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机构及旋挖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564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2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机构及旋挖钻机,其中,该连杆机构包括:直连杆和弯连杆,其中直连杆一端铰接第一铰接座;弯连杆一端与直连杆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座;该结构可以在钻机桅杆折叠和拆分过程中,通过拆装第一铰接座或第二铰接座,完成对桅杆内腔柔性管线的防护;避免搬运时柔性管线被碰撞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连杆机构及旋挖钻机
技术介绍
旋挖钻机因钻深孔的需要,通常将桅杆做的很长,这样也造成了运输时的不便,所以在为了满足钻机整体运输尺寸在规定的范围内,也将桅杆分成上桅杆、中桅杆、下桅杆等,运输时再将桅杆各段折叠或者拆开分离。相邻两段桅杆之间通过销轴和螺栓连接。旋挖钻机在工作过程中,桅杆处于竖直状态,桅杆沿程会布置各类智能控制装置,这些智能控制装置通常需要电源或者液压来驱动,所以,沿着旋挖钻机桅杆会有各种电源电线束和液压管路等柔性管线。但是,钻机在运输时,桅杆会折叠或拆开分离,各种柔性管线也将随着桅杆的折叠或拆分而相随被折叠或拆分,施工时,桅杆各段又被重新连接起来,在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柔性管线会因自重等因素很容易被挤坏,造成钻机的各类故障。在目前的旋挖钻机中,柔性管线的布置一部分是从桅杆的内腔中穿过,并在内腔沿程焊接管夹座对柔性管线进行固定;另一部分是柔性管线沿着桅杆的外部侧板通过,沿程也焊接管夹座对柔性管线进行固定。当桅杆反复折叠或拆分时,对柔性管线的处置通常是靠钻机操作员的观察进行人工防护。目前也有少数钻机的桅杆折叠是通过液压油缸来驱动,但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造成人员对柔性管线的疏忽。针对现有的桅杆折叠过程中柔性管线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针对现有的桅杆折叠过程中柔性管线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柔性管线的连杆机构及旋挖钻机。—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杆机构,包括:直连杆,其一端铰接第一铰接座;弯连杆,其一端与所述直连杆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座。进一步地,所述弯连杆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在所述弯连杆连接所述直连杆的端部的周边区域;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所述弯连杆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的端部的周边区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包括第一桅杆和第二桅杆,所述第一桅杆通过第一法兰连接所述第二桅杆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桅杆内端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法兰径向内侧端部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桅杆与所述第二桅杆之间连接有上述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安装柔性管线;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径向内侧端部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错位布置的第三安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桅杆为上桅杆,所述第二桅杆为下桅杆;或,所述第一桅杆为下桅杆,所述第二桅杆为上桅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包括第一桅杆和第二桅杆,所述第一桅杆通过第一法兰连接所述第二桅杆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桅杆外端部区域设置有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二法兰径向外侧端部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安装部对应的第五安装部;所述第一桅杆与所述第二桅杆之间连接有上述的连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第四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第五安装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径向外侧端部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安装部错位布置的第六安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桅杆为上桅杆,所述第二桅杆为下桅杆;或,所述第一桅杆为下桅杆,所述第二桅杆为上桅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杆机构,包括:直连杆和弯连杆,其中直连杆一端铰接第一铰接座;弯连杆一端与直连杆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座;在弯连杆上安装柔性管线,该结构可以在钻机桅杆折叠和拆分过程中,通过拆装第一铰接座或第二铰接座,完成对桅杆内腔柔性管线的防护;避免搬运时柔性管线被碰撞坏损坏。【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安装在上桅杆和下桅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连杆机构之前的上桅杆和下桅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桅杆和下桅杆折叠180°后安装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桅杆和下桅杆拆开分离后安装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桅杆;11、上法兰;12、第二安装孔;2、下桅杆;21、下法兰;22、第三安装孔;3、直连杆;31、第一铰接座;4、弯连杆;41、第二铰接座;42、第一弯折部;43、第二弯折部;5、柔性管线;6、铰接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桅杆折叠过程中柔性管线拆装不方便,而且在两段桅杆完全拆开分离及旋转180°折叠时,连杆机构不便于保护柔性管线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铰接的直连杆和弯连杆,弯连杆上安装柔性管线,并且在直连杆的端部和弯连杆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配合桅杆上的安装孔,能够在两段桅杆完全拆开分离及旋转180°折叠时,仍能有效保护和安置柔性管线。连杆机构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该图示一种连杆机构安装在上桅杆I和下桅杆2连接部位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该连杆机构包括直连杆3和弯连杆4 ;其中,直连杆3 —端铰接第一铰接座31 ;弯连杆4 一端与直连杆3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座41。弯连杆4包括第一弯折部42和第二弯折部43,第一弯折部42设置在弯连杆4的一端部区域;第二弯折部43设置在弯连杆4的另一端部区域。该结构的设计既便于保护安装在弯连杆上的柔性管线5,也便于弯连杆4相对其端部铰接部位的折叠收放。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桅杆I底部设置有连接下桅杆2的上法兰11,对应的,下桅杆2顶部设置有下法兰21,上法兰11与下法兰21端部设置有铰接销轴6,以使上桅杆I和下桅杆2可以旋转180°折叠,上法兰11与下法兰21端面其他部位设置有连接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上法兰11和下法兰21,以实现固定上桅杆I和下桅杆2。在下桅杆2内端部设置用于安装第一铰接座31的第一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在上法兰11径向内侧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铰接座41的第二安装孔12,将连杆机构的第一铰接座3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第一安装部可以是第一安装孔,通过螺钉固定第一铰接座31,也可以直接将第一铰接座31焊接在第一安装部上;并将第二铰接座41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2 (第二安装部),将连杆机构安装在上桅杆I和下桅杆2内侧,可形成如图1和图3所不的结构,将上桅杆I和下桅杆2内的柔性管线5固定在弯连杆4上,连杆机构可以在上桅杆I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连杆(3),其一端铰接第一铰接座(31);弯连杆(4),其一端与所述直连杆(3)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座(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