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淑仪专利>正文

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08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型汽车。解决综合性能好、经济实用问题。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包含发动机、传动系、行走系、制动系以及车身等总成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车身结构为二厢式,即发动机仓与乘员及行李厢为完全分隔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前后相连的空间。可广泛用于交通,特别是满足小家庭小单位等使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尤指一种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现有微型汽车,如平头单厢式,因为平头驾驶室的安全保护性能较差;如微型面包车,并且由于轮距较窄,车厢地板较高,行驶稳定性又较差,易翻车;地板高造成上下车不够方便;平头造型有人认为外观不够美观,且车厢内空间较小,乘坐不舒服。如子弹头或斜头单厢式,则机器盖较小,维修保养不够方便;前立柱较靠前、视野受到影响。二厢或三厢式微型汽车包括微型轿车,则车顶较低,车内空间较小,多功能性亦差;驾驶员坐椅较低,视野也不够开阔。本技术的目的是有鉴于现有各种微型汽车,存在上述种种的不足,经精心研究设计,提供一种综合性能较好、功能较多,经济实用的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包含发动机、传动系、行走系、制动系以及车身等总成部份,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车身结构为二厢式,即发动机仓与乘员及行李厢为完全分隔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前后相连的空间。车厢地板离地面高度略高于普通二厢或三厢式,低于平头单厢式;车厢顶高与单厢式相当,但高于普通二厢或三厢式。车顶离地面高度为1450-1800毫米。上述设计,其综合性能优于现有各类微型汽车,即造型观赏性、行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以及上下车方便性等优于平头单厢式;维修方便性和视野开阔性等又优于斜头单厢式;乘坐舒适性,特别是使用多功能性却远比普通二厢式或三厢式为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后视示意图。图中标记1发动机,2前轮,3前桥,4发动机仓,5离合器和变速器,6传动轴,7转向系,8底架纵梁,9车厢地板,10前排座,11变速器并后桥,12后排座,13后轮,14后背门,15乘员和行李箱。如图所示发动机1位于前排座10之前及前桥3之上,离合器和变速器5与发动机1刚性连接为一个整体。传动轴6连接变速器和后桥11。转向系7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底架纵梁8的中段在垂直平面内下凹,以降低车厢切板9的高度。车厢内设置后排座12作为乘坐车用时可坐5人;翻倒后排座时可作货车使用,设置后背门14以便于取放行李或推用货物。车厢用隔板分割为前后二个部份,前部为发动机仓4,后部为乘员和行李厢15。由上可见,本技术综合性能较好,具有多功能用途,经济实用,极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权利要求1.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包含发动机、传动系、行走系、制动系以及车身等总成部份,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车身结构为二厢式,即发动机仓与乘员及行李厢为完全分隔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前后相连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汽车,其特征在于车顶离地面高度为1450-1800毫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汽车,其特征在于转向系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汽车,其特征在于底架纵梁的中段在垂直平面内下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微型汽车。解决综合性能好、经济实用问题。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包含发动机、传动系、行走系、制动系以及车身等总成部分,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车身结构为二厢式,即发动机仓与乘员及行李厢为完全分隔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前后相连的空间。可广泛用于交通,特别是满足小家庭小单位等使用。文档编号B62D31/00GK2189578SQ9421432公开日1995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何淑仪, 蔡世芳, 宋海涛 申请人:何淑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顶二厢式微型汽车,包含发动机、传动系、行走系、制动系以及车身等总成部份,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车身结构为二厢式,即发动机仓与乘员及行李厢为完全分隔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前后相连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淑仪蔡世芳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何淑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