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流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24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汽车导流板装置,其主要系在一靠近导流板本体的两端上设有数个滑槽,并藉由分别与各滑槽相结合的扣合杆及与各扣合杆相扣合的扣合片,使导流板本体能固定装设于汽车的车体上,其中该导流板本体另设有与支撑块相结合的结合孔,并藉由该支撑块作为导流板本体与车体之间的缓冲,使导流板本体可达到简单装设及卸除板导流板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导流板,尤指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导流板装置,其系一种与汽车外壳相结合的导流板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市面上的车子,为了增加汽车于行驶时的流畅性及稳定性,会于车体60的外部加装导流板61以降低风阻,如图6所示,于装设导流板61时需对车体60进行穿孔或黏贴的加工流程,方能使导流板61固定装设于车体60上,如此不仅作业较为不便,其中穿孔的固定方式不仅会破坏车体60的结构,也会使车体60于下雨时产生漏水的现象,而黏贴的固定方式则会因长时间而使导流板61产生脱落的情形,加上不同种类的车体60需配合不同尺寸的导流板61才可于车体60上进行装设,因此使导流板61的实用性受到限制,且一般的使用者无法对于导流板61自行装设,需委托工厂或专业技工方能进行导流板61的组装作业,因此现有的导流板61在使用及安装上均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汽车导流板装设的缺陷与不足,特经过不断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现有缺陷的本技术的汽车导流板装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导流板装置,其能在在汽车上简便迅速的进行导流板的装设或卸除,且不需对车体再进行额外的加工,可有效提高装设或卸除导流板效率与方便性。具体地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导流板装置,其包括一导流板本体,该导流板本体上系设有数个滑槽,而各滑槽系分别设置于靠近导流板本体的两端,另导流板本体上设有两结合孔; 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系与导流板本体相结合,其中该支撑部包含有一支撑块,且该支撑块的顶端面上设有分别与导流板本体两结合孔相对应的支撑孔,另该支撑块靠近异于两支撑孔的一端系设有一支撑环,另该支撑部包含有与导流板本体结合孔相对结合的固定座,又支撑部另设有一与该支撑块各支撑孔及导流板本体各结合孔相结合的结合元件;以及一扣合部,该扣合部系与导流板本体两端的滑槽相结合,其中该扣合部系设有两个分别与导流板本体两端滑槽相结合的扣合杆,其中两扣合杆系为一略呈ㄇ型的杆体,且于各扣合杆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一万用接头,且各万用接头上系设有与支撑部的固定座及结合柱结构相同的固定座及结合柱,使各扣合杆藉由固定座及结合柱而分别与导流板本体的各滑槽相结合,而该扣合部另设有两个分别与扣合杆相扣合的扣合片,其中各扣合片的剖面分别为一略呈ㄇ型的片体,其中各扣合片的一端缘为一呈平直状的固定端,且各扣合片于靠近固定端上设有数个固定孔,而各扣合片异于固定端的另一端缘分别形成一略呈钩状的扣合端,又该扣合部另设有与各扣合片固定孔相结合的固定柱。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的汽车导流板装置,不仅能简便迅速地藉由上述元件在汽车上进行导流板的装设或卸除,不需对车体再进行额外的加工,可提高装设或卸除导流板的工作效率,另本技术藉由各扣合杆与各滑槽的结合位置,使导流板能适用于不同的汽车上,可有效提高导流板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导流板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的导流板装置与车体组设的立体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导流板装置的扣合片的局部剖面图。