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制剂胶囊的二次填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541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方制剂胶囊的二次填充方法。该方法计量准确,可行性强。包括以下步骤:(1)物料准备:将复方制剂中任一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流动性颗粒或微丸,即为首次填充物料;剩余的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可压性颗粒或粉末,即为二次填充物料;(2)首次填充:利用步骤(1)获得的首次填充物料填充空心胶囊,填充后使其呈锁死或半锁死状态;(3)二次填充:打开首次填充的胶囊,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二次填充物料进行二次填充,填充后锁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填充方法,具体涉及。属 于药品包装

技术介绍
胶囊剂是最主要的药品剂型之一,生产工艺简单,其制剂产量约占口服固体制剂 总产量的20%左右。随着以胶囊剂为主要剂型的保健品行业的迅速发展,对胶囊药品的填 充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复方制剂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胶囊剂的二次填充问题。已有文献报 道二次(多次)填充的方法,即在同一胶囊中填充不同性质的药物粉末,以解决制粒中几种 不同性质粉末无法混合均匀的问题。但是其专用的胶囊二次填充设备造价昂贵,且只有国 外极少数国家拥有,目前尚无进口。从而导致大批复方制剂无法实现仿制,进而导致大量疗 效确切、副作用少的药物只能依赖进口,昂贵的价格使其无法在患者中大量应用。 另外,复方制剂中的活性成分与活性成分之间,或者任一活性成分与其他辅料之 间常常存在无法共同制粒的情况,比如:相互间具有配伍禁忌、要求不同活性成分在不同部 位释放、无法混合均匀等导致的无法共同制粒。要求不同活性成分在不同部位释放包括:要 求其中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在胃中释放,其它活性成分在小肠中释放或者在其他不同部位 释放。无法混合均匀包括:比重差别大的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粉末之间,微丸与颗粒之 间,微丸与粉末之间。特别是颗粒与粉末之间或者微丸与粉末之间。 对于上述情况,即使是使用专用的胶囊二次填充设备也无法得到均一、稳定的产 品。获得的胶囊质量不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方制剂胶囊的二次填充 方法。该方法计量准确,可行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种复方制剂胶囊的二次填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物料准备:将复方制剂中的任一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流动性颗粒 或微丸,即为首次填充物料;另一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可压性颗粒或粉末,即为 二次填充物料; (2)首次填充:利用步骤(1)获得的首次填充物料填充空心胶囊,填充后使其呈锁 死或半锁死状态; (3)二次填充:打开首次填充的胶囊,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二次填充物料进行二 次填充,填充后锁死。 所述的步骤(1)中,制备首次填充物料所使用的辅料包括:乳糖、低取代羟丙纤维 素、微晶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羟丙甲纤维素、重量比为1:1的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 酯共聚物、硬脂酸镁、聚山梨酯80、硬脂富马酸钠、蔗糖型药用微丸丸芯、滑石粉或枸橼酸三 乙醋; 制备二次填充物料所使用的辅料包括:乳糖、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 甲纤维素、硬脂富马酸钠、硬脂酸镁、滑石粉或二氧化硅。 所述的步骤(1)中,复方制剂中的活性成分与活性成分之间,或者任一活性成分与 其他辅料之间无法共同制粒。 所述的无法共同制粒包括:相互间具有配伍禁忌、要求不同活性成分在不同部位 释放、无法混合均匀导致的无法共同制粒。 要求不同活性成分在不同部位释放包括:要求其中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在胃中释 放,其它活性成分在小肠中释放或者在其他不同部位释放。 所述的无法混合均匀包括:密度比超过0. 8的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粉末之间, 微丸与颗粒之间,微丸与粉末之间。 优选为微丸与颗粒之间或微丸与粉末之间。 进一步优选为微丸与粉末之间。 所述的步骤(2)和步骤(3)均采用普通胶囊填充设备进行填充。 所述的普通胶囊填充设备为常规胶囊填充设备或计量针式胶囊填充设备。 所述的普通胶囊填充设备为一台或两台,优选两台。 所述的首次填充物料优选为微丸。 所述的二次填充物料优选为粉末。 所述的步骤(3)中,首次填充的胶囊经定向排列,帽体分离步骤后进行二次填充。 所述的帽体分离步骤,要求实现帽体的完全分离。 二次填充物料经加压后进入首次填充后的胶囊内。