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9239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包括主油缸、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所述主油缸包括活塞,所述主油缸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上油口和节流口,所述上油口和节流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平衡阀的进油口和第二平衡阀的进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的控制口和第二平衡阀的控制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平衡阀出油口一端的管道和第一平衡阀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主油缸内腔的长度为L+h,其中L为主油缸的活塞在主油缸内的预设工作行程,h为活塞在缓冲冲击时的缓冲行程,并将主油缸内腔下侧长度为h的部分划分为缓冲腔,将内腔上侧长度为L的部分划分为工作腔,活塞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在工作腔内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升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自升式海洋平台在升降粧腿时,一般在平静海况,即波浪比较轻微的条件下进行。即使在这种时候,由于平台和粧腿处于漂浮状态,随波浪上下波动。特别海洋平台的波动幅度较大而摇摆周期又小,将导致粧腿速度变大;尤其在水深较大、粧腿较长的情况下,粧腿下端具有较大的速度和加速度。当粧腿接近海床时,与海床发生碰撞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如果不采取措施对这个冲击力进行缓冲,升降装置及海洋平台就可能发生破坏。为避免事故发生,在升降装置和粧腿上加装其他各种机械式缓冲装置,如缓冲垫等。这样就使得机构的重量和尺寸都增加,这是一种被动的解决方法,问题的解决也不尽人意。现有的解决措施还有依靠油缸本身的液压阻尼进行缓冲并通过平衡阀系统避免油缸内压力过高,然而由于油缸内活塞的行程有限,当活塞行程接近极限时仍会在缓冲时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依靠油缸进行液压缓冲并且可避免活塞与油缸内腔发生碰撞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包括主油缸、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所述主油缸包括活塞,所述主油缸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上油口和节流口,所述上油口和节流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平衡阀的进油口和第二平衡阀的进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的控制口和第二平衡阀的控制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平衡阀出油口一端的管道和第一平衡阀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主油缸内腔的长度为L+h,其中L为主油缸的活塞在主油缸内的预设工作行程,h为活塞在缓冲冲击时的缓冲行程,并将主油缸内腔下侧长度为h的部分划分为缓冲腔,将内腔上侧长度为L的部分划分为工作腔,活塞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在工作腔内移动。进一步,所述活塞底面上成型有导向杆并且在缓冲腔的底部成型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杆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油缸的内腔分为工作腔和缓冲腔,在主油缸正常工作时活塞不会下降到缓冲腔中,当海洋平台受到冲击时工作腔和缓冲腔共同参与对活塞的缓冲,当活塞下降到工作腔的极限位置时则由缓冲腔为活塞提供用于缓冲行程,确保活塞在受到冲击时无论处于工作腔的哪个位置中均能有足够的缓冲行程。【附图说明】图1为主油缸与平衡阀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主油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活塞在工作腔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其中,I为主油缸,11为上油口,12为节流口,13为工作腔,14为缓冲腔,15为活塞,151为导向杆,16为导向杆腔,2为第一平衡阀,3为第二平衡阀。【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油缸I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油口 11和节流口 12,其中上油口 11连接第一平衡阀2的进油口,节流口 12连接第二平衡阀3的进油口。并且第一平衡阀2的控制口连接第二平衡阀3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上,第二平衡阀3的控制口连接第一平衡阀2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上。上述的连接方式使主油缸I与第一平衡阀22以及第二平衡阀3构成了平衡阀缓冲系统,当海洋平台受到冲击时,主油缸I内的活塞15杆会向下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由主油缸I内的油压对活塞15进行缓冲,为了避免主油缸I内压力过大损坏主油缸I同时为了使活塞15在主油缸I内可以平稳地减速,主油缸I内部分液压油可通过节流口 12流出从而释放部分压力,同时液压油也会从上油口 11中流入主油缸I内腔补充液压油。如图2和图3所示,主油缸I的上油口 11和节流口 12分别设在主油缸I上下两端,其中,将主油缸I内腔上侧长度为L的部分划分为工作腔13,将主油缸I内腔下侧长度为h的部分划分为缓冲腔14,L为活塞15的预设工作行程,h为活塞15在缓冲时的缓冲行程。当活塞15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即工作腔13的最低位置后,活塞15就会停止继续下降。活塞15在海洋平台受到冲击进行缓冲时会在主油缸I内腔下降一段距离,缓冲腔14的作用就是当活塞15位于工作腔13的极限位置时可以为活塞15预留一定的下降距离避免活塞15在缓冲时与主油缸I内腔碰撞损坏设备。为了避免缓冲腔14内的压力过大,在换冲腔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排出液压油的节流口 12。在活塞15的底面即朝向缓冲腔14的一面上成型有导向杆151,并且在缓冲腔14的底面上成型有与导向杆151配合的导向杆腔16,导向杆151可以对引导活塞15下降。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包括主油缸(I)、第一平衡阀(2)和第二平衡阀(3),所述主油缸(I)包括活塞(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I)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上油口(11)和节流口(12),所述上油口(11)和节流口(12)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平衡阀⑵的进油口和第二平衡阀⑶的进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⑵的控制口和第二平衡阀(3)的控制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平衡阀(3)出油口一端的管道和第一平衡阀(2)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主油缸⑴内腔的长度为L+h,其中L为主油缸(I)的活塞(15)在主油缸(I)内的预设工作行程,h为活塞(15)在缓冲冲击时的缓冲行程,并将主油缸(I)内腔下侧长度为h的部分划分为缓冲腔(14),将内腔上侧长度为L的部分划分为工作腔(13),活塞(15)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在工作腔(13)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5)底面上成型有导向杆(151)并且在缓冲腔(14)的底部成型有与导向杆(151)配合的导向杆腔(1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包括主油缸、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所述主油缸包括活塞,所述主油缸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上油口和节流口,所述上油口和节流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平衡阀的进油口和第二平衡阀的进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的控制口和第二平衡阀的控制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平衡阀出油口一端的管道和第一平衡阀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主油缸内腔的长度为L+h,其中L为主油缸的活塞在主油缸内的预设工作行程,h为活塞在缓冲冲击时的缓冲行程,并将主油缸内腔下侧长度为h的部分划分为缓冲腔,将内腔上侧长度为L的部分划分为工作腔,活塞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在工作腔内移动。【IPC分类】E02B17-08, F15B15-22【公开号】CN204435339【申请号】CN201420767990【专利技术人】李光远, 吴平平, 陆军, 张静波, 马振军 【申请人】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缓冲装置,包括主油缸(1)、第一平衡阀(2)和第二平衡阀(3),所述主油缸(1)包括活塞(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1)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上油口(11)和节流口(12),所述上油口(11)和节流口(12)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平衡阀(2)的进油口和第二平衡阀(3)的进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2)的控制口和第二平衡阀(3)的控制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二平衡阀(3)出油口一端的管道和第一平衡阀(2)出油口一端的管道;主油缸(1)内腔的长度为L+h,其中L为主油缸(1)的活塞(15)在主油缸(1)内的预设工作行程,h为活塞(15)在缓冲冲击时的缓冲行程,并将主油缸(1)内腔下侧长度为h的部分划分为缓冲腔(14),将内腔上侧长度为L的部分划分为工作腔(13),活塞(15)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在工作腔(13)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远吴平平陆军张静波马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