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328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包括平台,平台由若干横梁与若干竖梁固定连接组成,平台顶部设有挂桨机、动力控制系统、钻机,平台底部设有水面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平台底部安装有水陆两栖行走装置,解决了潮间带滩涂地段钻探定位困难及移动困难的问题,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钻探作业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特指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江、河、湖、海等地方进行工程建设时,常常采用水域地质钻探的勘探方法,水域地质钻探一般都是利用船只或者在水面平台搭设水上钻探平台作为施工场地,在潮间滩涂地段进行钻探作业时,因作业场地常常淹没至水下,需采用钻探平台进行施钻,但是受到作业平台吃水深度的限制,作业平台无法进入浅水区施工,当一个钻孔完成后,若水深条件不够,作业平台亦无法移至下一孔位施钻,严重影响作业效率,致使勘察成本大幅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多方面调查了解,目前国内一般采用涨潮时钻探平台定位施工,一个钻孔完成后停工等待下一次涨潮时移位,浪费大量的时间,若搭设固定平台,工人劳动强度大大提高,钻探成本高,作业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不仅能浮在水面上进行钻探作业,而且在浅水区和陆地能通过履带自行行走,解决了潮间带钻探定位困难及移动困难的问题,结构简单,可大幅度提高钻探作业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包括平台,平台由若干横梁与若干竖梁固定连接组成,平台顶部设有挂桨机、动力控制系统、钻机,平台底部设有水面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 目.ο进一步地,平台底部设有若干浮桶,浮桶两侧分别设有浮箱,以上构成水面浮力装置。进一步地,平台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传动轮,若干传动轮通过履带连接,履带上设有若干支重轮,履带通过动力控制系统控制行走,以上构成陆地行走装置。进一步地,若干浮桶与横梁平行设置,浮箱与竖梁平行设置,两侧浮箱通过若干横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浮箱的长度为5m,宽度为0.5m,高度为0.7m。进一步地,浮桶的长度为2.9m,宽度为0.8m,高度为0.8m。进一步地,履带的底部低于浮箱与浮桶的底部。进一步地,履带的长度为3m,宽度为0.5m。进一步地,平台上设有若干系缆粧与护栏。进一步地,述动力控制系统为柴油机动力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平台底部安装有水陆两栖行走装置,解决了潮间带滩涂地段钻探定位困难及移动困难的问题,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钻探作业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中:1平台;2横梁;3竖梁;4挂桨机;5动力控制系统;6钻机;7浮桶;8浮箱;9传动轮;10履带;11支重轮;12系缆粧;13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包括平台1,平台I由若干横梁2与若干竖梁3固定连接组成,平台I顶部设有挂桨机4、动力控制系统5、钻机6,所述平台I底部设有水面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装置。以上所述构成本技术基本结构。本技术所述在平台I底部设有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装置,达到水陆两栖行走功能,解决了潮间带滩涂地段钻探定位困难及移动困难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钻探作业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平台I底部设有若干浮桶7,浮桶7两侧分别设有浮箱8,以上构成水面浮力装置。通过浮桶7与浮箱8可使平台漂浮于水面。本技术所述平台I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传动轮9,若干传动轮9通过履带10连接,履带10上设有若干支重轮11,履带10通过动力控制系统5控制行走,以上构成陆地行走装置。通过动力控制系统5控制传动轮9转动,从而带动履带10转动,达到陆地行走功能,若干支重轮11的作用在于支撑平台I的重量。优选的,本技术所述若干浮桶7与横梁2平行设置,浮箱8与竖梁3平行设置,两侧浮箱8通过若干横梁2固定连接。优选的,本技术所述浮箱8的长度为5m,宽度为0.5m,高度为0.7m。优选的,本技术所述浮桶7的长度为2.9m,宽度为0.8m,高度为0.8m。优选的,本技术所述履带10的底部低于浮箱8与浮桶7的底部。通过这样的设置,达到水陆两栖行走功能,避免在陆地行走时损坏浮箱8。优选的,本技术所述履带10的长度为3m,宽度为0.5m。优选的,本技术所述平台I上设有若干系缆粧12与护栏13。本技术通过焊接方式在平台I上焊有若干系缆粧12,通过系缆粧12方便于平台I定位,护栏13作用在于保护钻探人员的安全。优选的,本技术所述述动力控制系统5为柴油机动力系统。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I)由若干横梁(2)与若干竖梁(3)固定连接组成,所述平台(I)顶部设有挂桨机(4)、动力控制系统(5)、钻机¢),所述平台(I)底部设有水面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I)底部设有若干浮桶(7),所述浮桶(7)两侧分别设有浮箱(8),以上构成水面浮力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I)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传动轮(9),所述若干传动轮(9)通过履带(10)连接,所述履带(10)上设有若干支重轮(11),所述履带(10)通过动力控制系统(5)控制行走,以上构成陆地行走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浮桶(7)与横梁(2)平行设置,所述浮箱(8)与竖梁(3)平行设置,所述两侧浮箱(8)通过若干横梁(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8)的长度为5m,宽度为0.5m,高度为0.7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桶(7)的长度为2.9m,宽度为0.8m,高度为0.8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10)的底部低于浮箱(8)与浮桶(7)的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10)的长度为3m,宽度为0.5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I)上设有若干系缆粧(12)与护栏(13)。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系统(5)为柴油机动力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特指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包括平台,平台由若干横梁与若干竖梁固定连接组成,平台顶部设有挂桨机、动力控制系统、钻机,平台底部设有水面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装置。本技术通过在平台底部安装有水陆两栖行走装置,解决了潮间带滩涂地段钻探定位困难及移动困难的问题,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钻探作业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IPC分类】B60F3-00【公开号】CN204415072【申请号】CN201520038041【专利技术人】代卫强, 程新生, 李银海, 毛茂 【申请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潮间带双栖钻探平台装置,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由若干横梁(2)与若干竖梁(3)固定连接组成,所述平台(1)顶部设有挂桨机(4)、动力控制系统(5)、钻机(6),所述平台(1)底部设有水面浮力装置与陆地行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卫强程新生李银海毛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