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首次填充物料具有良好流动性,二次填充物料具有较好可压性,二次填 充物料经加压后进入胶囊体,保证了计量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不依赖于专用的胶囊二次填充 设备,单纯使用普通胶囊填充设备即可实现复方制剂的二次填充,成本低,高效仿制现有的 复方制剂,在含量、溶出及稳定性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行性强。【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 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 埃索美柃啤镁/阿司兀林复方制剂的胶囊填充方法 (1)物料准备: 将埃索美拉唑镁(埃索美拉唑镁的合成,宋伟国、褚亚飞、宋成刚、张晓攀、徐文方,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第8期第44卷:744-746)通过流化床包衣造粒技术,分别 经0? 25mm~0? 35mm鹿糖丸芯30g、含药层(埃索美拉唑镁40g,轻丙甲纤维素7g,聚山梨 酯801g,以及纯化水210g)、隔离层(羟丙纤维素9g,滑石粉34g,硬脂酸镁2g,以及纯化水 310g)、肠溶层(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酯1 :1 (水溶液,质量浓度为30%) 127g,柠檬酸三 乙酯3. 8g,单硬脂酸甘油酯2g,聚山梨酯800. 2g,以及纯化水50g,包衣后制备埃索美拉唑 镁肠溶微丸;阿司匹林162g(阿司匹林的制备,《有机化学实验》,程青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9年9月)与流动性及可压性良好的491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均匀。 (2)首次填充: 将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置于NJP-800型胶囊填充机中首次填充空心胶囊2000 粒(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型号:〇号,批号=120506),装量为83. 5mg/粒,并调整锁扣部分,使 胶囊呈半锁死状态,得到呈半锁死状态且质量合格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 (3)二次填充: 将首次填充后得到的呈半锁死状态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重新放入胶囊填充 机的胶囊料斗中。将阿司匹林部分与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物置于胶囊填充机的物料斗 中,开启胶囊填充机,使埃索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经定向排列、帽体分离步骤进行二次填充。 由于阿司匹林部分(装量为326. 5mg/粒)良好的可压性,保证了装量的准确性。最终经锁死 步骤完成胶囊填充过程。 对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胶囊进行质量评价,主要从口服固体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 进行研究,包括:溶出度,含量,稳定性等方面,结果如表1。 表1.埃索美拉唑镁/阿司匹林胶囊质量属性【主权项】1.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物料准备:将复方制剂中任一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流动性颗粒或微丸, 即为首次填充物料;剩余的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可压性颗粒或粉末,即为二次 填充物料; (2) 首次填充:利用步骤(1)获得的首次填充物料填充空心胶囊,填充后使其呈锁死或 半锁死状态; (3) 二次填充:打开首次填充的胶囊,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二次填充物料进行二次填 充,填充后锁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 骤(1)中,制备首次填充物料所使用的辅料包括:乳糖、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单 硬脂酸甘油酯、羟丙甲纤维素、重量比为1 :1的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硬脂酸 镁、聚山梨酯80、硬脂富马酸钠、蔗糖型药用微丸丸芯、滑石粉或枸橼酸三乙酯; 制备二次填充物料所使用的辅料包括:乳糖、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 维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方制剂胶囊的二次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物料准备:将复方制剂中任一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流动性颗粒或微丸,即为首次填充物料;剩余的活性成分与其相应的辅料制备成可压性颗粒或粉末,即为二次填充物料;(2)首次填充:利用步骤(1)获得的首次填充物料填充空心胶囊,填充后使其呈锁死或半锁死状态;(3)二次填充:打开首次填充的胶囊,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二次填充物料进行二次填充,填充后锁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文于峰岳珍张雪英王茂关小丽黄久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诚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