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低浊水的微絮凝超滤联用给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5180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低浊水的微絮凝超滤联用给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具体处理方法包括絮凝、过滤和消毒三大步骤。所使用的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混合设备(1)、絮凝池(2)、滤池(3)、超滤膜设备(4)和接触消毒池(5)。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减轻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难度和降低制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低浊水的微絮凝超滤联用给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2006年1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并逐步实施,与旧标准水质指标(GB5749—1985)相比,水质指标从35项扩大到106项。在新标准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由I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并调整部分规定和增加了附录和参考文献等。根据新的标准,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很难满足严格的饮用水水质要求,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势在必行。低温低浊水为水温在4°C左右,浊度为20NTU上下的水。我国北方以江河水为水源的水厂,每年的10月至次年3、4月份有长达5?6个月的冰封期,期间水源水质存在水温低、浊度低、有机污染加剧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给水厂大多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段工艺,然而传统工艺在低温低浊期间,混凝沉淀效果差,即使加大药耗也无济于事,甚至会造成沉淀池出水浊度有时高于进水浊度。膜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工艺简单、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低浊水的微絮凝超滤联用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絮凝,向低温低浊的原水中加入絮凝剂,混匀后使悬浮颗粒形成聚集体,聚集体通过絮凝反应产生絮凝物,然后进行过滤;步骤b,过滤,出水通过超滤膜设备去除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及高分子物质;步骤c,消毒,超滤出水进入接触消毒池,投加消毒剂后,出水进入供水管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丰穆盈秦树篷潘旗付岩峰康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