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6284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9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该框架组合包含一框架以及一托架。框架具有一滑槽以及一第一卡槽,其中滑槽形成于框架的一侧,且第一卡槽形成于滑槽中。托架具有一本体以及一第一卡合部,其中第一卡合部自本体延伸出。当本体设置于滑槽中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槽中,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加托架与框架的接触面积,以防止托架自框架滑落或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尤指一种由框架以及托架组成的框架组合及应用此框架组合的太阳能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装置1的后视图,图2为图1中的太阳能装置1沿X-X线的剖面图。如图1与图2所示,太阳能装置1包含四个框架10、一太阳能板12以及一电子元件16(例如,换流器)。四个框架10相互邻接成矩形。太阳能板12设置于框架10中。于实际应用中,太阳能板12通常通过将太阳能电池封装在两块板材之间制造而成。电子元件16的两个相邻侧边各以两个螺丝18直接锁附于框架10上。一般而言,每家厂商对于产品设计的组装公差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开发具有不同组装公差的框架10与电子元件16,以满足每家厂商的需求。此对于产品生产时程而言,势必会有所延误。此外,如图2所示,组装完成的电子元件16与太阳能板12较为接近,当太阳能装置1受力而产生弯折变形时,会造成电子元件16与太阳能板12的摩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其目的之一包含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组合包含一框架以及一托架。框架具有一滑槽以及一第一卡槽,其中滑槽形成于框架的一侧,且第一卡槽形成于滑槽中。托架具有一本体以及一第一卡合部,其中第一卡合部自本体延伸出。当本体设置于滑槽中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槽中。根据另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装置包含一框架组合、一太阳能板以及一电子元件。框架组合包含两个框架以及两个托架。两个框架相互邻接,且各框架分别具有一滑槽以及一第一卡槽,其中滑槽形成于框架的一侧,且第一卡槽形成于滑槽中。各托架分别具有一本体、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第一卡合部与延伸部分别自本体延伸出。当各托架的本体分别设置于两个框架的其中之一的滑槽中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槽中且延伸部外露于框架。太阳能板设置于框架中。电子元件的两个相邻侧边分别固定于两个托架的两个延伸部上。综上所述,于组装太阳能装置时,由于托架的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框架的第一卡槽中,因此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加托架与框架的接触面积,以防止托架自框架滑落或松脱。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装置的后视图。图2为图1中的太阳能装置沿X-X线的剖面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图3中的太阳能装置沿Y-Y线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的框架组合的分解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托架的组合图。图7为图6中的托架的分解图。图8为图4中的托架以图6中的托架替换后的剖面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组合的剖面图。图10为图9中的框架组合的分解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组合的剖面图。图12为图11中的框架组合的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3太阳能装置10、300、500、600框架12、32太阳能板16、36电子元件18、38螺丝30、50、60框架组合302、402、502、602托架3000滑槽3002第一卡槽3004第一止挡部3020本体3022第一卡合部3024第二止挡部3026延伸部4020第一支撑件4022第二支撑件4024枢纽转轴6000第二卡槽6020第二卡合部X-X、Y-Y剖面线第一侧S1第二侧S2第一端E1第二端E2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3的后视图,图4为图3中的太阳能装置3沿Y-Y线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的框架组合30的分解图。如图3与图4所示,太阳能装置3包含一框架组合30、一太阳能板32,还可以包括一电子元件36。于此实施例中,框架组合30包含四个框架300以及四个托架302。四个框架300相互邻接成矩形,且四个托架302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框架300上。需说明的是,托架30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而决定。太阳能板32设置于框架300中。于实际应用中,太阳能板32通常通过将太阳能电池封装在两块板材之间制造而成。如图4与图5所示,框架300具有一滑槽3000、一第一卡槽3002,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一第一止挡部3004,其中滑槽3000形成于框架300的一侧,第一卡槽3002形成于滑槽3000中,第一止挡部3004形成于滑槽3000中且与第一卡槽3002分别位于滑槽3000的相对两侧。