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35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和触控电极引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和M个触控感应电极,触控电极引线包括多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和M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每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与每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M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的每一根均与各触控电极单元中所述的M个触控感应电极中的一个相连,其中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摸屏的优点在于:在保持触控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减少触控驱动电极数量,从而使引脚数有效地减少40%-50%左右;并且在保持引脚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触控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摸屏和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类型的输入设备可以应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操作,诸如鼠标,按钮,触摸面板,操纵杆,触摸屏等。而由于触摸屏的易用性、操作的多功能性以及不断下降的价格、稳步提高的良率,它们正变的越来越普及。触摸屏可分为外挂式与内嵌式,外挂式触摸屏可以将具有触摸功能的面板定位在显示器前方,触摸表面覆盖显示区域的可视区域,实现触控;而内嵌式触摸屏将触摸功能集成在显示面板上,外面贴上或者不贴保护玻璃,用户通过手指触碰屏幕,即可实现操作。触摸屏的触控结构由基板和触摸图形构成,触摸图形由触控电极构成,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而这些触控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以及引线引脚连接到触控驱动电路。在传统触控电极结构中,如图1和图2所示,往往是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l-TxlO对应I个触控感应电极Rxl或者I个触控驱动电极Txl对应2个触控感应电极Rxl和Rx2,造成触控驱动电极数量相对较多,从而使得引线和引脚数量较多。一般地,对于5寸左右触摸屏显示器而言,有200-300个引脚,7寸屏甚至达到400多个引脚。由于触控驱动电极数量较多,需要更多的触控驱动电极引线及更多的引线引脚将其连接到触控驱动电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艺难度。另外,引脚过多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会使的触控电极引线与触控驱动电路之间的绑定良率降低,以及容易出现贴合后固化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的触摸屏和触控装置。本专利技术改进了传统的触摸屏的触控电极结构,将传统结构中的一个触控感应电极对应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改为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对应多个(比如5个或更多)触控感应电极,这样能够显著减少触控驱动电极数量,从而减少总的电极引线数量和引脚数量,同时显著提高触控精度。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触摸屏,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和触控电极引线,所述每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和M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引线包括多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和M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每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与每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M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的每一根均与各触控电极单元中的M个触控感应电极中的一个相连,其中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摸屏。所述触控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显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触摸屏和触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在保持触控精度的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减少触控驱动电极和电极引线的数量;(2)在保持触控驱动电极和电极引线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触控精度。【附图说明】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不同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第一种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第二种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摸屏的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应当指出,这些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和说明性的,且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第一种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触控电极结构为一组(10个)触控驱动电极Txl-TxlO对应I个触控感应电极Rxl,构成一个触控电极单元(图中仅示出了一个触控电极单元),其中每个触控驱动电极由单独的I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独立连接,即10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1分别由10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110独立连接,而各触控电极单元中的触控感应电极Rxl通过I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201连接。一般地,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110和触控感应电极引线201分别通过引线引脚(未示出)连接到触控驱动电路(未示出)。在每个触控电极单元中,一组触控驱动电极与I个触控感应电极的对应关系意指这组中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与I个触控感应电极对应构成与触控驱动电极数量相同的触控检测区,触控驱动电路通过检测其中的电容变化来判断触控位置。如图1所示的触控电极构成了 10个触控检测区。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第一种触控电极结构中,触控驱动电极Txl-TxlO需要10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110和10个引线引脚,触控感应电极Rxl需要I个触控感应电极引线201和I个引线引脚,二者一共需要11根引线和11个引脚。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第二种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与图1不同,图2所示的触控电极结构为I个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一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Rxl和Rx2,构成一个触控电极单元,其中每个触控驱动电极由单独的I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独立连接,即5个触控驱动电极Txl-Tx5分别由5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105独立连接,而每个触控电极单元中位置顺序相同触控感应电极由同一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串联连接,即如图所示,各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Rxl和第二触控感应电极Rx2分别由触控感应电极引线201和202串联连接。在每个触控电极单元中,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与一组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对应关系意指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与一组中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构成多个触控检测区,其中触控检测区的数量等于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如图2所示的触控电极结构包括5个触控电极单元,从而构成了 10个触控检测区。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第二种触控电极结构中,触控驱动电极Txl-Tx5需要5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105和5个引线引脚,触控感应电极Rxl_Rx2仅需要2个触控感应电极引线201-202和2个引线引脚,二者一共需要7根引线和7个引脚。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摸屏的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触摸屏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和多根触控电极引线,每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I个触控驱动电极和M个触控感应电极,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5的正整数。如图3所示,每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I个触控驱动电极Txl或Tx2和5个(即这里Μ=5)触控感应电极Rxl_Rx5,按照位置顺序分别为第一至第五触控感应电极Rxl-Rx5,其中不同触控电极单元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l (或Tx2)由单独的I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 (或102)独立连接,而各触控电极单元中位置顺序相同触控感应电极Rxl-Rx5由同一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串联连接。如图3所示,两个不同触控驱动单元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l和Tx2分别由2根不同的触控驱动电极引线101和102独立连接,而各触控电极单元中位置顺序相同的第一至第五触控感应电极Rxl-Rx5分别由触控感应电极引线201-205串联连接。这种按照位置排列顺序连接触控感应电极的方式使得各个触控检测区的触控灵敏度较好。优选地,在每个触控电极单元中,I个触控驱动电极与并排设置的M个触控感应电极相对布置,使得这M个触控感应电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与该触控驱动电极的一部分对应组成一个触控检测区。这样,每个触控电极单元可以形成M个触控检测区,触控驱动电路通过检测其中的电容变化来判断触控位置。图3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和触控电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和M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引线包括多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和M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所述每根触控驱动电极引线与每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M根触控感应电极引线的每一根均与各触控电极单元中所述M个触控感应电极中的一个相连,其中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宏刚邵贤杰姜清华夏龙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