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635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支护体系,其特征是:包括斜钻入连续墙(7)和基坑岩土层(8)内的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内偏圆心处设有锚杆(2);所述外套管(1)内前段还分别设有封口堵漏注浆管(3)和排气管(4);所述外套管(1)外端通过预埋钢板(5)和防水卷材(6)封口固定。承压水下锚杆与结构主体施工完全无交叉,且承压水下锚杆支护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具有足够安全保障,安全系数大于1.5;施工完成后不占用其他分项工程施工空间,故对土方开挖、桩基施工、结构施工等分项工程不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支护体系O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大多采用“连续墙(咬合粧)+预应力锚杆+混凝土水平内支撑”支护体系,由于混凝土内支撑施工对工程工期、安全、质量均有较大影响,具体影响如下:(I)工期影响:混凝土内支撑施工期间无法进行其下部土方开挖,且内支撑的存在对后续土方开挖造成严重降效,加之采用内支撑支护需对部分抗拔粧进行设计更改,预计延迟总工期3个月以上。(2)安全影响:内支撑下土方开挖操作净高仅为4.92m,土方挖掘机易对支护体系造成破坏,带来基坑安全隐患。同时内支撑的存在为材料运输带来极大不便,增加高空坠物风险。(3)质量影响:内支撑的存在会增加结构插筋的接头、劲性柱焊缝的数量,同时内支撑下钢格构柱需穿底板,导致防水节点处理困难,增加质量隐患。而且,采用内支撑需增大部分抗拔粧粧径,导致抗拔粧处于非最佳受力状态,不利于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支护体系,采用增加整体I道、局部2道的承压水下锚杆以取代传统内支撑,锚杆其孔口至锚固段全部位于承压水下,并能够满足水下载荷承压要求。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施工支护体系,包括斜钻入连续墙和基坑岩土层内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偏圆心处设有锚杆;所述外套管内前段还分别设有封口堵漏注浆管和排气管;所述外套管外端通过预埋钢板和防水卷材封口固定。所述锚杆由聚乙烯防护套、定位器、若干根钢绞线构成,所述定位器按一定间隔设置,钢绞线沿锚杆长度方向依次固定于定位器的外部卡槽中,自由端钢绞线外包裹聚乙烯防护套。所述定位器呈圆盘形,定位器外圆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弧形卡槽,定位器内部对称开有两个圆通孔。所述定位器的圆通孔内分别设有一次兼二次注浆管和三次劈裂注浆管。所述锚杆分为有套段锚杆和无套段锚杆,所述有套段锚杆固定于外套管前段,即锚杆自由段,钢绞线外部套有聚乙烯防护套。所述无套段锚杆固定于外套管后段,即锚杆锚固段,钢绞线外部不设有聚乙烯防护套。所述锚杆与外套管间隙内灌注有水泥净浆。所述预埋钢板固定于连续墙墙体内,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预埋钢板外侧,防水卷材外侧依次固定有台座、承压板与锚具。所述锚杆孔口通过插入封口堵漏注浆管进行封口注浆与填塞速凝快硬型堵漏材料封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施工支护体系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实际水位观测:锚杆施工前,准确测量坑内及坑外的水位情况,确保坑内水位在锚杆施工工作面以下。通过观察坑外水位与实际施工锚杆孔口位置的高差,提前预判开孔后水压力的大小,制订相应应急措施。(2)开孔:地连墙预留有孔洞或后期开孔;考虑承压水作用,开孔后需及时填充滤网材料,防止大量涌砂,设置排水沟将过滤后排出的水通过水泵抽排至场外市政雨、污水管网。(3)跟管钻机成孔:采用双套管跟管钻机跳打成孔,通过内套管合金钻头的旋转和冲击使卵石层松散,高压水通过内套管进入,将卵石从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带出,然后外套管跟进,达到成孔目的;钻孔时由11段双套管连续跟进,套管间由管端螺纹连接;(4)提升内管:成孔之后,夕卜套管不动,由销杆钻机将内套管分段拔出,拔出过程中,如遇土体回灌进锚杆孔内,需重新打入内套管,按成孔工序重新成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5)安装钢绞线: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锚杆体,锚索顺直,锚杆自由段钢绞线外套以聚乙烯防护套;锚索的表面设置定位器;钢绞线、三次劈裂注浆管均与定位器绑扎牢固,钢绞线笼与一次兼二次注浆管、三次劈裂注浆管同时安装至孔底;将锚杆送入孔内,再由锚杆钻机将锚杆顶进;(6) 一次注浆:灌浆水泥,当水泥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注浆后浆液面下降时,进行孔口补浆,保证孔内满浆状态。