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丛旭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227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0-15、通草5-8、细辛3-5、桂枝8-12、生白芍5-7、炙甘草4-6、吴茱萸3-7、益母草8-10、薏米仁10-12、炮山甲1-3、皂角刺8-10。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湿、软坚散结、益气排脓的作用。用来治疗痤疮,可减少皮脂腺的皮脂分泌,抑制毛囊内细菌的生长,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促进毛囊部位红肿结节的吸收消散,具体良好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
技术介绍
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中医称之为面疮、酒刺,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瘆、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该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青春痘是青春期的孩子常见的皮肤性疾病,也是比较容易发病,如果处理不好它就会留下痘印、痘疤。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病变,中医认为痤疮是青年人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内热外壅,怫郁体表,外受风邪所致,又有内热、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疱等皮损属于风热、热毒所致。痤疮的发病与皮脂的代谢有关,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皮脂代谢,所以就会有发生痤疮的可能性,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率而已,青春发育期高发。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种类繁多,有西药类、中成药类等,这些已有治疗痤疮的药物之缺陷是不能彻底根治痤疮,往往是治愈后又经常复发,给患者的面容带来损害及经济负担,同时造成精神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见效快、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0-15、通草5-8、细辛3-5、桂枝8-12、生白芍5_7、炙甘草4_6、吴茱萸3-7、益母草8-10、薏米仁10-12、炮山甲1-3、皂角刺8-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3通草6、细辛4、桂枝10、生白芍6、炙甘草5、吴茱萸5、益母草9、薏米仁11、炮山甲2、皂角刺9。本专利技术中药的制备方法是:称取相应重量的中药,将中药用中药磨粉机粉碎,在通风的环境中晾晒去除药粉中所含水分,过150目筛;按量装入空心胶囊中,即为成品。疗程:30天为一疗程,需服用2-3疗程。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为如下: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主血虚诸证;症瘕结聚痈疽疮疡;跌扑损伤。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生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炙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薏米仁: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润泽肌肤,美白补湿,除斑,凉性清热消暑。炮山甲: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消肿化脓、散淤通络、通经、活血镇痛。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消肿托毒,排脓,杀虫。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及主治:本专利技术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湿、软坚散结、益气排脓的作用。用来治疗痤疮,可减少皮脂腺的皮脂分泌,抑制毛囊内细菌的生长,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促进毛囊部位红肿结节的吸收消散,具体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0、通草5、细辛3、桂枝8、生白芍5、炙甘草4、吴茱萸3、益母草8、薏米仁10、炮山甲1、皂角刺8。实施例2:—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5、通草8、细辛5、桂枝12、生白芍7、炙甘草6、吴茱萸7、益母草10、薏米仁12、炮山甲3、皂角刺10。实施例3:—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3通草6、细辛4、桂枝10、生白芍6、炙甘草5、吴茱萸5、益母草9、薏米仁11、炮山甲2、皂角刺9。实施例1-3中的中药在制备时称取相应重量的中药,将中药用中药磨粉机粉碎,在通风的环境中晾晒去除药粉中所含水分,过150目筛;按量装入空心胶囊中,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得出的其他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临床观察的结果如下:几年来,本专利技术治疗参与统计的患者共800多例,其中:痊愈620例,有效17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到95%以上。本专利技术针对痤疮的治疗,每日3次,每次2-4粒,I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治愈。典型病例:杨某某,女,17岁,来时满脸都是痤疮,患痤疮已有3年,面部经常隐隐作痛,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服用本专利技术3个月,痊愈。半年后回访,痤疮没有再复发过。刘某,男,22岁,前额、双颊及下颁部大小痤疮,伴有小毛囊性痘瘆,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7天,痤疮全部开始收缩,痘瘆消失,服药2月,痤疮消失,又连续服用I个月巩固治疗后痊愈,回访至今没复发。孙某某,男,19岁,时满脸都是痤疮,本人讲患痤疮近3年,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过,服用过多种药物,也用过外用药,都未能彻底好。敷用本专利技术药物I月,痤疮开始收缩,服用2月痤疮基本消失,服用4个月,彻底治愈。【主权项】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0-15、通草5-8、细辛3-5、桂枝8-12、生白芍5_7、炙甘草4_6、吴茱萸3_7、益母草8_10、薏米仁10-12、炮山甲1-3、皂角刺8-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3通草6、细辛4、桂枝10、生白芍6、炙甘草5、吴茱萸5、益母草9、薏米仁11、炮山甲2、皂角刺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其制备工艺如下:称取相应重量的中药,将中药用中药磨粉机粉碎,在通风的环境中晾晒去除药粉中所含水分,过150目筛;按量装入空心胶囊中,即为成品。【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0-15、通草5-8、细辛3-5、桂枝8-12、生白芍5-7、炙甘草4-6、吴茱萸3-7、益母草8-10、薏米仁10-12、炮山甲1-3、皂角刺8-10。本专利技术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湿、软坚散结、益气排脓的作用。用来治疗痤疮,可减少皮脂腺的皮脂分泌,抑制毛囊内细菌的生长,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促进毛囊部位红肿结节的吸收消散,具体良好的临床效果。【IPC分类】A61K36-8994, A61K9-48, A61K35-36, A61P17-10【公开号】CN104721648【申请号】CN201510171865【专利技术人】赵丛旭 【申请人】赵丛旭【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当归10‑15、通草5‑8、细辛3‑5、桂枝8‑12、生白芍5‑7、炙甘草4‑6、吴茱萸3‑7、益母草8‑10、薏米仁10‑12、炮山甲1‑3、皂角刺8‑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丛旭
申请(专利权)人:赵丛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