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227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23:34
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涉及一种校核装置。在运行期间不能区分需要其它变电站、发电厂进行联合调压还是本变电站独立调压的情况,在全系统联合调压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误调压或调压达不到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输入装置、参数配置装置及供电电源;微处理器与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相连;控制模式选择装置包括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通过GPIO与微处理器相连。本技术方案避免VQC在联合调压情况下时可能出现的误调压或调压达不到效果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校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变电站电压控制主要通过无功功率综合控制(Automatic Control of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简称VQC)或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简称AVC)来完成,VQC基于区域图(9区域、13区域或17区域)原理,根据电压与无功上下限把控制区间分成若干个控制区,每个控制区对应一个控制策略,实时判断当前变电站运行在那个控制区,并依据该控制区所对应的控制策略对主变分接头及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调整电压的目的。VQC的控制策略是按照某个变电站给定的电压、无功上下限值进行综合判断、实施控制的,其判断标准是某一个变电站,而不是全系统。对于500kV变电站,实际中存在着多个变电站联合调压的情况,以及变电站与电厂联合调压的情况。一般VQC缺少协调其它变电站、电厂的联合动作能力,在运行期间不能区分需要其它变电站、发电厂进行联合调压还是本变电站独立调压的情况,在全系统联合调压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误调压或调压达不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以方便区分本变电站和非本变电站的联合调压的目的。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机、监控主机、综合控制装置之间通过变电站内网络相连,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输入装置、参数配置装置及供电电源;所述的微处理器与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式选择装置包括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所述的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通过GPIO与微处理器相连。微处理器用于处理通信装置传输过来的数据并控制控制模式选择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控制模式选择装置用于在远程控制模式失效时提供一种人工手动备选的切换方案。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校核装置与VQC通过交叉线直接相连。可由微处理器判断所处的模式,当处于联合调压时,控制模式自动转换成“远程”模式,向VQC发送闭锁信号,闭锁VQC,实时接收并校核AVC控制命令,通过后通过网络向综合测控装置发送指令;当处于变电站独立调压时,转换成“就地”模式,由VQC承担变电站内独立调压的任务;模式之间的切换既可以通过远程AVC主站控制,又可以采用人工手动切换。所述的控制模式指示灯由双色发光二级管构成。当本技术处于不同的控制模式时,双色发光二级管呈现不同的颜色。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控制芯片、设于壳体正面的液晶显示屏,所述的显示控制芯片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显示校核结果。壳体的侧面设有电流接线口、电源开关、多个CAN接口、USB接口、以太网接口、RS485接口。壳体的正面还设有电源指示灯、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和复位按钮。所述的液晶屏为电阻式触摸屏。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微处理器,具有支持IEEE1588的以太网通信接口与CAN接口通过RMII接口总线与通信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的控制接口包括收发芯片,收发芯片通过同步异步收发器接收器接口电路与通信微处理器相连,收发芯片通过RS485接口连接测控终端。控制接口用于通过RS484与综合控制装置相连接的情况。所述的参数配置装置包括集成的USB-OTG控制器以支持USB外设在脱离PC情况下直接通信。有益效果:本装置的引入,使得已投运的VQC能够适应需要与其它变电站、发电厂进行联合调压和变电站独立调压的各种场景, 解决了VQC在联合调压情况下时可能的误调压或调压达不到效果的现实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 1. AVC,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3. 500kV变电站电压自动控制校核装置, 4.通信控制机, 5.VQC, 6.监控主机,7.综合测控装置,8. 微处理器 ,9. 控制微处理器,10.通信微处理器,11.控制模式选择装置,12.电源,13.通信装置,14.控制接口,15.参数配置装置,16.显示装置, 17. 外壳, 18. 液晶显示屏,,19. 电源指示灯20. 控制模式指示灯, 21. 控制模式按钮, 22. 复位按钮, 23. 电源开关, 24. 电源接线, 25. CAN接口, 26. USB插口, 27. 以太网接口,28.RS485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VQC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基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后台软件VQC”、“网络VQC”、自带I/O系统的“独立VQC”及“半独立式VQC”,鉴于500kV变电站多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本实施例仅以“网络VQC”为例进行说明。“网络VQC”是指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上挂一专门用于运行VQC软件的独立工控机称为电压无功调节主站,通过VQC软件来调节变电站母线电压,它本身没有I/O系统,需要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采集、计算及控制。在图1中,AVC 1通过远动通道与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2相连,本技术装置3通过变电站内部网络与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2相连。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至少包括通信控制机4、VQC5、监控主机6、综合测控装置7。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本身具有对模拟量、开关量、电能脉冲量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功能,也具有收集继电保护动作信息功能,所采集的信息通过通信控制机4上送给调度中心,同时接收调度中心下达的控制、操作命令。在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微处理器8、控制模式选择装置11、电源12、通信装置13、控制接口14、参数配置装置15、显示装置16。微处理器8包括用于通信处理的通信微处理器9、以及用于分析、控制的控制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8与其它各装置相连,用于对接收的指令进行解析、校核及发送,并用于对VQC进行协调控制;控制模式选择装置11用于在“远方”/“就地”两种不同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默认情况下是处于“就地”方式,当控制微处理器接收的指令为AVC指令时,则自动切换为“远方”模式,向VQC发送闭锁信号,闭锁VQC,实时接收并校核AVC控制命令,当处于变电站独立调压时,转换成“就地”模式,由VQC承担变电站内独立调压的任务;模式之间的切换既可以通过远程AVC主站控制,又可以采用人工手动切换。当进行两种模式切换时,控制微处理器向通信装置发送“闭锁/解锁”指令,由通信装置向VQC发送“闭锁总信号/解锁总信号”,由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机、监控主机、综合控制装置之间通过变电站内网络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及供电电源;所述的微处理器与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式选择装置包括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所述的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通过GPIO与微处理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机、监控主机、综合控制装置之间通过变电站内网络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及供电电源;所述的微处理器与控制模式选择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接口、显示装置、参数配置装置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式选择装置包括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所述的控制模式指示灯、控制模式选择按钮通过GPIO与微处理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核装置与VQC通过交叉线直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式指示灯由双色发光二级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控制芯片、设于壳体正面的液晶显示屏,所述的显示控制芯片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微处理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500kV变电站电压控制校核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秋晗孙维真陈利跃魏路平石博隆占震滨黄斌杨滢卢敏吴利峰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