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76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具有向前后延伸的框架(2)、配置在该框架前部的操控用的前轮(3)、配置在后部的后轮(4)及辅助装置(6),该辅助装置由具有对行驶进行辅助的辅助轮(5),并配置在所述后轮的一个侧方和另一个侧方的第1、第2辅助支承件所构成,所述各辅助支承件具有:一端枢装在框架上、自由端可上下移动的臂(7);与所述后轮并排地枢装的辅助轮(5);向所述辅助轮朝下方移动的转动方向对所述臂进行施力的施力装置;以及将臂的转动予以固定的臂锁定装置,所述一对臂可独立转动,且通过对所述臂锁定装置进行操作,约束臂的转动并将辅助轮的上下移动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停车时确保直立姿势、从而高龄阶层(人士)也可放心使用且行驶时可自 由偏斜行驶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高龄化并扩大自行车需要阶层,提出了在以脚力为主的体力、平衡感觉及敏捷 性等看起来衰弱的高龄阶层中能安全而舒适使用的各种自行车。例如,有一种将后轮做成扩向左右的二轮从而与前轮一起用三轮支撑负荷可行驶的所谓 三轮自行车。该三轮自行车在静止时骑手不采取平衡就可直立,在直线行进时稳定性优异。 但是,在向左右转弯行驶的场合,不能使三轮支撑的车体偏斜,因此骑手必须将上半身较大 地倒向转弯内测,与离心力平衡。但这种行驶方法,特别对于高龄阶层的骑手来说较难,身 体因离心力作用而被抛向外侧而成为不稳定姿势,其结果容易发生横向翻倒(侧翻)事故。因此,如图13所示,提出了如下一种独立悬架式三轮自行车在各自的后二轮a、 a上 设置悬架并构成分别可升降的结构,通过对左后轮a进行链条驱动,可一边用前轮b进行操 控一边进行行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三轮自行车通过悬架的分别作用,可使车体偏斜 而顺利地进行转弯行驶。但是,为了使车体自由地偏斜,必须使用较柔软的悬架。因此,在静止时悬架也发生效 果,这使得前述运动能力下降的高龄阶层的骑手感到危险的摇摇晃晃。并且,在凹凸路面行 驶时的缓冲性也使得高龄阶层感觉到上下不稳定的摇晃。此外,由于将左后轮a做成驱动轮,故在将把手向右转的场合,驱动轮在后面推动前轮 向右转弯,因此可顺利地进行转向行驶。但是,在相反地将把手向左转的场合,由于前轮在 驱动轮前方延长线的右侧与路面接触,因此作用了阻止向左转弯的力而不能进行顺利的转向。 因此,若安装带有差动装置的两轮驱动机构,就可消除该问题,可顺利地进行向两方向的操 控,但随之带来复杂的机构,维修保养也花功夫,且制造成本上升。如图14所示,提出了如下一种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将由横轴部d和从其两端向后折弯并在前端安装有辅助轮g的左右臂e、 e所构成的U字状框架f的所述横轴部d枢装在主框架 上,设有将辅助轮g向下方推压的弹簧装置和阻止框架f转动的固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在这种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中,以前后轮进行通常行驶,在停止或慢行时,利用固定装 置将辅助轮的升降予以固定,可防止车体翻倒。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_335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 _ 136883号公报但是,所述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的辅助轮g枢装在U字状框架f的臂e、 e的顶端上,左 右辅助轮g、 g利用枢装在自行车主框架上的U字状框架f的转动而一体升降。因此,在向横 向倾斜的路面、或者单侧的辅助轮搁在台阶上等左右路面高度不相同的场合,仅较高一侧的 辅助轮以接地的状态固定。在该状态下若车体向相反侧倾倒,相反侧的辅助轮就以某种倾斜 状态撑在路面上,但存在这种问题由于有惯性,故还会就这样地翻倒。另外,当使车体偏斜进行转弯时,转弯内侧的辅助轮g被路面推压而上升,相反侧的辅 助轮g也同时上升并增加阻力,因此,不能获得顺利的动作。此外,根据辅助轮g的配置, 相反侧的辅助轮g的升降会与蹬自行车脚蹬子(自行车踏脚板)的脚的运动相干涉,妨碍蹬脚。 因此,考虑采用使辅助轮g沿纵向支承轴上下滑动的直动方式,代替摆动臂方式,但有结构 复杂、自行车重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基本具有可独立转动的一对臂、约束该臂转动并将 辅助轮的上下移动固定的臂锁定装置,能以与普通二轮自行车相同的感觉使车体自由偏斜进 行转弯行驶,同时在停车时无论路面状况如何都可确保稳定的直立姿势,高龄阶层也可放心 安全地行驶。