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3858 阅读:9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包括施密特反相器、二极管、电阻、电容、通信芯片、发光二极管、电阻、瞬变抑制二极管。通过电阻和电容的延时作用及施密特反相器的整形作用,使电路收发状态的变化与所发数据电平变化存在一定的延时,从而保证数据开始发送时所述数据收发电路已经处于稳定的发送状态,而等待数据发送完成后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恢复到接收状态。本电路节省了CPU的控制端口,提高了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现场总线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
技术介绍
RS485作为一种现场总线的电气传输规范,具有网络结构接口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廉、抑制共模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易于扩展等优点,因而在许多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在工业现场的信息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S485通讯接口电路采用差分电平方式传输,在半双工工作模式时,其主要功能是,将CPU的发送信号通过“发送器”转换成通讯网络中的差分信号,或将通讯网络中的差分信号通过“接收器”转换成CPU可接收的信号。目前,RS485通讯中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RS485接口芯片实现,而RS485接口芯片有发送和接收使能端,用于控制数据传输方向。在任一时刻RS485芯片中的“接收器”和“发送器”只能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必须对RS485通讯接口电路进行收/发逻辑的换向控制,保证发送和接收互不影响。所以,一般需要控制器对该信号进行逻辑控制;由于是直接收发方式,必须加入额外的控制器来控制发送和接收的转换,同时需要用控制器存储转发所有的传输数据,这样,每传输一帧数据,至少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收发电路和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RS485全自动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收发电路和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通信方向控制及延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一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A)的输出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
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第二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B)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五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E)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C)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斯密特触发器(U1D)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明张志洋陈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凯翔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