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3858 阅读:7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包括施密特反相器、二极管、电阻、电容、通信芯片、发光二极管、电阻、瞬变抑制二极管。通过电阻和电容的延时作用及施密特反相器的整形作用,使电路收发状态的变化与所发数据电平变化存在一定的延时,从而保证数据开始发送时所述数据收发电路已经处于稳定的发送状态,而等待数据发送完成后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恢复到接收状态。本电路节省了CPU的控制端口,提高了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现场总线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
技术介绍
RS485作为一种现场总线的电气传输规范,具有网络结构接口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廉、抑制共模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易于扩展等优点,因而在许多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在工业现场的信息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S485通讯接口电路采用差分电平方式传输,在半双工工作模式时,其主要功能是,将CPU的发送信号通过“发送器”转换成通讯网络中的差分信号,或将通讯网络中的差分信号通过“接收器”转换成CPU可接收的信号。目前,RS485通讯中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RS485接口芯片实现,而RS485接口芯片有发送和接收使能端,用于控制数据传输方向。在任一时刻RS485芯片中的“接收器”和“发送器”只能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必须对RS485通讯接口电路进行收/发逻辑的换向控制,保证发送和接收互不影响。所以,一般需要控制器对该信号进行逻辑控制;由于是直接收发方式,必须加入额外的控制器来控制发送和接收的转换,同时需要用控制器存储转发所有的传输数据,这样,每传输一帧数据,至少会损失一个单位的接收时间;这种方案对于数据量较大时的通信是极为不利的;此外,RS485通信芯片的输出总线端会有阶跃电压产生,会引入环路干扰或引起通信振荡,这会降低通信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能够弥补RS485通信时的缺陷,提升通信的可靠性。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包括数据收发电路和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和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与通信芯片的及端连接,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与通信芯片的D端连接。所述的数据收发电路包括通信芯片,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瞬变抑制二极管、第二瞬变抑制二极管、第三瞬变抑制二极管,第一瞬变抑制二极管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的B端和电源地连接,第二瞬变抑制二极管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的A端和电源地连接,第三瞬变抑制二极管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的A端和通信芯片的B端连接;第五电阻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的B端和电源地连接,电流电阻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的A端和电源连接;还设置有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还设置有第三发光二极管及第七电阻,第三发光二极管阴极和阳极分别与通信芯片的D端和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借助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反相斯密特触发器,实现通信讯号的延时,自动识别收发状态,在多节点拓扑中能够防止通信振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包括数据收发电路和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出端与通信芯片U2的RE及DE端连接,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出端与通信芯片U2的D端连接。所述的数据收发电路包括通信芯片U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瞬变抑制二极管T1、第二瞬变抑制二极管T2、第三瞬变抑制二极管T3,第一瞬变抑制二极管T1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U2的B端和电源地连接,第二瞬变抑制二极管T2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U2的A端和电源地连接,第三瞬变抑制二极管T3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U2的A端和通信芯片U2的B端连接;第五电阻R5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U2的B端和电源地连接,电流电阻R6两端分别与通信芯片U2的A端和电源连接;还设置有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为了指示电路工作状态,还设置有第三发光二极管D3及第七电阻R7,第三发光二极管D3阴极和阳极分别与通信芯片U2的D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当电路处于接收状态时,TX端为高电平,反相斯密特触发U1A和反相斯密特触发U1B的输出端为低电平,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放电完毕,反相斯密特触发U1C和反相斯密特触发U1E的输入端为低电平,经过反相斯密特触发U1C和反相斯密特触发U1D的两次反相,通信芯片U2的RE端为低电平,通信芯片U2的D端为高电平,通信芯片U2处于接收状态。当有消息要发送时,TX端发送起始位,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收发电路和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出端与通信芯片(U2)的RE及DE端连接,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出端与通信芯片(U2)的D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收发电路和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
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明张志洋陈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凯翔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