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906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以提高润滑油回收效率。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位于压缩机缸体上方的消音腔、将所述消音腔中的润滑油引向压缩机曲轴腔的回油通道;所述消音腔与排气通道连接,所述消音腔中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的端口;其特点是,所述消音腔底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于除所述端口以外的位置;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凹陷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尤其涉及使压缩机排出气体中的润滑油返回机体的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CN98126021.7、公开号CN122107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回油机构,如图6所示,压缩机气缸体12顶部设有消音器41,消音器41中设有油分离管51,消音器41底部设有回油通道52。油分离管51将消音器41内气流中所含的润滑油分离出来,经过回油通道52返回曲轴腔15,润滑曲轴腔15中的运动构件。其中的回油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以提高润滑油回收效率。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位于压缩机缸体上方的消音腔、将所述消音腔中的润滑油引向压缩机曲轴腔的回油通道;所述消音腔与排气通道连接,所述消音腔中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的端口;其特点是,所述消音腔底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于除所述端口以外的位置;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的位置。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回油通道的长度不大于8mm。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回油通道设置成自入口端向出口端扩大的形状。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凹陷部中开设沉孔,沉孔内固定安装管件,管件的管孔构成所述回油通道至少一部分。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回油通道包括所述管件的管孔以及形成于所述压缩机缸体上比所述管孔孔径要大的且连接所述压缩机曲轴腔的孔。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回油通道的出口端设在所述压缩机缸体靠上方的螺钉孔内,所述螺钉孔的螺钉连接缸体以及缸体的前缸盖、后盖,所述消音腔中的润滑油经过所述回油通道、所述螺钉孔流进所述压缩机曲轴腔。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螺钉孔底部设置成朝所述压缩机曲轴腔向下倾斜,使油液更易流入所述压缩机曲轴腔。由于消音腔底面形成凹陷部,沿周壁流下的润滑油容易存积于凹陷部,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位于凹陷部位置,使得尽可能多的润滑油及时返回至曲轴腔,因此能提高润滑油回收效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压缩机的半剖视图。图2为图1中缸体的局部左视图。图3为图1中缸体的一个变型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消音腔的半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压缩机的半剖视图。图6为已有技术的压缩机的半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斜盘式压缩机的外壳是由前缸盖2、缸体1和后盖3采用多个螺钉4固定装配而成,形成曲轴腔5、吸气腔6、排气腔7和多个气缸孔13。缸体1上设在供螺钉4贯穿的螺钉孔21,与配合的螺钉4之间存在间隙。压缩机工作时,主轴9在曲轴腔5中旋转,并带动装在其上的驱动盘11以及与驱动盘11铰接的斜盘10同时旋转,斜盘10的端面与主轴9成一倾角。多个活塞18分别装在各气缸孔13中,每个活塞18与斜盘10之间设置一对滑履8,斜盘10转动过程中活塞18在气缸孔13内往复运动。活塞18朝顶部和底部运动时,分别将制冷气体从吸气腔6吸入气缸孔13,以及从气缸孔13排至排气腔7,从而完成对制冷剂气体的压缩。缸体1上方设有消音腔14,用于降低排出气体的脉动。由缸体1朝外凸出的壁部23与盖体24围合形成。缸体1上的排气通道22连接排气腔7与消音腔14,因此排气通道22在消音腔14形成一个端口22A,压缩机工作时在端口22A附近形成一股朝外的气流F1,该气流进而向消音腔14扩散,形成不规则的气流,最终大部分通过消音腔14的排气出口25排出。气流在消音腔14中运动,与消音腔14的周壁发生碰撞,夹带于气流中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沿周壁流下。如图2所示(图1缸体左视图),在消音腔14底面形成凹陷部26,沿周壁流下的润滑油容易存积于凹陷部26。由于气流F1为规则朝外的强烈气流,难以保持润滑油,因此凹陷部26不宜直接设在紧靠端口22A的位置。在缸体1上开设回油通道27,回油通道27的入口端27A位于凹陷部26位置,最佳的是设在凹陷部26最低的位置,使得尽可能多的润滑油及时返回至曲轴腔5。回油通道27的出口端27B设于曲轴腔5周壁上,邻近气缸孔13。回油通道27为直径设成0.5~1mm的圆孔,由于孔径较小,为防止润滑油中的杂质堵塞在其中,应尽量缩小回油通道的长度,减少堵塞的机率,通道长度不大于8mm。或者如图3所示,将回油通道27设置成自入口端27A向出口端27B扩大的形状,减少堵塞的机率。为了缩小回油通道27长度,尽可能将凹陷部26设在对准出口端27B的位置。在压缩机中加注润滑油目的是减少运动机构之间的摩擦、降低摩擦噪音,产生相互摩擦的运动机构设置在曲轴腔5内。而润滑油在压缩机中的存在状态包括混合于制冷剂气体中的油雾,以及沉积在各腔体底部的油液,其中分布于曲轴腔5中的油雾是真正起作用的部分。但由于油雾是混合于制冷剂气体中,随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吸气侧向排气侧流动,难以保留在曲轴腔5中。因而排气侧含有大量润滑油,前述实施例的回油结构就是将排气侧的油雾转化为油液,通过回油结构返回曲轴腔5,回油结构位于压缩机上方,因此,返回的润滑油虽然初始状态为液体或液滴,但当它在曲轴腔5下落过程中,被高速运动的运动机构搅动,立刻雾化,成为所需的油雾状态,实现润滑作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选择性地省略了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回油通道27的结构不同。如图4所示,在凹陷部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位于压缩机缸体上方的消音腔、将所述消音腔中的润滑油引向压缩机曲轴腔的回油通道;所述消音腔与排气通道连接,所述消音腔中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的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底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于除所述端口以外的位置;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凹陷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位于压缩机缸体上方的消音腔、将所述消音腔中的
润滑油引向压缩机曲轴腔的回油通道;所述消音腔与排气通道连接,所述消音腔中
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的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底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
部设于除所述端口以外的位置;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
端位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的长度
不大于8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设置成
自入口端向出口端扩大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彬程宇超陈思赟杨琰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