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560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与盖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底、显示组件层及电路控制组件。显示基底具有显示区与周边电路区,其中周边电路区位于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显示组件层设置在显示基底的上表面并位于显示区。电路控制组件设置在显示基底的上表面并位于周边电路区。盖板设置在显示面板朝着电路控制组件的一侧,表面定义有透光区与周边区,其中透光区对应于显示基底的显示区,而周边区对应于显示基底的周边电路区。盖板具有一容置空间设置在周边区,容置空间对应于电路控制组件且用来容置至少一部分的电路控制组件。通过容置空间的设置,可以节省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在盖板表面设置了容置空间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显示设备,特别是搭配了触控功能的显示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智能型手机、卫星导航系统、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一般而言,显示设备的基底上会设置各种电子组件或显示组件,由于这些组件的厚度并不相同,若要将显示设备与其他装置相结合或进行组装,则可能会因为某些厚度较厚的组件(例如具有0.2到0.3毫米厚的驱动芯片)而导致显示设备无法与其他装置顺利组装,或者必须在显示设备与其他装置之间留下较厚的空隙,限制了产品轻薄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与盖板,且盖板具有呈凹陷结构的容置空间,用以容纳显示面板表面的组件,借此以降低整体显示设备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盖板。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基底、一显示组件层及一电路控制组件。显示基底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电路区,其中周边电路区位于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显示组件层设置在显示基底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显示区。电路控制组件设置在显示基底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周边电路区。盖板表面定义有一透光区与一周边区,其中透光区对应于显示基底的显示区,而周边区对应于显示基底的周边电路区。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朝所述电路控制组件的一侧,且盖板具有一容置空间设置在周边区,容置空间对应于电路控制组件且是用来容置所述电路控制组件。优选的,所述电路控制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显示组件层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电路控制组件的顶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所述顶部的顶面高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盖板的上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基底。优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触控组件层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组件层构成一单片式触控板,其中所述盖板的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基。优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封胶,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基底之间,且所述封胶位于所述周边电路区,用来固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电路控制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封胶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盖板的所述容置空间为一凹槽,所述凹槽是由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向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内凹。优选的,所述盖板的所述容置空间为一缺口,所述盖板在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侧壁。优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外盖,设置在所述盖板的所述容置空间的外侧,并且所述外盖与所述盖板的一侧壁形成所述容置空间。优选的,所述盖板的所述容置空间为一孔洞。优选的,所述盖板表面另定义有一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不对应于所述显示基底的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周边电路区,且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电路板,至少设置在所述盖板的所述连接区内。优选的,所述触控板的所述连接区与所述容置空间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不同侧。优选的,所述显示组件层为一有机发光显示层。优选的,所述电路控制组件为一集成电路芯片。优选的,所述容置空间为所述盖板上的一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一顶壁,且所述顶壁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具有一高低落差。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层与盖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盖板面对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是一强化表面。优选的,所述强化表面是被蚀刻过的一蚀刻表面或是一具有涂胶固化层的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盖板表面的容置空间可以容纳显示面板表面的特定组件,例如电路控制组件,因此,即使显示面板表面的特定组件较其他组件(例如显示组件层)的高度还高,所述特定组件仍可设置在盖板的容置空间中,不需因而加大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能缩短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设置距离,降低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也不需在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额外具有较大厚度的固定机构。因此,本专利技术容置空间的设计增加了显示面板与其他装置组立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设备的盖板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显示设备的盖板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显示设备的盖板的外观示意图。图7为图5所不显不设备应用于一电子产品的外观不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显示设备的盖板的外观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显示设备的盖板的外观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触控板12显示面板14、141、142、143、144 盖板14a上表面14b外表面16电路板18触控组件层20显不基底20a上表面22显示组件层24保护层26、261、262、263容置空间26a,261a,262a,263a内侧壁26b、26 Ib顶壁26c外侧壁26d、262d短侧壁28电路控制组件28a顶面30封胶32外盖100,102,104,106,108 显示设备200电子产品202装饰层Al透光区A2周边区A3连接区Rl显示区R2周边电路区T1、T2、T3、T4厚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其中图2为图1中盖板14的外观示意图,为了使附图能清楚易懂,图2所示盖板14与图1上下相反,也就是说盖板14的上表面14a是画于上侧,并且省略了盖板14表面的其他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显示设备100包括一显示面板12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2上侧的一盖板14。显示面板12包括一显示基底20、一显示组件层22及一电路控制组件28。显示基底20具有一显示区Rl与一周边电路区R2,周边电路区R2位于显示区Rl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是以周边电路区R2环绕显示区Rl为例,但不以此为限。显示组件层22设置在显示基底20的一上表面20a,并且位于显示区Rl内。显示组件层22可以为各种形式且可提供显示功能的组件层。本实施例是以显示组件层22为有机发光组件层来举例说明,例如显示组件层22可包括有机发光组件材料、驱动开关组件、扫瞄线与讯号线及绝缘层等,但不以此为限。因此,显示组件层22可以包括不只一层膜层,甚至包括多个形状图案不同的薄膜堆栈。电路控制组件28设置在显示基底20的上表面20a的周边电路区R2内,其中电路控制组件28是耦接于显示组件层22中的至少一显示组件,以提供控制显示组件的讯号。电路控制组件28举例为集成电路(IC)芯片,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2另可选择性地包括一保护层24设置在显示基底20的上表面20a,覆盖且披覆显示组件层22的表面与侧壁,以提供显示组件层22所需的保护功能,也就是说保护层24设置在显示组件层22与盖板14之间。以IC芯片为例,通常电路控制组件28的厚度T2会大于以薄膜为主的显示组件层22的厚度Tl,甚至会大于显示组件层22与保护层24的总厚度T3,例如电路控制组件28的厚度T2举例为0.2到0.3毫米,因此,电路控制组件28的顶部会高出于显示组件层22与保护层24。另一方面,盖板14的表面定义有一透光区Al与一周边区A2,其中透光区Al对应于显示基底20的显示区Rl,而周边区A2对应于显示基底20的周边电路区R2。为了缩短盖板14与显示面板12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使显示面板12可以顺利与盖板14组合,本专利技术盖板14的周边区A2具有一容置空间26,对应于电路控制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其包括:一显示基底,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边电路区,所述周边电路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一显示组件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以及一电路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所述周边电路区;以及一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朝所述电路控制组件的一侧,所述盖板表面定义有一透光区与一周边区,其中所述透光区与所述周边区分别对应于所述显示基底的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周边电路区,且所述盖板具有一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周边区,所述容置空间对应于所述电路控制组件且用来容置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电路控制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智李忠宪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