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霍德义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收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428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收雪机,包括车体、驾驶室、柴油机,所述车体前侧通过连接架连接有铲雪机构,该铲雪机构包括收雪铲、设置在收雪铲后侧的输送机壳、安装在输送机壳内的双联叶轮、设置在输送机壳顶部且向车体后侧输物的上游输送管,在输送机壳上开设有与收雪铲相连通的进雪口,所述收雪铲内横向安装有正反向绞龙,该正反向绞龙包括旋转轴、设置在旋转轴上的两部分螺旋叶片,所述两螺旋叶片分别设置在进雪口的左右两侧且螺旋方向相反;上述双联叶轮包括通轴、设置在通轴前侧的螺旋刀刃叶片、设置在通轴后侧的桨式叶片。该一种多功能收雪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功能齐全,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泛,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雪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灵活多用、适用范围广泛的收雪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收雪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现有收雪机都是以应用于公路上为主,当前的收雪机包括以下几种:类似铲车结构的收雪机,该收雪机包括一个弧形的收雪铲,使用时通过机动车带动收雪铲前进,进而将雪层破坏,同时收集的雪会储存在该收雪铲中,待雪满后将其置于运送车上即可,但是该种收雪机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收雪铲的容积有限,储雪容量有限,如果遇到暴雪天气,就需要工作人员不停的铲雪、倾倒、铲雪、倾倒,收雪速度慢,效率较低,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带破冰结构的收雪机,该结构包括捶打机构和收雪机构,技术更先进的还设置将雪传送的机构,但是该机构仅仅可以将雪扬尘至路边,却无法有效收集,此外还无法对地面进行完美的清理,尤其是遇到路面坑洼不平的时候,收雪效果较差,无法取得理想的收雪效果,即使将现有的扫路机结构安装在现有收雪机上,该扫路结构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扬雪机式收雪机,该种结构的收雪机适合于雪积厚度在5?15cm的雪层,主要用于清除压实雪,在将压实雪打碎后扬掉,但是这种收雪机适用范围狭窄,碎雪被抛距离较近,仅仅能够清理出较窄的路面,同样不适用于坑洼的路面,基于此,现提供一种集收雪、清路于一体的多功能收雪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收雪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一种多功能收雪机,包括车体、驾驶室、柴油机,所述车体前侧通过连接架连接有铲雪机构,该铲雪机构包括收雪铲、设置在收雪伊后侧的输送机壳、安装在输送机壳内的双联叶轮、设置在输送机壳顶部且向车体后侧输物的上游输送管,在输送机壳上开设有与收雪铲相连通的进雪口,所述收雪铲内横向安装有可将雪向进雪口堆积的正反向绞龙,该正反向绞龙包括旋转轴、设置在旋转轴上的两部分螺旋叶片,所述两螺旋叶片分别设置在进雪口的左右两侧且螺旋方向相反;上述双联叶轮包括穿接设置在输送机壳上的通轴、设置在通轴前侧的螺旋刀刃叶片、设置在通轴后侧且与上游输送管入口对应的桨式叶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铲雪机构能够将路上的积雪完美铲除,该方案中的进雪口稍微高于收雪铲底部,使用时收雪铲先置于积雪中,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柴油机,正反向绞龙转动带动积雪向进雪口移动,由于正反向绞龙将普通绞龙分割设置成两部分,这样积雪能够从两个方向向进雪口移动,加快了除雪的速度,提高除雪效率,然后在双联叶轮的螺旋刀刃叶片和桨式叶片的联动作用下将积雪带起,形成类似风机的结构,通过上游输送管传送至车体后侧的车厢内或其它部位。作为优选,所述正反向绞龙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当正反向绞龙设置有一个时,其旋转轴对应进雪口的位置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拨板;当正反向绞龙上下平行设置有两个时,至少下侧正反向绞龙的旋转轴上对应进雪口位置均匀环绕设置若干拨板。当正反向绞龙设置一个时,积雪传递效果较佳,收雪铲内储留的积雪较少;当正反向绞龙设置两个时,则积雪清楚效果最佳,配合拨板的使用可将除雪工作效率提至最高。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下侧设置有可将铲雪机构抬起降落的伸缩液压缸、上侧设置有可调整铲雪机构高度的微调液压缸。该伸缩液压缸、微调液压缸的输油管可均连接至柴油机,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该两个液压油缸实现对铲雪机构的调节,尤其是微调液压缸的设置,可使得铲雪机构适用于不同的路面情况。