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保团专利>正文

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255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转载机将综采工作面采集的煤传送至皮带输送机上并运出,皮带输送机机尾和转载机下端均设有滑靴,且皮带输送机机尾的支架和转载机之间通过液压油缸连接呈一体结构,与液压油缸相连的高压油管上设有液压控制阀,液压控制阀通过改变高压油管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以控制液压油缸的活塞推杆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皮带输送机机尾和转载机位置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手工操作变成机械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钢丝绳断裂或者转载机脱离滑轨等事故,增加了机巷人行道的宽度,减少了机电设备的投入以及防爆安全管理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采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开采水平越来越先进,产量越来越高,综采设备自动化程度日益提升,在综采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的推(拉)移工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及生产时间,严重影响了综采工作面的回采进度,制约着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的推(拉)移主要使用机巷JHMB-14绞车利用导向轮,一端固定在巷道的棚腿上,利用绞车的作用力将皮带输送机机尾向前拉移一定位置后,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拉移转载机,在这样的拉移技术中,有诸多方面的不足:1、使用钢丝绳拉移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需要有专人进行开绞车,在拉移过程中,有专人在周围进行观山、传号,花费时间较长,浪费人员;2、使用钢丝绳拉移转载机和皮带输送机机尾过程中,钢丝绳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后,容易造成钢丝绳拉断,使周围人员的安全造成不确定危害;3、在拉移过程中,由于钢丝绳所固定的棚梁受力过大,可能使巷道棚梁拉出、拉倒,造成顶板事故;4、JHMB-14回柱绞车放在巷道内,由于巷道的宽度有限,另一边有皮带的运转,造成人行道宽度不够,人员需要从回柱绞车上边翻越,对行人安全不利;5、使用绞车进行的拉移过程中,每天都需要安全专职防爆电工对绞车和绞车开关的设备防爆进行检查及维护,增加防爆电工的设备检查数量,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包括转载机、皮带输送机以及设置在皮带输送机靠近转载机一端的皮带输送机机尾,转载机将综采工作面采出的煤传送至皮带输送机上并运出,所述皮带输送机机尾和转载机下端均设有滑靴,且皮带输送机机尾的支架和转载机之间通过液压油缸连接呈一体结构,与所述液压油缸相连的高压油管上设有液压控制阀,液压控制阀连接综采工作面的乳化液泵站并通过乳化液泵站将液压油传输到液压油缸,液压控制阀通过改变高压油管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以控制液压油缸的活塞推杆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皮带输送机机尾和转载机位置的移动。作为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与皮带输送机机尾的支架铰接,活塞推杆与转载机铰接。作为进一步的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下方设有若干可拆卸的支撑柱。作为又进一步的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机尾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块,在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作为更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液压控制阀为三位两通阀。收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综采工作面的乳化液泵站控制液压油缸,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转载机和皮带输送机机尾的位置移动,减少了本操作过程的工人数量,从手工操作变成机械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液压油缸推动转载机,推动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了钢丝绳断裂或者转载机脱离滑轨等事故,还增加了机巷人行道的宽度,使用本装置机巷内减少了机电设备的投入,减少了防爆安全管理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图示标记,1、滑靴,2、皮带输送机机尾,3、定位块,4、高压油管,5、液压油缸,6、液压控制阀,7、支撑柱,8、转载机,9、皮带输送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的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包括转载机8、皮带输送机9以及设置在皮带输送机9靠近转载机8 一端的皮带输送机机尾2,转载机8将综采工作面采出的煤传送至皮带输送机9,通过皮带输送机9运送出去,皮带输送机机尾2上设有滚轮用于支撑皮带输送机9的一端,所述皮带输送机机尾2和转载机8下端均设有滑靴1,滑靴I中间部分与煤层接触、两端翘起,且翘起的部分和中间部分圆弧过渡,皮带输送机机尾2通过支架与煤层面固定,皮带输送机机尾2的支架和转载机8之间通过液压油缸5连接成为一体的结构,液压油缸5的缸体与皮带输送机机尾2的支架相连,活塞推杆与转载机8连接,与所述液压油缸5相连的高压油管4上设有液压控制阀6,液压控制阀6连接综采工作面的乳化液泵站并通过乳化液泵站将液压油传输到液压油缸5,液压控制阀6通过改变高压油管4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以控制液压油缸5的活塞推杆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皮带输送机机尾2和转载机8位置的移动。为了便于装置的拆卸和清洗,液压油缸5的缸体和皮带输送机机尾2铰接,活塞推杆与转载机8铰接。所述的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皮带输送机9下方设有若干可拆卸的支撑柱7,支撑柱7与地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皮带输送机9平稳传输煤炭。所述的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皮带输送机机尾2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块3,在所述定位块3上设有定位孔,当需要牵引转载机8时,需要在定位孔中打上液压柱,液压柱深入煤层中用以固定皮带输送机机尾。由于液压油缸5的活塞推杆4需要双向活动,所述液压控制阀6可以选择三位两通阀。本装置的操作方式:1、检查好装置的液压管路系统畅通。2、认真检查确认各个连接处牢固正常,打开综采工作面的乳化液泵站的供液系统,对液压油缸进行供液,调节液压控制阀,使液压油缸的活塞推杆能够伸出或者收回。3、操作液压控制阀,使得液压油缸的活塞推杆向皮带输送机机尾的方向伸出,由于转载机的自身重力较大,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要大于皮带输送机机尾与导轨的摩擦力,液压油缸的活塞推杆将皮带输送机机尾向前推动一个步距。4、在皮带输送机机尾的定位块上打上单体液压柱,单体液压柱穿过定位孔并嵌入底面,使得皮带输送机机尾固定。5、操作液压控制阀,将液压油缸的活塞推杆收回,由于皮带输送机机尾是固定的,所以液压油缸将会带动转载机机架向着皮带输送机机尾移动一个步距。本技术未叙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主权项】1.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机(8)、皮带输送机(9)以及设置在皮带输送机(9)靠近转载机(8) —端的皮带输送机机尾(2),转载机(8 )将综采工作面采出的煤传送至皮带输送机(9 )上并运出,所述皮带输送机机尾(2 )和转载机(8)下端均设有滑靴(1),且皮带输送机机尾(2)的支架和转载机(8)之间通过液压油缸(5)连接呈一体结构,与所述液压油缸(5)相连的高压油管(4)上设有液压控制阀(6 ),液压控制阀(6 )连接综采工作面的乳化液泵站并通过乳化液泵站将液压油传输到液压油缸(5),液压控制阀(6)通过改变高压油管(4)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以控制液压油缸(5)的活塞推杆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皮带输送机机尾(2)和转载机(8)位置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5)的缸体与皮带输送机机尾(2)的支架铰接,活塞推杆与转载机(8)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及皮带输送机机尾自动推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机(8)、皮带输送机(9)以及设置在皮带输送机(9)靠近转载机(8)一端的皮带输送机机尾(2),转载机(8)将综采工作面采出的煤传送至皮带输送机(9)上并运出,所述皮带输送机机尾(2)和转载机(8)下端均设有滑靴(1),且皮带输送机机尾(2)的支架和转载机(8)之间通过液压油缸(5)连接呈一体结构,与所述液压油缸(5)相连的高压油管(4)上设有液压控制阀(6),液压控制阀(6)连接综采工作面的乳化液泵站并通过乳化液泵站将液压油传输到液压油缸(5),液压控制阀(6)通过改变高压油管(4)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以控制液压油缸(5)的活塞推杆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现皮带输送机机尾(2)和转载机(8)位置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保团
申请(专利权)人:樊保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