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子宜专利>正文

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7472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内套管与一外套管。内套管包含有在一侧壁相连结的一管座与一管体,且在管体设有一开缝。外套管滑动地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当外套管向外拉伸时,内套管的开缝被敞开,提供一供针筒的针头上下横向跨置的管道,避免针头直向刺入使用者手部的危险;当外套管向内缩合时,开缝被遮覆,则可将针头遮覆于由内、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装置内,避免针头残留的药液由其开缝流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头的安全双套管装置。
技术介绍
针筒是将药液、血液或营养液等液状物质注射于病人体内所使用的一种器具。其 是藉由针头插入于病人体内,再利用针筒内的活塞的推力,将储存于针筒内的上述液体经 由针头输入于病人体内。由于使用时,针筒的针头是插入于病人的体内,因此针筒在使用后,其针头即沾附 有病人的血液。为避免其他人遭受病人的意外感染,必须将使用过的针头予以安全处理,以 防止任何人的接触。 依此,有所谓安全针筒的结构,其主要是将使用过的针头予以收藏或折断在一容 器内,避免任何人的接触,以避免感染。图1及图2绘示了现有习知的一种安全针筒的结构,其中图1为其组合图,图2为 其分解图。如图所示,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包括有一针筒部400、一针头500与一针头套管 600。针筒部400包含有一筒体410与一活塞杆420 ;筒体4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411与 一第二端412,其中第二端具有一螺孔413 ;活塞杆420则由第一端411塞合于筒体410的 内部。针头500包含有一针体510与一支承该针体的针座520 ;针座520的外周设有向外 突出的多个外突体521,且针座520的端部的一相对侧部设有一相对突片522,能以该对突 片522作为外螺体旋入于针筒部400的螺孔413而与针筒部结合为一体。针头套管600具 有一管体610,其具有相对一开口端611与一封口端612,且管体610在邻近开口端611的 部位设有向管体内部突出的多个内突体(未图示),针头500由开口端611套置于针头套管 600的内部,使得针头套管600相对套覆于针头500的外部,用以遮覆针头500。使用时,是将针头套管600取下,以显露针头500,即可以针头500及活塞杆420的 抽推动作,以抽取或注射必要的液体。当注射完成后,多将针头套管600套覆于针头500外 部,并旋转该针头套管;此时,针头套管600即可以其内突体带动针头500的外突体521旋 转,使得针头500被一并旋转而自针筒部400旋出,并与针头套管600套合为一体而被视为 污染物处理。未接触到病人的针筒部400则可另行处理或被回收使用。上述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其结构简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为目前最常使用的 安全针筒。但该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在使用时有如下缺憾。即当针筒注射完成后而医护 人员欲将针头500套置于针头套管600时,其针头500是以沿着针体510的长度方向由针 头套管600的开口端611直向插置于该针头套管的内部;然而,此一沿着针体510长度方向 的插置动作,有可能因不慎或意外的推碰等因素,使得针体510的尖端沿其长度方向顺势 刺入医护人员的手部,而造成医护人员等使用者意外的感染。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安全针筒的针头套管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 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针头 安全双套管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安全针筒的针头套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 种新型结构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避免针筒的针头意外 地刺入使用者,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所要解 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避免针体残留的药液流出,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所要解 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一部分始终与针头套合在一起,而无遗漏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 新型提出的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 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内套管与一外套管。内套管包含有一管座与一管体,管座的内壁具有多 个内突体;管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邻向管座,且管 体沿其圆周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管体的第一侧壁以一连结部与管座 相连结,管体的第二侧壁则自第一端开始设有一沿着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开缝。外套管具 有相对的一开口端与一封口端,外套管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并沿着内套管的长度方向滑 动,以遮覆或敞开内套管的开缝。当外套管向外滑动拉伸时,内套管的开缝未被遮覆而呈敞 开状态,依此提供一供针筒的针头上下横向跨置的管道,避免针头直向刺入使用者手部的 危险;当外套管向内滑动缩合时,内套管的开缝被外套管所遮覆,则可将针头遮覆于由内、 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装置内,避免针头残留的药液由其开缝流出。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其中所述的管体的第二端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逆止 挡体,外套管的开口端的内壁设有一内突缘,防止外套管自管体的第二端脱落。前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其中所述的管座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卡凸;当将外 套管向内滑动缩合至其内突缘通过卡凸时,内突缘与卡凸相互卡合,而维持外套管向内缩 合于内套管的状态,而稳定地遮覆内套管的开缝。前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其中在沿着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上,在外套管的外 侧壁与管座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扣合单元,使得外套管及管体可以其连结部为轴而外翻, 并继而与管体相互扣合,以在使用时保持外套管及管体敞开的状态。前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其中所述的扣合单元包含有设置于外套管的外侧壁 的一第一扣合元件例如扣体或扣槽,与设置于管座的外侧壁并与第一扣合元件相配应的一 第二扣合元件例如扣槽或扣体,而可两相扣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技术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针头安全双套 管装置,在套置针头时,针头并非沿其长度方向直向插置于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亦即,其 针头尖端并非沿着插置的施力方向对准使用者的手部;而是沿着针体的横截面方向由上向下而由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的开缝横向镶置于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的内部,因此能避免针 体的尖部顺势直向刺入医护人员等使用者手部的危险,避免遭受感染。另外,在套置针头 后,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具有外套管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可避免针体残留的药液自开缝 流出;再者,在使用时,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是始终与针头套合在一起,无遗漏的问题。其安 全性及应用性均较佳。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 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内套管与一外套管。内套管包含有在一侧 壁相连结的一管座与一管体,且在管体设有一开缝。外套管滑动地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当 外套管向外拉伸时,内套管的开缝被敞开,提供一供针筒的针头上下横向跨置的管道,避免 针头直向刺入使用者手部的危险;当外套管向内缩合时,开缝被遮覆,则可将针头遮覆于由 内、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装置内,避免针头残留的药液由其开缝流出。本技术在技术 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装置包括:一内套管,包含有一管座与一管体,该管座的内壁具有多个内突体;该管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邻向该管座,且该管体沿其圆周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该管体的第一侧壁以一连结部与该管座相连结,该管体的第二侧壁则自该第一端开始设有一沿着该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开缝;以及一外套管,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与一封口端,该外套管套覆于该内套管的外周,并沿着该内套管的长度方向滑动,以遮覆或敞开该内套管的开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子宜
申请(专利权)人:罗子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