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138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模式信号输入端,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第二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三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第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第六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第六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N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N发光二极管负极,第五+N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第五+N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工作指示灯白天在强光下不清晰、夜晚太刺眼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
的工作指示灯控制领域,目前汽车市场上的各种车载开关的工作指示灯一般没有白天/夜晚模式的动态切换。即使车载开关有白天/夜晚模式的切换,也是需要通过单片机编写程序,输出PWM脉冲信号进行动态调节,但是如果使用单片机如此控制的话,一方面工作过程相对复杂,并且需要额外付出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会严重造成大幅度降低三极管、以及LED灯的使用寿命。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N发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模式信号输入端,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第二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到第N发光二极管正极;还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五+N三极管,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六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所述第六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所述第六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N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N发光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五+N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所述第五+N三极管发射极接地。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作指示灯白天在强光下不清晰、夜晚太刺眼的弊端。所述的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优选的,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负极,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所述的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优选的,还包括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的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优选的,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所述的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优选的,还包括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的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优选的,还包括第十五+N电阻,所述第十五+N电阻一端连接第五+N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五+N电阻另一端连接第N发光二极管正极。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若干电阻的并联连接保证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稳定工作。所述的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优选的,所述第二二极管为IN4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用该二极管保证电路防逆接,该二极管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工作指示灯白天在强光下不清晰、夜晚太刺眼的弊端。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N发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模式信号输入端,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第二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到第N发光二极管正极;还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五+N三极管,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六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所述第六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所述第六三极管发射极接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作指示灯的灯光模式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N发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模式信号输入端,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第二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到第N发光二极管正极;还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五+N三极管,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六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所述第六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所述第六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N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N发光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五+N三极管基极连接指示灯控制端,所述第五+N三极管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利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大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