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底侧设置有可与地面活动接触的清路机构,该清路机构安装在清路机壳内,在清路机壳底部一侧设置有可调整其离地高度的调整轮。调整轮可设置成手动调节或自动调节两种,清路机构用于辅助清除除雪后的路面,使得路面清理更加干净,保证除雪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清路机构包括进雪部分和输送部分,进雪部分由一个伸出清路机壳且与地面接触的毛刷辊组成,输送部分则由传送绞龙、双联叶轮和下游输送管组成,所述传送绞龙与双联叶轮共用一个与毛刷辊平行的通轴,在该通轴上环绕设置有输送方向朝向双联叶轮的螺旋状输送叶片,所述双联叶轮包括设置在通轴后侧且与下游输送管入口对应的桨式叶片、设置在桨式叶片与输送叶片之间的通轴上的螺旋刀刃叶片。该技术方案的清路机构中,毛刷辊负责将路面的余雪清扫至输送部分,输送部分的传送绞龙则将收集的余雪运送至与其连接的双联叶轮处,在双联叶轮的作用下将余雪扬起,并通过下游输送管输送至车厢或其它部位。作为优选,所述清路机构包括进雪部分和输送部分,进雪部分由一个伸出清路机壳且与地面接触的毛刷辊组成,输送部分则由传送绞龙组成,该传送绞龙包括与毛刷辊平行的通轴、环绕设置在该通轴上的螺旋状输送叶片,在包覆该输送部分的清路机壳一侧对应传送绞龙开设有排出口。该结构的输送部分与上述技术方案略有不同,其将余雪堆积至车体一侧,然后清洁人员将堆积的余雪收集处理,该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时十分方便。作为优选,所述进雪部分替换为至少两个伸出清路机壳且与地面接触、带毛刷的清路盘。该清路盘的结构类似现有技术的清路车,其清路效果一般,留下的死角较多。作为优选,所述清路机构包括底部呈开口状的清路机壳、设置在清路机壳下侧且呈倾斜状的通轴,该通轴上螺旋设置有毛刷。该结构的清路机构免去了进雪部分的结构,整体更加简洁易制作,降低生产成本,同样能够将余雪堆积至车体一侧。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后侧设置有车厢或输送带,上游输送管和下游输送管的出口处均可指向该车厢或输送带。当采用车厢结构时,雪堆满该车厢后将其运输至合适的放置处即可;当采用输送带结构时,上游输送管和下游输送管排出的雪能够通过输送带直接传送给与其配合使用的货车即可。作为优选,所述上游输送管与输送机壳的连接处、下游输送管与清扫机壳的连接处均设置有万向节。该结构能够使得上游输送管和下游输送管360度旋转,满足将雪排放至路边、车厢或其它地方的需要,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收雪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构思巧妙等特点,功能齐全,集收雪、清路于一体;适用范围广泛,除作为收雪机使用外,本专利技术还可用于垃圾回收、粮食回收等;收雪效率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铲雪机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清路机构侧面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清路机构正面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双联叶轮部分示意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清路机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清路机构第二实施例不意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清路机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附图9是本专利技术带输送带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10是本专利技术带输送带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车厢,2、下游输送管,3、上游输送管,4、输送机壳,5、微调液压缸,6、连接架,7、伸缩液压缸,8、收雪铲,9、驾驶室,10、柴油机,11、车体,12、清路机壳,13、调整轮,14、螺旋叶片,15、旋转轴,16、进雪口,17、双联叶轮,18、拨板,19、万向节,20、毛刷,21、毛刷辊,22、通轴,23、输送叶片,24、螺旋刀刃叶片,25、桨式叶片,26、清路盘,27、输送带,28、转轮,29、支撑架,30、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收雪机作以下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收雪机,包括车体、驾驶室、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前侧通过连接架连接有铲雪机构,该铲雪机构包括收雪铲、设置在收雪铲后侧的输送机壳、安装在输送机壳内的双联叶轮、设置在输送机壳顶部且向车体后侧输物的上游输送管,在输送机壳上开设有与收雪铲相连通的进雪口,所述收雪铲内横向安装有可将雪向进雪口堆积的正反向绞龙,该正反向绞龙包括旋转轴、设置在旋转轴上的两部分螺旋叶片,所述两螺旋叶片分别设置在进雪口的左右两侧且螺旋方向相反;上述双联叶轮包括穿接设置在输送机壳上的通轴、设置在通轴前侧的螺旋刀刃叶片、设置在通轴后侧且与上游输送管入口对应的桨式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德义
申请(专利权)人:霍德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