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国基专利>正文

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83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包括分成底架及顶篷架二部分的车篷架,顶蓬架周边围绕上壳体的长度及宽度比底架周边围绕的下壳体大,使上、下壳体有部分重叠,且在底架及顶篷的对称位置处设有一个驱动装置,当作动驱动装置时,可使得顶篷顺势升高或降低,以便适时地增加或缩小载货空间。(*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货车的车蓬架,特别是指一种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一般使用于货车的可调整车蓬架,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主要是在各蓬架骨1间装设有X型肘节片2,以人力推动所述蓬架骨1,使得蓬架骨1沿著底端的支撑导杆3滑动而达到收合或张开的目的。虽然此种车蓬架能作收合或张开的动作,但其载货空间是固定的,当承载的货物具有较大的体积、较轻的重量时,所述载货空间无法充分利用(在符合相关法规的限制情况下),且必须浪费更多的搬运次数。另外,当所承载的货物是体积小而质量重的状况时,呈固定型态的车蓬架仍然具有一定的高度及长度,使得车体本身的风阻系数相当大,尤其当车辆以高速、远程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更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其可依承载货物而使车厢的高度适时地调整,不仅可使装载空间达到较有效的情况,且可在载运小体积的货物时也可缩小车厢的空间,以随时依装载物品的需要而调整车厢空间大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它装设在车体上,包括有一个车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蓬架是由一个底架及一个顶蓬架所构成;其中底架周边罩设有一个下壳体,而顶蓬架上也罩设有一个上壳体,使得顶蓬架周边围绕上壳体的长度及宽度比底架周边围绕的下壳体大,而上、下壳体有部分呈重叠状,且在底架及顶蓬的对称位置处设有一个驱动装置,使得驱动装置的另一端固接在顶蓬的对应位置处,当驱动装置作动时,可促使顶蓬向上升起预定高度,以便依所载货物的重量及体积适时地调整车厢的容纳空间。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可调式车蓬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其中一种驱动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另一种驱动装置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又一种驱动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又一种驱动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操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请配合阅图2、3,本技术的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大体上包含有一个底架10、预定数目驱动装置20、一个顶蓬架30、一个下壳体40及一个上壳体50。所述底架10是在车体1上以螺丝锁固或焊接固定的方式,固设有一个矩形框架11,且在所述矩形框架11的四周角上,各垂直地向上固设有竖杆12,且各竖杆12顶端乃制设有适当深度螺孔13,而各竖杆12间的框架11上又固设有预定数目的辅助支撑杆14,并藉一横杆15将竖杆12及辅助支撑杆14连结成一体,使得各杆架构成竖实的结构。所述驱动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是制成两端各具有左、右螺纹的上、下螺杆21、22,且使得下螺杆21锁设在所述竖杆12的螺纹孔13中,而在约中央位置处设有呈六角形的驱动部23,可直接以扳手驱动旋转。所述顶蓬架30是概呈ㄇ型的架体,在前后二主架31间设有预定数目的辅助架32,且利用一个连杆33将平行设置的主架31与辅助架32连结成一整体;另外,在所述主架31的两脚端311内部制设有一个螺纹孔3111(请参阅图3所示),使得所述螺纹孔3111可螺设在所述所述驱动装置20的上螺杆22上。