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269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烘干筒内,所述扬料板呈L形;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分为第一L形扬料板和第二L形扬料板,所述第一L形扬料板与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沿圆形截面交替分布;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0-16片;所述第一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65-80度,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的折弯处的角度为88-92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扬料板的形状和角度,从而使一半的砂子在后半圆周得到抛洒,抛洒过程中,砂子均匀降落,整个圆筒像是水帘洞一样,充分增加了砂子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烘干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
技术介绍
砂子烘干机干燥器圆筒是一个与水平线略成倾斜的旋转圆筒。物料从较高一端加入,载热体由高端进入,与物料成顺流接触。随着圆筒的转动物料受重力作用运行到较底的一端。湿物料在筒体内向前移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得到了载热体的给热,使湿物料得以干燥,然后在出料端经皮带机或螺旋输送机送出。扬料板的作用是把物料抄起来又撒下,使物料与气流的接触表面增大,以提高干燥速率并促进物料前进。物料在扬料板的作用下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抛洒在河砂烘干机的空间内。目前,扬料板采用“L”形扬料板,扬料板的数量一般为10?16片。砂子从底部跟随扬料板被抄起来,经过半个圆,大部分砂子已经离开扬料板跌落下来,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扬料板,从截面可以看出,砂子降落集中在前半边空间,后半边空间寥寥无几。没有充分利用干燥圆筒空间,热交换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燥器圆筒转动时,砂子在烘干筒内的扬料板的带动下下落不均匀,没有充分利用干燥圆筒空间,热交换的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烘干筒内,所述扬料板呈L形;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分为第一 L形扬料板和第二 L形扬料板,所述第一 L形扬料板与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沿圆形截面交替分布;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0-16片;所述第一 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65-80度,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的折弯处的角度为88-92度。优选的,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的折弯处的角度为90度。优选的,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2-14片。优选的,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70-75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改进了扬料板的形状和角度,从而使一半的砂子在后半圆周得到抛洒,抛洒过程中,砂子均匀降落,整个圆筒像是水帘洞一样,充分增加了砂子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烘干筒内的扬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_第一 L形扬料板;2_第二 L形扬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烘干筒内,所述扬料板呈L形;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分为第一 L形扬料板I和第二 L形扬料板2,所述第一 L形扬料板I与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2沿圆形截面交替分布;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0-16片;所述第一 L形扬料板I折弯处的角度为65-80度,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2折弯处的角度为88-92度。通过将第一 L形扬料板I和第二 L形扬料板2交替分布设置,抛洒过程中,使得砂子均匀降落,整个圆筒像是水帘洞一样,充分增加了砂子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节约了能源。本技术第一 L形扬料板I折弯处的角度为65度,第二 L形扬料板2折弯处的角度为90度。专利技术人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选择此种角度的第一 L形扬料板和第二 L形扬料板能够使得砂子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最大,热交换的效率最高。本技术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2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其特征在于: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烘干筒内,所述扬料板呈L形;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分为第一 L形扬料板和第二 L形扬料板,所述第一 L形扬料板与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沿圆形截面交替分布;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0-16片;所述第一 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65-80度,所述第二 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88-92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的折弯处的角度为9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料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2-14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70-75 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烘干筒内,所述扬料板呈L形;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分为第一L形扬料板和第二L形扬料板,所述第一L形扬料板与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沿圆形截面交替分布;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0-16片;所述第一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65-80度,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的折弯处的角度为88-92度。本技术改进了扬料板的形状和角度,从而使一半的砂子在后半圆周得到抛洒,抛洒过程中,砂子均匀降落,整个圆筒像是水帘洞一样,充分增加了砂子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节约了能源。【IPC分类】F26B25-04【公开号】CN204421583【申请号】CN201520038838【专利技术人】林宏刚, 陈均侨, 陆金标, 陈义锐 【申请人】广州协堡建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其特征在于:设于烘干筒内的扬料板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烘干筒内,所述扬料板呈L形;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分为第一L形扬料板和第二L形扬料板,所述第一L形扬料板与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沿圆形截面交替分布;位于同一圆形截面上的L形扬料板的数量为10‑16片;所述第一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65‑80度,所述第二L形扬料板折弯处的角度为88‑92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刚陈均侨陆金标陈义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协堡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