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车装置及使用该台车装置的桥架式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6686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车装置及使用该台车装置的桥架式起重机。台车装置的主台架上前后间隔的装配有主车轮和副台架,副台架通过铰轴转动装配在主台架上,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并在副台架上装配有分处于铰轴前后侧的两副车轮,两副车轮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这样在该台车装置在行走时,每个台车装置将通过主车轮和两个副车轮接地,从而增大了整个台车装置的接地面积,使得单个车轮受承受的轮压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台车装置及使用该台车装置的桥架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桥架式起重机(分为门式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上,通常采用台车组进行整个起重机主体部分的支撑,且带动整个桥架式起重机在预定轨道上沿直线或回转轨迹行走。传统的桥架式起重机的台车装置均采用两轮台车装置,两轮台车装置以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轻型或中型桥架式起重机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大型或重型起重机而言,受桥架式起重机较大的自身重量和起吊物的负荷重量限制,整个桥架式起重机的台车装置将承受较大的载荷,以致台车装置的两车轮将承受加大的轮压,这样在桥架式起重机正常使用过程中,台车装置的车轮和轨道受承受的载荷增大,使用寿命缩短,如果选择增多台车组中台车装置的数目和轨道条数的方式来分担轮压的话,又会使得整个桥架式起重机的体积和重量加大,从而增大了整个桥架式起重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车轮受承受的轮压的台车装置,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台车装置的桥架式起重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中台车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台车装置,包括前后延伸的主台架,主台架上前后间隔的装配有主车轮和副台架,副台架通过铰轴转动装配在主台架上,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并在副台架上装配有分处于铰轴前后侧的两副车轮,两副车轮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铰轴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两副车轮中处于铰轴和主车轮之间的一个到铰轴的距离小于主车轮到铰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两副车轮中处于铰轴和主车轮之间的一个到铰轴的距离等于主车轮到铰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主车轮和/或副车轮的轮轴通过剖分式轴承座装配在对应台架上。本技术中桥架式起重机的技术方案如下:桥架式起重机,包括桥式或门式的主架体,主架体的地梁下装配有台车装置,台车装置包括前后延伸的主台架,主台架上前后间隔的装配有主车轮和副台架,副台架通过铰轴转动装配在主台架上,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并在副台架上装配有分处于铰轴前后侧的两副车轮,两副车轮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铰轴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两副车轮中处于铰轴和主车轮之间的一个到铰轴的距离小于主车轮到铰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两副车轮中处于铰轴和主车轮之间的一个到铰轴的距离等于主车轮到铰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主车轮和/或副车轮的轮轴通过剖分式轴承座装配在对应台架上。本技术中主车轮直接装配在主台架上,两副车轮通过副台架装配在主台架上,副台架又通过铰轴装配在主台架上,这样在该台车装置在行走时,每个台车装置将通过主车轮和两个副车轮接地,从而增大了整个台车装置的接地面积,使得单个车轮受承受的轮压减少。同时,因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所以整个台车装置的重心较低,也就使得整个桥架式起重机的重心较低,使得桥架式起重机的整体稳定性更好;而且在台车装置的前侧遭遇阻碍物时,台车装置的向前行走的行进力将通过铰轴施加在副台架上于车轮的轴线下方位置处,致使主车轮和轮轴之间一个副车轮不会相对于主台架向上翘起,也就不会出现台车装置啃轨、失衡、脱轨等现象,使得台车装置行走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桥架式起重机的实施例中台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桥架式起重机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桥架式起重机包括门式或桥式的主机架及其地梁下方装配的台车装置,其中台车装置是一种剖分式三轮台车装置,这种台车装置既可适用于桥式起重机,特别在使用时,对于大车轨道以上的空间有限制,但使用两轮台车轮压又太大,这个时候用三轮台车最合适,直接用此台车直接代替两轮台车即可;又可适用于门式起重机的大车运行中。剖分式三轮台车装置包括从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的前车轮4、中车轮5和后车轮6,其中前车轮4和中车轮5之间桥接副台架3,以使前车轮4和中车轮5为对称布置在副台架3前后两侧的副车轮,并在副台架3的中部穿装有间隔设置在前车轮4和后车轮6之间的铰轴2,铰轴2和后车轮6之间桥接有主台架1,也就使得后车轮6为直接通过轮轴装配在主台架I后侧的主车轮,而铰轴2对称的布置在主台架I的前侧。前车轮4、铰轴2、中车轮5和后车轮6的轴线相互平行并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中车轮5处于铰轴2和后车轮6之间的间距的三分之一处,即后车轮6到铰轴2的距离等于中车轮5到铰轴2的距离的三倍。前车轮4、中车轮5和后车轮6的轮轴均通过剖分式轴承座装配在对应的台架上。主台架I由扣盖在副台架3上方的顶板和围挡在副台架3左右两侧的两侧护板围成,在顶板上设有处于中车轮5上方的铰接座,以使主台架I通过该铰接座绕左右延伸的轴线铰接在主机架的地梁下方。在主台架I内,后车轮6和副台架3间隔设置,副台架3和后车轮6之间的距离小于中车轮5和后车轮6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副台架3在前车轮4和中车轮5之间起到平衡作用,以在桥架式起重机的运行轨迹出现高低起伏时,副台架3可相对于主台架I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前车轮4和后车轮6始终沿着对应轨迹起伏而高低错动,使得前车轮4、中车轮5和后车轮6始终紧贴在运行轨迹的导轨或地面上,这样前车轮4、中车轮5和后车轮6将不会出现一个或两个脱轨的现象。同时,在运行轨迹出现下降时,副车轮相对于主车轮的小角度转动又会使得前车轮4以下俯的方式进入下降段,这样将避免在台车装置行走过程中出现啃轨现象,保证了整个台车装置的运行平稳。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车轮的轮轴均通过剖分式轴承座装配在对应台架上,在实施例中,车轮的轮轴也可以通过角箱连接台架。在上述实施例中,铰轴处于与各个车轮相平的位置处,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铰轴的轴线也可以处于各个车轮的轴线下方。本技术中台车装置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台车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台车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主权项】1.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延伸的主台架,主台架上前后间隔的装配有主车轮和副台架,副台架通过铰轴转动装配在主台架上,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并在副台架上装配有分处于铰轴前后侧的两副车轮,两副车轮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铰轴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副车轮中处于铰轴和主车轮之间的一个到铰轴的距离小于主车轮到铰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副车轮中处于铰轴和主车轮之间的一个到铰轴的距离等于主车轮到铰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车轮和/或副车轮的轮轴通过剖分式轴承座装配在对应台架上。6.桥架式起重机,包括桥式或门式的主架体,主架体的地梁下装配有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台车装置包括前后延伸的主台架,主台架上前后间隔的装配有主车轮和副台架,副台架通过铰轴转动装配在主台架上,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并在副台架上装配有分处于铰轴前后侧的两副车轮,两副车轮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架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铰轴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架式起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延伸的主台架,主台架上前后间隔的装配有主车轮和副台架,副台架通过铰轴转动装配在主台架上,铰轴的轴线不高于主车轮的轴线,并在副台架上装配有分处于铰轴前后侧的两副车轮,两副车轮的轴线和主车轮的轴线平行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宋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