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化注料并且能防止油料污染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包括箱体、油箱盖和注料管,所述油箱盖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油箱盖上带有竖直设置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连通箱体内部,所述注料管下端连通箱体内部并与油箱盖固定连接,上端伸出油箱盖与外部连通。这样,注料管始终与箱体内部连通,注料时不需打开油箱盖即可实现自动化注料,整个油箱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有效的防止了水汽进入造成油料乳化的现象,设计简单,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压机组高架油箱。
技术介绍
在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增压机,增压机需要使用油料,同时还需加注部分润滑油进行维护。增压机组的高架油箱位于高速旋转的飞轮上方,每次加注油料需操作人员爬上2米高的机体上,并佩带工具手工操作,由操作员工把油箱盖打开后,将输油管提起放入油箱内,加完后再将输油管提出,重新上好油箱盖。机组平台油污重、场地滑,操作人员上下必须翻越管线,高空操作,一旦材料、工具或人员不慎落入高速旋转的飞轮内,将造成机器损坏甚至是人员伤亡等事故。同时,在打开油箱盖过程中,油料容易受环境污染,造成乳化变质失效;另外水汽可能也会随之进入,影响油料质量。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既能保证操作安全、又能保证油料质量的增压机组油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压机组高架油箱,旨在提供一种能防止油料污染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其实现了增压机组油料加注的自动化运行,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因误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压机组高架油箱,包括箱体、油箱盖和注料管,所述油箱盖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油箱盖上带有竖直设置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连通箱体内部,所述注料管下端固定在中心通孔内并与箱体内部连通,上端伸出油箱盖与外部连通。通过将注料管固定在油箱盖上,并且注料管的下端口连通箱体内部,上端伸出油箱盖与外部油泵连通,实现了对增压机组的自动注料,不需再重复打开油箱盖,插入注料管等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因误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提尚了生广效率。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通孔上端为连接部,油箱盖通过连接部与注料管固定连接。油箱盖通过中心通孔上端与注料管固定连接,这样,注料管不用完全伸入箱体内部即能完成注料,同时,中心通孔下端不需与注料管连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注料管下端伸入箱体内部。将注料管的下端面伸入箱体内部可以将油料直接注入箱体内部而不与油箱盖接触,这样避免了油箱盖上沾染油污,堵塞油箱盖上的螺纹,保持油箱盖的洁净,方便长期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盖上设置有气孔,气孔连通箱体内部和大气。空的箱体内部有大量空气,在注料过程中,由于注料管与箱体内部是直接连通的,其他位置为密封状态,因此,注料时,随油料的不断注入,箱体内的空气如果不能及时的排出,箱体内的气压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注料困难,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油箱盖上设置气孔,气孔直接将箱体内部和大气连通,保证箱体内部和大气压相同。气孔直接竖直开设在油箱盖侧壁上,贯穿整个油箱盖并连通大气。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盖上设置有气孔,气孔一端连通中心通孔,另一端连通大气,气孔位于注料管下端面上方的油箱盖上。如前所述,在油箱盖上开设气孔能防止注料时,因箱体内部的气压过大导致注料困难的情况。将气孔的一端连通中心通孔,中心通孔连通箱体内部同样能起到连通大气和箱体内部的效果。同时,将气孔设置在注料管下端面上方的油箱盖上,可以防止在注料时,油料从气孔泄露出去。进一步的,所述气孔直径为I?5mm。气孔开设在油箱盖上面,需要考虑加工存在的难度问题,同时也需根据油箱的体积大小来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气孔直径只是本技术中气孔的优选尺寸,将气孔直径设置得更大或更小同样可以实现与本技术相同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气孔水平开设在油箱盖侧面,气孔为2个,2个气孔沿中心通孔轴向对称设置。将气孔以沿中心通孔轴向对称的形式设置在油箱盖的侧面,气孔的数量设置为2个,一方面从侧面开孔从加工工艺上孔深更浅,能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气孔的开口方向不是竖直的,外界的灰尘、水汽等不容易进入箱体内部对油料造成污染,能有效的保持油料质量,避免出现油料乳化等现象,同时对称设置方便加工,一次成型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盖与注料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两个密封圈上下重叠设置。增压机组对于天然气开采过程非常重要,其油料供应的质量也十分关键,如果因水汽进入造成油料乳化等现象将对增压机组造成损害,因此,设置密封圈的目的是将注料管和油箱盖之间的缝隙密封住,防止水汽进入。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2个。增加密封圈的数量可以提高密封的效果,密封圈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在本技术方案中,密封圈的数量设置为2个。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由橡胶制成。注料管连通外部的油泵,在油泵工作过程中,伴随着一些振动,相应的也会导致注料管随之振动,由于注料管与油箱盖固定连接在一起,长期振动会导致出现裂纹等情况,造成油料泄露等。因此,将密封圈用橡胶材质制成,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通过将注料管与油箱盖固定在一起,实现了自动化、无污染加注油料,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加了气孔,保证了注料过程不会出现堵塞,增加密封圈,保证注料管和油箱盖之间的密封,避免水汽进入同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的油箱盖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的油箱盖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油箱盖101 ;注料管102 ;中心通孔103 ;气孔104 ;密封圈105。【具体实施方式】在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增压机,增压机需要使用油料,同时还需加注部分润滑油进行维护。增压机组的高架油箱位于高速旋转的飞轮上方,每次加注油料需操作人员爬上2米高的机体上,并佩带工具手工操作,由操作员工把油箱盖101打开后,将输油管提起放入油箱内,加完后再将输油管提出,重新上好油箱盖101。机组平台油污重、场地滑,操作人员上下必须翻越管线,高空操作,一旦材料、工具或人员不慎落入高速旋转的飞轮内,将造成机器损坏甚至是人员伤亡等事故。同时,在打开油箱盖101过程中,油料容易受环境污染,造成乳化变质失效;另外水汽可能也会随之进入,影响油料质量。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既能保证操作安全、又能保证油料质量的增压机组油箱。鉴于此,本技术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构思设计出了一种一种将注料管102与油箱盖101连接成一体的增压机组高架油箱,注料管102下端连通箱体内部,上端伸出油箱盖101与外部的油泵连通,实现了油料加注的自动化,并且在加注过程中油料不会受到污染,保证了增压机组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压机组高架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油箱盖和注料管,所述油箱盖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油箱盖上带有竖直设置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连通箱体内部,所述注料管下端固定在中心通孔内并与箱体内部连通,上端伸出油箱盖与外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仲华,曾幼林,黄晓明,夏公亭,郑少勇,杨茂,李毅,章伯跃,
申请(专利权)人:夏仲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