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具有向前后延伸的框架、配置在该框架前部 的操控用的前轮、配置在后部的后轮以及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由具有对行驶进行辅助的辅 助轮,并配置在所述后轮的一个侧方和另一个侧方的第1、第2辅助支承件构成,所述各辅助支承件具有 一端枢装在框架上、自由端可上下移动的臂;在离开后轮的侧方且与所述后 轮并排地枢装在所述臂的自由端侧的辅助轮;向所述辅助轮朝下方移动的转动方向对所述臂 进行施力的施力装置;以及将臂的转动予以固定的臂锁定装置,所述一对臂可独立进行转动, 通过对所述臂锁定装置进行操作,约束臂的转动并将辅助轮的上下移动固定。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臂锁定装置包含与臂一体转动的旋转约束板;以及利用设在所述框架上的臂锁定手柄的闸柄操作(日文引3金操作)而将所述旋转约束板固 定的锁定装置,所述臂锁定手柄利用该闸柄动作而使第1、第2辅助支承件的锁定装置一起 动作并同时固定所述旋转约束板,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臂锁定装置包含固定在所 述框架上的不动约束板;以及设在所述臂的自由端侧、利用臂锁定手柄的闸柄操作而夹住所 述不动约束板的锁定装置,所述臂锁定手柄利用该闸柄动作而使第1、第2辅助支承件的锁 定装置一起动作并同时固定所述臂的转动。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臂锁定手柄安装在把手杆的一端部上,在另一端部设有使 对前轮、后轮中的至少一个予以刹车的车轮刹车装置动作的车轮制动手柄。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施力装置具有弹簧单元,而该弹簧单元具有安装在所述框 架上并将所述臂向下推压的弹簧,所述弹簧具有对下推力进行调整的调整单元,在技术方案 6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辅助装置其离开垂直状态后轮的下表面的、至辅助轮下方的向下可移量H2 与至辅助轮上方的向上可移量H1之比(H1/H2)为1.2 4.0,所述向上可移量H1相对于后轮 直径D之比(Hl/D)是0. 05 0. 3。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由于配置在后轮侧方的辅助轮枢装在受施力装置向下方施 力而转动的臂的自由端上因此,通过骑手向左右移动体重,可自由获得偏斜姿势,其结果, 获得稳定的转向行驶,可一边用辅助轮支承一部分负荷一边无摇晃地进行安全行驶。另外, 对于小石子等凹凸路面,通过各辅助轮升降而可轻松越过,不会受到较大冲击地可舒适地行 驶。而且,配置在后轮两侧的辅助轮的臂各自独立转动,因此,辅助轮可分别顺利地进行升 降动作,其结果,能以与不安装辅助轮的普通二轮自行车基本相同的感觉通过向左右移动体 重而使车体偏斜行驶。另外,在等待信号之类的停车过程中,即使在向路边倾斜的路面上,也可利用臂锁定装 置将辅助轮的上下移动固定成任意高度,因此不支着脚就可稳定地维持直立状态,即使受到 较强的侧风也不会翻倒。而且,由于两侧的辅助轮分别可进行升降动作,因此,在向横向倾 斜的路面、单侧的辅助轮搁在台阶上等在后轮两侧的路面高度有所不同的场合,也可通过将 两侧辅助轮固定成不同的高度来支持直立姿势。此外,若从该停车状态仍以锁定的四轮固定 进行前进、行驶开始后解除锁定,即使平衡感觉方面无自信的骑手也能放心安全地前进。或 者,在以一定角度横向倾斜的倾斜路面上进行行驶时,若以与倾斜对应的高度锁定辅助轮, 则可维持由前后轮、辅助轮两方所支承的车体的姿势,并可安全地行驶。另外,由于一对臂可约束在分别独立的转动位置,因此,除了均匀倾斜为连续的倾斜面 以外,对于路面复杂起伏的场合,后轮两侧的双方辅助轮以与其对应的各自高度进行固定,通过使两轮与路面接触,可稳定地将自行车停止前进。并且,由于作为主轮配置在中心线上 的后轮稳定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向前后延伸的框架、配置在该框架前部的操控用的前轮、配置在后部的后轮以及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由具有对行驶进行辅助的辅助轮,并配置在所述后轮的一个侧方和另一个侧方的第1、第2辅助支承件构成,所述各辅助支承件具有:一端枢装在框架上、自由端可上下移动的臂;在离开后轮的侧方且与所述后轮并排枢装在所述臂的自由端侧的辅助轮;向所述辅助轮朝下方移动的转动方向对所述臂进行施力的施力装置;以及将臂的转动予以固定的臂锁定装置,所述一对臂可独立进行转动,通过对所述臂锁定装置进行操作,约束臂的转动并将辅助轮的上下移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稼农公也
申请(专利权)人:兰德沃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