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鱼腥油1~6份、鱼腥宝1~8份、动物肉30~50份、香米米粉40~60份、琼脂粉1~3份、红色夜光粉2~6份和水130~16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夜光诱饵剂制成的捕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原材料组成简单,价格低廉,诱饵剂中添加浓腥味的鱼腥油和浓香味的鱼腥宝后,对鱼类的引诱进一步加强,对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效果显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在水中不易流失,香味持续时间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捕鱼器捕鱼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的制备方法和捕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诱鱼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捕鱼器,尤其涉及一种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捕鱼器。
技术介绍
诱捕鱼的方法很多,如电打鱼机、渔网、捕鱼装置、鱼类诱饵等。而目前流行的各种鱼类诱饵剂存在明显不足,如常用的鱼类诱饵剂有用木香、丁香、南杏、阿魏、闹阳花、曼陀萝、野八角、醉鱼草、马前籽、安眠桐、食母片、芝麻香油、蜂蜜、生大米等各种中草药加工而成,有的是用多种粮食如豆类、大小麦、玉米经加工而成,还有的是用山奈、白芷、丁香、广木香、小茴香、大黄、辛夷、桂皮放入白酒密封,使用时将其取出用文火炒出食香味即可。目前这些诸多诱饵配方组成复杂,所用材料众多,原材料价格贵、生产成本高、或者生产周期长,由于这些原因使鱼类诱饵剂在实际使用中都难以得到很好地推广和应用,而且这些鱼类诱饵剂只在白天使用效果显著,晚上使用效果不佳。另外,不同的鱼类对食物的要求不一样。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分为草食性、浮游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以摄食植物为主,如:水草、丝状藻类以及生长在水中的其他各种植物,草食性鱼类以草鱼、鳊鱼为代表。浮游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如:蓝藻、绿藻、硅藻、溞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等,浮游食性鱼类以鲢鱼和鳙鱼为代表。杂食性鱼类,食性很广,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接受,常见鱼类有鲫鱼、鲤鱼等。肉食性鱼类,生性雄猛,以捕捉其他鱼类、螺蛳、贝类为食,肉食性鱼类以鳜鱼和青鱼为代表。另外,不同鱼类对不同光的趋光性不同,草食性鱼类喜欢绿色,杂食性鱼类偏好绿色、黄色、白色和红色,而肉食性鱼类喜好红色。不同鱼类对不同饵料的气味、香味敏感或喜好程度不同,草食性鱼类喜欢植物性叶、种子的香味与气味,肉食性鱼类喜好鸡鸭内脏、鱼、肉、螺、贝等动物性饵料的气味,而杂食性鱼类介于二者之间。传统的电打鱼机、渔网、捕鱼装置都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电打鱼机时捕鱼时将鱼打晕或打死,这样不仅捕捉到的鱼吃起来不新鲜而且还会将未捕捉的鱼打晕或打死,造成浪费;而渔网捕鱼,水中的树枝容易将渔网划破,另外一些大鱼也容易挣脱渔网;另外,目前的捕鱼装置大部分都是敞口的,鱼进去后如果不及时处理,鱼还是会挣脱掉,即使有的捕鱼装置设置有封口装置,还是需要手工操作,如中国专利号ZL201120162012.6公开的捕鱼器,鱼进去捕鱼器时需要手工操作关闭封口装置,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且能在夜晚使用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同时还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捕鱼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鱼腥油1~6份、鱼腥宝1~8份、动物肉30~50份、香米米粉40~60份、琼脂粉1~3份、红色夜光粉2~6份和水130~160份;其中所述动物肉包括小杂鱼、螺蛳、鸡内脏和/或鸭内脏。鱼腥宝是以远洋深海鱼类为原料,以近洋鱼内脏提取酶作催化剂,经发酵、提纯、浓缩、微颗粒喷雾干燥精致而成,鱼腥宝中含有丰富的小肽类物质、氨基酸及未知促生长因子,具有强烈的天然鱼香味,香味为鱼粉的20-25倍。鱼腥油是以天然鱼油提取物与醇、酯等物质反应而成,具有极浓烈的鱼腥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诱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红色夜光粉经光照射1~3小时;香米经微波炉加热烘焙后粉碎,过筛,得到香米米粉;动物肉洗净、切碎并粉碎至糊状,得到动物肉糊;2)将琼脂粉、鱼腥宝和鱼腥油加入到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A;3)取混合物A质量的90%~95%,边搅拌边加入香米米粉,制成混合物B;4)取动物肉糊质量的70%~80%与混合物B质量的70%~75%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C;5)将经光照射的红色长效夜光粉依次与剩下的混合物A、混合物B、动物肉糊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D;6)将所述混合物D包裹在所述混合物C的表面,制成球状物,即得到所述诱饵剂。