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子宜专利>正文

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78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摩托车底部的支承架和电机及主齿轮4、传动齿轮5、6、7、8。主齿轮4的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架1两端的轴孔,并分别固定有支撑杆,二个支撑杆的前端分别通过销轴联接有连杆,在每个连杆上装设有前、后支撑轮。传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6啮合,传动齿轮6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齿轮8与主齿轮4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停车时前、后支撑轮能触地,代替双脚支撑车体。(*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摩托车停车时的车体支撑装置。目前摩托车驾驶员在行驶途中停车或在行至路口等待红灯时,均需以双脚着地支撑车体,以维持车体不倾倒,十分劳累,特别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频繁,各种车辆迅速增多,道路堵塞,摩托车需要暂停的次数增多,而在路口等待红灯的时间往往很长,从而使摩托车驾驶人员双脚疲劳酸痛。若是在车后座位上载人或载有其它重物,其双脚负担就更重。如果摩托车驾驶人员脚部受伤或脚部不便,要用双脚支撑车体,则更属困难及倍感负担。特别是遇到雨天,用双脚着地支撑车体,则脚部被淋湿或踩在积水路面上的情况更是在所难免。对于残疾人无力用双脚支撑车体,而必须加装辅助轮方可乘骑,但辅助轮在行驶中受路面不平影响,使得车体左右摇晃不稳,无驾驶正常摩托车之舒适感。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摩托车停速时,可替代双脚支撑车体的支撑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承架、电机、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承架和电机分别固定在摩托车底部。传动机构,包括主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在电机输出轴上装设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的轴上装设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主齿轮啮合。主齿轮之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承架两端的轴孔而伸出支承架外。支撑机构,包括二个支撑杆、二个连杆、二个可伸缩杆、二个前支撑轮、二个后支撑轮和二个弹簧。二个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主齿轮之轮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二个连杆分别与二个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销轴联接。二个前支撑轮分别与二个连杆的前端通过销轴联接;二个后支撑轮分别与二个连杆的后端通过销轴联接。二个可伸缩杆分别设置在二个支撑杆的外侧,二个可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二个连杆前端的拐臂连接,而另一端则分别与支承架连接。二个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承架上,其另一端则分别与二个可伸缩杆的固定杆上的弹簧支杆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可由一蜗杆替代,第二传动齿轮和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可用蜗轮替代。电机可正转和反转,通过设置在摩托车车把上适宜位置上的正转开关和反转开关予以控制。摩托车在正常行驶时,依靠二个弹簧的弹力,能将伸缩杆、连杆、前、后支撑轮以及支撑杆上拉离开地面,吊设于摩托车底部(见附图说明图1),使其不影响摩托车正常行驶。但当摩托车停速时,乘骑摩托车者可操作电机之正转开关,使电机正转,电机之轴上的传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又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通过其轴上的传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主齿轮转动,并使主齿轮的轮轴转动,带动轮轴两端的支撑杆以该轮轴为轴心而向下转动,二个支撑杆则带动与之轴联接的连杆往下移动,分别使二个连杆上的一对支撑轮中的一个支撑轮(后支撑轮)先触及地面(见图2),并相继迫使二个连杆的另一个支撑轮触及地面(见图3)以支撑车体。可伸缩支杆可加强支撑杆之支撑强度。当欲再度行驶时,则可操作电机之反向开关使电机反转,以上述动作之相反方向,使支撑杆、连杆、支撑轮离地,不影响车之正常行驶。本技术还可装设车轮转速之感应器和控制器以实现支撑装置升降的自动控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摩托车停车时,可自动支撑车体,使车体不倾倒,消除了以往停车时用双脚支撑车体的状况,使乘骑摩托车者更加舒适。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轮上升状态示意图,图3和图4是支撑轮下降过程示意图,图5是该实施例的仰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承架1、电机2、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承架1和电机2分别固定在摩托车3的底部的适宜位置上。传动机构,包括主齿轮4、传动齿轮5、6、7、8。主齿轮4的轮轴9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承架1两端的轴孔,而伸出支承架1外。传动齿轮5装设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传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6啮合,传动齿轮6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齿轮8装设在传动齿轮7的轮轴上,传动齿轮8与主齿轮4啮合。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10、11,连杆12、13,前支撑轮14、15,后支撑轮16、17,可伸缩杆18、19和弹簧20、21。支撑杆10、11的上端分别与轮轴9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杆12、13分别通过轴22和23与支撑杆10和11的中部联接,轴22和2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10和11上。