(7)提升外管与二次注浆:一次注浆结束后,由锚杆钻机将外套管分段拔出,期间每拔出一段外套管,进行二次注浆一次,二次注浆仅限锚杆锚固段;(8)孔口补浆:外套管全部拔出后,进行孔口补浆;(9)插入封口注浆管及孔口一次封堵:在孔口插入两根短塑料管,其中一根为封口堵漏注浆管,在伸入末端设置注浆孔,每个注浆截面注浆孔取2个,沿注浆管螺旋布置,孔位安放图钉并采用工程胶布封闭,随深度加大孔径变大间距变小,保证注浆孔从底部向孔口方向依次劈开,另一根为排气管。对孔口进行封堵时,若孔内承压水压力较大,排气管可暂作为孔内泄水的引流通道。孔口封堵先用干海带填塞,然后用速凝快硬型堵漏材料团块迅速塞紧孔口,并用橡皮锤敲击挤压砸实。确认不再漏水后,在孔洞周围外延再刮一层,并及时喷雾养护。(10)劈裂封口注浆:在一次封堵完成后进行劈裂封口注浆,加压注入双快水泥拌制的净浆。当排气孔流出净浆时,逐步降低注浆压力,并封堵排气孔,直至排气孔内双快水泥净浆凝固。(11)三次劈裂注浆:二次注浆完成后进行三次劈裂注浆,三次劈裂注浆管在锚杆末端或锚固段的1/3处设置注浆孔,每个注浆截面注浆孔取2个,沿注浆管螺旋布置,孔位安放图钉并采用工程胶布封闭,随深度加大孔径变大间距变小,保证注浆孔从底部向孔口方向依次劈开;(12)养护:锚杆养护7天,等待强度硬化;(13)张拉:采用密封式承压板,使承压面与台座紧密结合;锚杆养护7天后,进行预应力张拉,锚杆张拉试验合格后进行锚杆张拉锁定,分级加载,张拉端保留,作为应力损失后预备补张拉;(14) 二次封堵:锚杆张拉后产生裂隙,出现细微涌水涌砂状况,可通过密封盒式承压板挤压防水卷材进行封闭。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的技术效果是:(I)节约工期:由于锚杆施工可与土方开挖同时进行,不占用总工时,且锚杆施工占用场地较小,对土方开挖施工及后期结构施工不产生降效问题,对总工期无影响,因此比采用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相对节约工期3个月以上。(2)安全保障:经过设计单位计算分析,承压水下锚杆支护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具有足够安全保障,安全系数大于1.5 ;且施工完成后不占用其他分项工程施工空间,故对土方开挖、粧基施工、结构施工等分项工程不造成安全隐患。(3)质量保障:承压水下锚杆施工工期短,与结构主体施工完全无交叉,故对后期结构施工质量无影响。(4)保护环境:本工程承压水下锚杆属于永久性锚杆,施工完成后无需拆除,不产生相应建筑垃圾,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剖面图图2为图1的A-A处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端封口剖面图其中,1-外套管,2-锚杆,3-封□堵漏注浆管,4-排气管,5-预埋钢板,6-防水卷材,7-连续墙,8-基坑岩土层,9-聚乙烯防护套,10-定位器,11-钢绞线,12-卡槽,13-—次兼二次注浆管,14-三次劈裂注浆管,15-水泥净浆,16-锚具,17-承压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支护体系,包括斜钻入连续墙7和基坑岩土层8内的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I内偏圆心处设有锚杆2 ;所述外套管I内前段还分别设有封口堵漏注浆管3和排气管4 ;所述外套管I外端通过预埋钢板5和防水卷材6封口固定。承压水下锚杆与结构主体施工完全无交叉,且承压水下锚杆支护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具有足够安全保障,安全系数大于1.5 ;施工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长在承压水头以下的锚杆支护体系,其特征是:包括斜钻入连续墙(7)和基坑岩土层(8)内的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内偏圆心处设有锚杆(2);所述外套管(1)内前段还分别设有封口堵漏注浆管(3)和排气管(4);所述外套管(1)外端通过预埋钢板(5)和防水卷材(6)封口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赵虎军高春白清江李辉黄东平龚应波邵洋冷园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