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红色夜光粉光照的具体过程为:将夜光粉摊开成0.1cm厚的薄层,在太阳光或日光灯下照射1~3小时,平均每2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充分吸收光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捕鱼器,包括鱼笼和与鱼笼连接的绳索,所述鱼笼内设有上述的夜光诱饵剂;所述鱼笼的侧面设置有进鱼口和用于关闭与打开进鱼口的笼门,所述笼门的尺寸大于进鱼口的尺寸,所述笼门设置于鱼笼内侧,笼门的上边缘与鱼笼之间铰接;所述鱼笼和笼门上均设置有孔。上述的捕鱼器,优选的,所述笼门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磁铁块。上述的捕鱼器,优选的,所述进鱼口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磁铁块。上述的捕鱼器,优选的,所述笼门的表面涂有夜光粉。上述的捕鱼器,优选的,所述鱼笼为钢丝网制成的立方体,立方体鱼笼的各条棱由钢筋制成,所述笼门由表面打孔的钢板制成。由于钢板重力大,当鱼撞开笼门口进入捕鱼器内,笼门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原材料组成简单,价格低廉,诱饵剂中添加浓腥味的鱼腥油和浓香味的鱼腥宝后,对鱼类的引诱进一步加强,对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效果显著。2)本专利技术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中加入了红色夜光粉,可以在夜晚使用,同时对鱼类的吸引效果仍显著。3)本专利技术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中香米米粉(市售仅6元/kg)与琼脂粉(市售34元/kg左右),加水搅拌混匀调和后具有很好的粘结性及增稠性能,而且能微溶于水,能与其它组份紧密粘连在一起,使其它组分不至于很快漂散流失,同时将诱饵剂中的香味物质源源不断地溶于水并散发出来,从而使诱饵剂能长时间释放其中香味,并持续不断地散发红色荧光,吸引鱼群。4)本专利技术的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时间短。5)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对红色夜光粉进行光照,使其先将吸收起来的光和热转换成光能储存,然后在黑暗中自动发光,并可无限次数循环使用。6)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多次制成不同的混合物最后才制成成品,使各原料更充分混匀,结合更紧密,在水中使用时诱饵剂不易流失;同时诱饵剂表层夜光粉浓度高,使其发光效果更显著,对鱼的吸引效果更佳。7)本专利技术的捕鱼器设置有发光笼门,当鱼撞开笼门进入捕鱼器中,笼门在重力作用和磁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同时由于笼门的尺寸大于进鱼口的尺寸,进去的鱼无法出来,这样保证鱼只进不出;同时由于捕鱼器内设有诱饵剂,吸引鱼进去的效果大大提高。8)本专利技术的捕鱼器的笼门上设有夜光粉,夜晚或光线暗淡的深水潭使用时,捕鱼效果会更好。9)本专利技术的捕鱼器上设置有绳索,捕鱼者不需要下水就可以完成捕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捕鱼器的笼门打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捕鱼器的笼门关闭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捕鱼器的笼门示意图。图例说明:1、鱼笼;2、绳索;3、诱饵剂;4、笼门;5、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鱼腥油1~6份、鱼腥宝1~8份、动物肉30~50份、香米米粉40~60份、琼脂粉1~3份、红色夜光粉2~6份和水130~160份;其中所述动物肉包括小杂鱼、螺蛳、鸡内脏和/或鸭内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肉食或杂食性鱼类夜光诱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红色夜光粉经光照射1~3小时;香米经微波炉加热烘焙后粉碎,过筛,得到香米米粉;动物肉洗净、切碎并粉碎至糊状,得到动物肉糊;2)将琼脂粉、鱼腥宝和鱼腥油加入到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A;3)取混合物A质量的90%~95%,边搅拌边加入香米米粉,制成混合物B;4)取动物肉糊质量的70%~80%与混合物B质量的70%~75%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C;5)将经光照射的红色长效夜光粉依次与剩下的混合物A、混合物B、动物肉糊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D;6)将所述混合物D包裹在所述混合物C的表面,制成球状物,即得到所述诱饵剂;所述诱饵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鱼腥油1~6份、鱼腥宝1~8份、动物肉30~50份、香米米粉40~60份、琼脂粉1~3份、红色夜光粉2~6份和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孝顺,卿婉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