前支撑轮14、15分别通过轴24、25与连杆12、13的前端联接,轴24、25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杆12、13上,后支撑轮16、17分别通过轴26、27与连杆12、13的后端联接,轴26、27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杆12、13上。可伸缩杆18、19的可伸缩端28,分别与支承架1连接,可伸缩杆18、19的套管29的下端分别与连杆12、13的拐臂30连接。弹簧20、21的上端分别与支承架1连接,其下端分别与套管29上的弹簧支杆31连接。传动机构可装设在齿轮箱32内。权利要求1.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承架(1)、电机(2)、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承架(1)和电机(2)分别装设在摩托车(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A、传动机构,包括主齿轮(4)、传动齿轮(5)、(6)、(7)、(8),主齿轮(4)的轮轴(9)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承架(1)两端的轴孔,伸出支承架(1)外,传动齿轮(5)装设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传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6)啮合,传动齿轮(6)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齿轮(8)装设在传动齿轮(7)的轮轴上,传动齿轮(8)与主齿轮(4)啮合;B、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10)、(11),连杆(12)、(13),前支撑轮(14)、(15),后支撑轮(16)、(17),可伸缩杆(18)、(19),弹簧(20)、(21);支撑杆(10)、(11)的上端分别与轮轴(9)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杆(12)、(13)分别通过轴(22)、(23)与支撑杆(10)、(11)的中部联接,轴(22)、(2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10)和(11)上;前支撑轮(14)、(15)分别通过轴(24)、(25)与连杆(12)、(13)的前端联接,轴(24)、(25)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杆(12)、(13)上;后支撑轮(16)、(17)分别通过轴(26)、(27)与连杆(12)、(13)的后端联接,轴(26)、(27)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杆(12)、(13)上;可伸缩杆(18)、(19)的可伸缩端(28),分别与支承架(1)连接,可伸缩杆(18)、(19)的套管(29)的下端分别与连杆(12)、(13)的拐臂(30)连接;弹簧(20)、(21)的上端分别与支承架(1)连接,其下端分别与套管(29)上的弹簧支杆(31)连接。专利摘要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摩托车底部的支承架和电机及主齿轮4、传动齿轮5、6、7、8。主齿轮4的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架1两端的轴孔,并分别固定有支撑杆,二个支撑杆的前端分别通过销轴联接有连杆,在每个连杆上装设有前、后支撑轮。传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6啮合,传动齿轮6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齿轮8与主齿轮4啮合。本技术在停车时前、后支撑轮能触地,代替双脚支撑车体。文档编号B62H1/10GK2382623SQ9922416公开日2000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停速时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承架(1)、电机(2)、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承架(1)和电机(2)分别装设在摩托车(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A、传动机构,包括主齿轮(4)、传动齿轮(5)、(6)、(7)、(8),主齿轮(4)的轮轴(9) 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承架(1)两端的轴孔,伸出支承架(1)外,传动齿轮(5)装设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传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6)啮合,传动齿轮(6)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齿轮(8)装设在传动齿轮(7)的轮轴上,传动齿轮(8)与主齿轮(4)啮合;B、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10)、(11),连杆(12)、(13),前支撑轮(14)、(15),后支撑轮(16)、(17),可伸缩杆(18)、(19),弹簧(20)、(21);支撑杆(10)、(11)的上端分别与轮轴(9)的两 端固定连接;连杆(12)、(13)分别通过轴(22)、(23)与支撑杆(10)、(11)的中部联接,轴(22)、(2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10)和(11)上;前支撑轮(14)、(15)分别通过轴(24)、(25)与连杆(12)、(13)的前端联接,轴(24)、(25)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杆(12)、(13)上;后支撑轮(16)、(17)分别通过轴(26)、(27)与连杆(12)、(13)的后端联接,轴(26)、(27)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杆(12)、(13)上;可伸缩杆(18)、(19)的可伸缩端(28),分别与支承架(1)连接,可伸缩杆(18)、(19)的套管(29)的下端分别与连杆(12)、(13)的拐臂(30)连接;弹簧(20)、(21)的上端分别与支承架(1)连接,其下端分别与套管(29)上的弹簧支杆(3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子宜
申请(专利权)人:罗子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