所述下壳体40包含一个下前板41、两个下侧板42及两下门板43等构件,所述下前板41及两个下侧板42可采用螺丝锁固或焊接固定方式,直接固设在所述底架10的三周边上,而所述两个下门板43的外侧边则分别设以两组活页60,且藉所述活页60再与两个下侧板42锁固,使得两个下门板43可掀启地设于下壳体20的后端。所述上壳体50,包含一个上前板51、两个上侧板52、一个上后板53、一个上顶板54,各板片是以螺丝锁固或焊接方式直接固设在所述顶蓬架30的四周面上,且在所述上后板53上是以活页70枢接有两上门板531,且由各板片所构成的上壳体50的长度、宽度均大于下壳体40,恰可罩设在下壳体40的外周面上,使得下壳体40与上壳体50间设有适当长度的重叠部。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其各组件相关联位置的概述。其次将本技术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所能预期达成的功效陈述如后,请配合参照附图首先,如图7所示,显示了本技术整体组合在正常载货情况,设于底架10及顶蓬架30间的驱动装置20并未转动,使得顶蓬架30主架31底端与底架10竖杆12顶端间的空间调整至最小,如此,就可使由底架10、顶蓬架30所构成的置物空间达到较小状态。如图8所示,当所欲运载的货物体积大而重量轻时,可藉著旋转驱动装置20,使得所述顶蓬架30向上升起至预定高度,加大载体空间(当然所述驱动装置20所能调整的高度是在相关法规所规定的高度范围内),且在调整时可藉扳手,达到省力、快速的功效。在转动所述驱动装置20时,为了使上、下螺杆21、22在做扩大空间的调整动作时,与螺纹孔13、3111的啮合长度足以确保底架10与顶蓬架30间具有较佳的安全强度,可在所述上、下螺杆21、22预定位置处设置警告标记(图上未示),且在所述警告标记与上、下螺杆21、22末端仍有一段安全距离,提醒操作人员看到所述警告标记出现时,就不要再继续将驱动装置20调整伸出长度,而在实际制造时,所述驱动装置20是可利用强化螺杆来制作,促使底架10与顶蓬架30间的联结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如图7、8、9所示,不论顶蓬架30是否有顶高,所述上壳体50的下端部位一定与所述下壳体40的上端部位呈重叠状态,除了当下雨时可达到防止漏水的功效,以及在顶蓬架30上升或下降时也可藉著下壳体40而具有导引作用外,也可增强底架10与顶蓬架30联结时的结构强度,以确保在行车时,整个车厢的结构相当稳固、坚实,即使在高速行驶时,藉著上、下壳体50、40的套接,以及驱动装置20与底架10、顶蓬架30的啮合联结,绝不让组成构件在高速行车时脱落,而保障行车及载货的安全性。从以上所述,可看出本技术是可依载运的货品性质,而适时地调整高度,且可在载运体积大、重量轻的货物时,将车厢高度加高、加大,以增加其载货空间,可充分利用载物空间而降低搬运成本;相反地,当载运体积小、重量大的货物时,则可将车厢的容纳空间调整成较小状态,可不受风阻系数的影响而在行车时具有最妥当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车厢设计除了可装设在货车的车体外,也可装设在旅行车、厢型车等车种上,一样可达到扩大使用空间的目的。接著,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驱动装置201也可在一头部211上设有一螺杆221,其中所述头部211可被限制在竖杆121顶端的一定位座1211上,所述定位座1211可利用螺丝锁固或焊接方式而固设在所述竖杆121顶端,而在所述驱动装置201的头部211一侧设有六角形的驱动部231,而螺杆221则螺设在所述顶蓬架30的螺纹孔3111中,其操作情形则与图3所示相同。因此,如图3、4所示,为了使各驱动装置20、201在被驱动后的伸长长度相同,可在螺杆上设刻度(图上未示),则操作的人可轻易地由刻度而了解所调整的高度。如图5所示,直接在底架的竖杆122顶端设有螺杆212,而顶蓬架的主架312脚端3112末端也设有螺杆222,在竖杆12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空间大小的车厢体,它装设在车体上,包括有一个车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蓬架是由一个底架及一个顶蓬架所构成;其中所述底架周边罩设有一个下壳体,而所述顶蓬架上也罩设有一个上壳体,上、下壳体呈套接状且有部分呈重叠,而在底架及顶蓬架的对 称位置处各设有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底架及顶蓬架相对位置处联结,当驱动装置作动时,顶蓬向上升起预定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基
申请(专利权)人:许国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