图4系本技术导流板装置的调整运行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调整支撑环高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系现有汽车导流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导流板装置 20导流板本体21滑槽 22结合孔30支撑部31支撑块311支撑孔 312支撑环32固定座33结合元件 331结合柱332套环 333垫圈40扣合部41扣合杆 411万用接头4111固定座 4112结合柱42扣合片421固定端 4211固定孔422扣合端43固定柱 44耐磨片50汽车 51引擎盖60车体 61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系一种汽车导流板装置10,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系包括有一导流板本体20,该导流板本体20上系设有数个略呈长条形的滑槽21,而各滑槽21系位于靠近导流板本体20的两端,其中位于导流板本体20同一端的各滑槽21系呈前后错位的排列,另于导流板本体20上设有两结合孔22,其中该两结合孔22系介于导流板本体20两端的滑槽21之间;一支撑部30,该支撑部30系与导流板本体20相结合,其中该支撑部30系包含有一支撑块31,而支撑块31系为一略呈柱状的中空结构,且该支撑块31的顶端面上系分别设有与导流板本体20两结合孔22相对应的支撑孔311,另于支撑块31靠近异于设置两支撑孔311的一端设有一支撑环312,其中该支撑块31系可依配合使用的车种而调整支撑环312的高度,且该支撑块31可为橡胶所制成,又该支撑部30另包含有两个设置于导流板本体20异于结合支撑块31的另一侧面上且分别与导流板本体20上两结合孔22相对结合的固定座32,其中各固定座32为一略呈环形的座体,且各固定座32的内部为一中空的结构,又支撑部30另设有一与该支撑块31的各支撑孔311及导流板本体20各结合孔22相结合的结合元件33,其中结合元件33系包含有穿设于各支撑孔311及各结合孔22的结合柱331,且于各结合柱331的一端分别与一套环332相结合,另于各结合柱331与各套环332之间系穿设有一垫圈333,其中各结合柱331与各套环332可分别为相互螺合的螺栓与螺帽;以及一扣合部40,该扣合部40系与导流板本体20两端的各滑槽21相结合,其中扣合部40系设有两个分别与导流板本体20两端的滑槽21相结合的扣合杆41,其中各扣合杆41系为一略呈ㄇ型的杆体,且各扣合杆41的两端上系分别设有一万用接头411,且各万用接头411上设有与支撑部30的固定座32及结合柱33结构相同的固定座4111及结合柱4112,使各扣合杆41藉由两万用接头411上的固定座4111及结合柱4112分别与导流板本体20的滑槽21相结合,而该扣合部40另设有两个分别与两扣合杆41相扣合的扣合片42,其中各扣合片42的剖面分别为一略呈ㄇ型的片体,其中各扣合片42的一端缘为一呈平直状的固定端421,且各扣合片42于靠近固定端421上设有数个固定孔4211,而各扣合片42异于固定端421的另一端缘系为一略呈钩状的扣合端422,又该扣合部40另设有数个与各扣合片42固定孔4211相结合的固定柱43,且各固定柱43可为一螺栓,各扣合片42可藉由钩状的扣合端422分别与各扣合杆41异于设置万用接头411的一端相扣合,并藉由各固定端421与固定柱43的结合使各扣合片42与车体相结合。另于各扣合杆41及各固定柱43与车体相抵靠处系设有一耐磨片44,其中各耐磨片44系可减少各扣合杆41与各固定柱43对车体的磨擦。在组装时,请配合参看图1、图2所示,其中系先将各结合柱331分别穿伸过导流板本体20的结合孔22且穿入至支撑块31的各支撑孔311中,并于各穿入于各支撑孔311一端的结合柱331上分别与一垫圈333及一套环332相结合,使支撑块31与导流板本体20相结合,并根据车体的种类以切割等方式来调整支撑块31上支撑环312的高度,如图5所示,来调整改变支撑块31的高度,又两扣合杆41系藉由固定座4111及结合柱4112而将两扣合杆41的万用接头411分别与导流板本体20上滑槽21相结合,再将各扣合片42呈钩状的扣合端421分别与各扣合杆41异于设置两万用接头411的一端相扣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导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系包括:一导流板本体,该导流板本体上系设有数个滑槽,而各滑槽系分别设置于靠近导流板本体的两端,另导流板本体上设有两结合孔;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系与导流板本体相结合,其中该支撑部包含有一支撑块,且 该支撑块的顶端面上设有分别与导流板本体两结合孔相对应的支撑孔,另该支撑块靠近异于两支撑孔的一端系设有一支撑环,另该支撑部包含有与导流板本体结合孔相对结合的固定座,又支撑部另设有一与该支撑块各支撑孔及导流板本体各结合孔相结合的结合元件;以及  一扣合部,该扣合部系与导流板本体两端的滑槽相结合,其中该扣合部系设有两个分别与导流板本体两端滑槽相结合的扣合杆,其中两扣合杆系为一略呈ㄇ型的杆体,且于各扣合杆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一万用接头,且各万用接头上系设有与支撑部的固定座及结合柱结构 相同的固定座及结合柱,使各扣合杆藉由固定座及结合柱而分别与导流板本体的各滑槽相结合,而该扣合部另设有两个分别与扣合杆相扣合的扣合片,其中各扣合片的剖面分别为一略呈ㄇ型的片体,其中各扣合片的一端缘为一呈平直状的固定端,且各扣合片于靠近固定端上设有数个固定孔,而各扣合片异于固定端的另一端缘分别形成一略呈钩状的扣合端,又该扣合部另设有与各扣合片固定孔相结合的固定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玲美
申请(专利权)人:耕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