在15~20天后置于室外炼苗20~30天,然后薄施复合肥1~2次,待叶片生长过盛时剪苗2~3次,再带土定植于大田,即完成育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栽种是按株距2~3cm、行距5~6cm进行栽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转娣吴才文刘家勇夏红明覃伟赵丽萍昝逢刚陈学宽赵培方赵俊杨昆姚丽李纯佳朱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