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325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包括:限位缓冲部,连接固定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下游之间;上滚轮组,安装在翻转主动侧和翻转从动侧之间;下滚轮组,安装在翻转主动侧和翻转从动侧之间,位于上滚轮组正下方;翻转主动侧,固定在机架上,输出端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连接;翻转从动侧,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连接;电机减速机,输出端与翻转主动侧输入端啮合;本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翻转轴线在整个翻转装置中心,整套翻转装置可放置于生产线的中间环节,减小了使用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上下滚轮组均匀分布的滚轮,起到支点支撑作用,可以翻转规格较大的薄玻璃,避免玻璃易碎的现象。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可用调整螺栓调整间隙,以保证生产的需要。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下游之间安装有限位缓冲结构,避免玻璃滑出。在提高了生产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电
,具体涉及一种大板玻璃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行业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液晶玻璃尺寸不断加大变薄,并且需要对产品进行双面处理,一种安全可靠的大板玻璃翻转装置非常重要。本技术的翻转装置是用于,在玻璃完成第一道工序后进行翻转,然后传输至进行下一道工序,完成另一面的印刷。而现有技术已不能完全适用大规格薄玻璃的翻转。因为在现有技术的生产过程中,玻璃及其容易破碎,且生产效率低不适合自动生产线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大板玻璃翻转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的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安全性能较低,占用空间较大,生成效率低下等。在保证大板玻璃安全翻转的情况下,减小了设备占用的空间,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完全满足自动生产线的生产要求。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包括:限位缓冲部,设置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下游之间;上滚轮组,安装在翻转主动侧和翻转从动侧之间;下滚轮组,安装在翻转主动侧和翻转从动侧之间,在上滚轮组正下方;翻转主动侧,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连接;翻转从动侧,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连接;电机减速机,输出端与翻转主动侧输入端啮合。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下游连接有两块流片限位板,所述流片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固定块,泡沫垫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上滚轮组通过上连接板与所述翻转从动侧连接;所述下滚轮组通过下连接板与所述翻转从动侧连接。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上滚轮组通过上连接板与所述翻转主动侧连接;所述下滚轮组通过下连接板与所述翻转主动侧连接。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上连接板固定在连接板上端;所述下连接板固定在连接板下端。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连接板固定在翻转盘上。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翻转盘内设有键槽,所述键槽内安装有平键,所述翻转盘通过所述平键固定在翻转轴的输出端。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翻转轴输入端设有键槽,所述键槽内安装有平键,锥齿轮通过所述平键安装在所述翻转轴输入端。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中,所述翻转主动侧输入端的锥齿轮与所述电机减速机输出端的锥齿轮啮合。本技术的大板玻璃翻转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整个翻转装置放置在生产线中间环节,完成翻转的同时,也达到了传输的目的,大大降低了使用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的间隙可由调整螺栓调节,可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情况进行调节;在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之间安装有泡沫垫等,避免翻转过程中,玻璃滑出;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均匀分布若干滚轮,并一一对应,作为支点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玻璃因重力发生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二维侧视图;图3是图2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翻转主动侧结构立体图;图5是图4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翻转从动侧立体图;图7是图6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翻转轴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图8的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翻转盘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连接板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下连接板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上连接板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的锥齿轮的剖面图。图15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缓冲部;2:上滚轮组;3:下滚轮组;4:翻转主动侧;5:翻转从动侧;6:电机减速机;11: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连接板;14:翻转盘;15:平键;16:挡片;17:翻转轴;18:轴承座;19:平键;20:挡片;21:锥齿轮;22:锥齿轮;23:流片限位板;24:固定块;25:缓冲块;26:调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玻璃上面处理完成后,翻转机构的下滚轮组滚轮转动,玻璃由前道工序传输至翻转机构的上下滚轮组之间,翻转主动侧电机带动上下滚轮组旋转180度,此时,缓冲块挡住玻璃,防止滑出。翻转动作完成后,上滚组(翻转完成后,上滚轮组处于下方)滚轮转动,将玻璃传输至下道工序,玻璃传输完毕后,翻转主动侧电机带动上下滚轮组回转180度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块儿玻璃进入。整个翻转动作完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包括:限位缓冲部1,设置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下游之间;上滚轮组2,安装在翻转主动侧4和翻转从动侧5之间;下滚轮组3,安装在翻转主动侧4和翻转从动侧5之间,在上滚轮组正下方;翻转主动侧4,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连接;翻转从动侧5,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连接;电机减速机6,输出端与翻转主动侧输入端啮合。所述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下游连接有两块流片限位板23(图2已标上),流片限位板开有4个长孔,连接于上滚轮组和下滚轮组之间,开长孔是为了方便上下滚轮组间隙的调节。所述流片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固定块24,泡沫垫缓冲块25(图15已标上)固定在所述固定块24上,在翻转过程中,避免玻璃滑出。本技术实例的大板薄玻璃翻转装置所述的上滚轮组2通过上连接板11与所述翻转从动侧5连接;所述下滚轮组3通过下连接板12与所述翻转从动侧5连接。所述上滚轮组2通过上连接板11与所述翻转主动侧4连接;所述下滚轮组3通过下连接板12与所述翻转主动侧4连接。(通过图2和图3显示的,翻转主动侧和翻转从动侧都是装配体,在图2中可看出装配位置,在图3中显示具体装配方法。)图3所示在上述翻转主动侧4中,上连接板11有若干通孔,(已在图3中增加螺钉等位置剖面图)通过螺钉紧固在上滚轮组2上,下连接板12有若干通孔,通过螺钉紧固在下滚轮组3上,上下滚轮组之间安装有4组调整螺栓26支撑,同时可对上下滚轮组的间隙进行调节。连接板13上端开有一组长孔,通过螺钉与上连接板11连接,连接板13下端面开有螺纹孔,下连接板12与其连接。翻转盘14上有8个沉孔,通过螺钉紧固在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缓冲部(1),设置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下游之间;上滚轮组(2),安装在翻转主动侧(4)和翻转从动侧(5)之间;下滚轮组(3),安装在翻转主动侧(4)和翻转从动侧(5)之间,在上滚轮组正下方;翻转主动侧(4),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连接;翻转从动侧(5),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连接;电机减速机(6),输出端与翻转主动侧(4)输入端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缓冲部(1),设置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下游之
间;
上滚轮组(2),安装在翻转主动侧(4)和翻转从动侧(5)之间

下滚轮组(3),安装在翻转主动侧(4)和翻转从动侧(5)之间
,在上滚轮组正下方;
翻转主动侧(4),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
(3)连接;
翻转从动侧(5),固定在机架上,与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
(3)连接;
电机减速机(6),输出端与翻转主动侧(4)输入端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滚轮组(2)和下滚轮组(3)下游连接有两块流片限位板(23),
所述流片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固定块(24),泡沫垫固定在所述固定块
(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滚轮组(2)通过上连接板(11)与所述翻转从动侧(5)连接;所
述下滚轮组(3)通过下连接板(12)与所述翻转从动侧(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板玻璃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滚轮组(2)通过上连接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胡佳佳卢雪艳王炎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大天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