托架302具有一本体3020、一第一卡合部3022,此外还可以包括一第二止挡部3024以及一延伸部3026,其中第一卡合部3022、第二止挡部3024与延伸部3026分别自本体3020延伸出,且第二止挡部3024与第一卡合部3022分别位于本体3020的相对两侧。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3022与第二止挡部3024自本体3020的第一侧S1延伸出,且延伸部3026自本体3020的第二侧S2延伸出,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分别位于本体3020的相对两侧。此外,第一卡合部3022为一倒L形的勾状结构,第二止挡部3024为一柱状结构,且延伸部3026为一板状结构。当本体3020被设置于滑槽3000中时,第一卡合部3022卡合于第一卡槽3002中,第二止挡部3024抵接于第一止挡部3004,且延伸部3026外露于框架300。于组装太阳能装置3时,可先将各托架302的本体3020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框架300的滑槽3000中,再针对不同电子元件36的组装公差相对框架300滑动托架302,以利用螺丝38、铆钉、铁钉、卡扣、黏胶或其他固定装置将电子元件36固定于各托架302的延伸部3026上。如图3所示,电子元件36的两个相邻侧边可分别固定于两个相邻框架300上的托架302的延伸部3026上。由于托架302的第一卡合部3022卡合于框架300的第一卡槽3002中,且托架302的第二止挡部3024抵接于框架300的第一止挡部3004,因此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加托架302与框架300的接触面积,以防止托架302自框架300滑落或松脱。此外,相较于图2中的现有的太阳能装置1,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加电子元件36与太阳能板32之间的距离,当太阳能装置3受力而产生弯折变形时,本专利技术便不会造成电子元件36与太阳能板32的摩擦。根据实际受力测试结果,本专利技术的框架300的抗弯折与抗扭曲的能力都比图2中的现有的框架10要来得好。于此实施例中,电子元件36可为一换流器(inverter),但不以此为限。本专利技术亦可用来固定产品所需的其他电子元件。请参阅图6至图8,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托架402的组合图,图7为图6中的托架402的分解图,图8为图4中的托架302以图6中的托架402替换后的剖面图。托架402与前述的托架302的主要差别在于,托架402包含一第一支撑件4020、一第二支撑件4022以及一枢纽转轴(hinge)4024。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支撑件4020与第二支撑件4022通过枢纽转轴4024枢接成剪刀状,且本体3020与延伸部3026分别位于枢纽转轴4024的相对两侧。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020与第二支撑件4022分别具有一延伸部3026,第一支撑件4020具有第一卡合部3022,且第二支撑件4022具有第二止挡部3024。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具有一滑槽以及一第一卡槽,该滑槽形成于该框架的一侧,该第一卡槽形成于该滑槽中;以及一托架,具有一本体以及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自该本体延伸出;其中,当该本体设置于该滑槽中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具有一滑槽以及一第一卡槽,该滑槽形成于该框架的一侧,该第一卡槽形成于该滑槽中;以及一托架,具有一本体、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延伸部,该第一卡合部自该本体延伸出,该延伸部自该本体延伸出,当该本体设置于该滑槽中时,该延伸部外露于该框架,该延伸部配置为固定一电子元件;该托架包含一第一支撑件、一第二支撑件以及一枢纽转轴,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通过该枢纽转轴枢接成剪刀状,该本体与该延伸部分别位于该枢纽转轴的相对两侧;其中,当该本体设置于该滑槽中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具有一第二卡槽,该第二卡槽形成于该滑槽中且与该第一卡槽分别位于该滑槽的相对两侧,该托架还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自该本体延伸出且与该第一卡合部分别位于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当该本体设置于该滑槽中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槽中且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二卡槽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止挡部形成于该滑槽中且与该第一卡槽分别位于该滑槽的相对两侧,该托架还具有一第二止挡部,该第二止挡部自该本体延伸出且与该第一卡合部分别位于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当该本体设置于该滑槽中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槽中且该第二止挡部抵接于该第一止挡部。4.一种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组合,包含:两个框架,相互邻接,各所述框架分别具有一滑槽、一第一卡槽以及一第二卡槽,该滑槽形成于所述框架的一侧,该第一卡槽形成于该滑槽中,该第二卡槽形成于该滑槽中且与该第一卡槽分别位于该滑槽的相对两侧;以及两个托架,各所述托架分别具有一本体、一第一卡合部、一第二卡合部以及一延伸部,该第一卡合部与该延伸部分别自该本体延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浩鸿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