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4664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包括:用于对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全过程进行感知与监控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的感知层,用于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的传输层,用于提供工作流管理、注册服务、支援协同管理、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服务的维保数据库层,和用于提供维修资源管理、故障分析诊断、维修决策支持和维修服务管理的应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托物联网的信息优势,高效进行维修信息采集和传输,实现维修需求与维修资源的双向透明对接,减少了雷达装备的维修成本,提高了雷达装备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维保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
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在在传感网的基础山按照约定的协议,将各种感知手段和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感知、传输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传输、处理的一种网络。由于我军武器装备远程维修支援系统建设在维修信息采集方面基本还是依靠人工录取模式,另外在雷达装备领域还没有成型的移动维保系统,造成雷达装备维修时效性差。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代表,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功能,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雷达装备移动维保系统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部队雷达装备在维修保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多数雷达站都处在高山、海岛、戈壁等偏远地区,是典型的“小、远、散”部队,因此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2、雷达技师成分较新,技术水平较低;3、资料匮乏,雷达站以及大多只装备使用资料,而缺乏维修保障资料,对此,雷达技师经常遇到无力修复故障的情况,而只能依靠上级装备机关派技术人员来进行抢修,这样不仅耽误了抢修时间,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雷达装备的效能,战时还有可能延误战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解决部队雷达装备在维修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效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对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全过程进行感知与监控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的感知层,所述感知层包括设于雷达装备上的RFID标签、读取雷达装备上的RFID标签信息的RFID读写器、设于雷达装备附近的监控设备、设于雷达装备关键节点周围的传感器、传感器网关和北斗定位装置。用于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的传输层,所述传输层包括战术物联网、Zigbee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提供工作流管理、注册服务、支援协同管理、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服务的维保数据库层,所述维保数据库层包括支援数据库、故障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和历史排故库。用于提供维修资源管理、故障分析诊断、维修决策支持和维修服务管理的应用层,所述应用层包括基层雷达兵部队、雷达兵部队装备机关、雷达维修厂、雷达生产厂家、科研院所、专家组。其中:1、维修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各类维修人员、各类维修机构的维修器材工具、测试及故障诊断设备、维修备件和消耗器件的管理,根据维修任务,对各种维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对其进行优化重组和动态分配,确保维修资源的高效利用。2、故障分析与诊断,是进行故障识别、故障信息采集与上报、故障定位与隔离和历史故障记录,利用RFID技术、无线网络及Zigbee网络,将当前雷达装备的状态信息输入到系统.通过对雷达装备检测所得的数据与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出是否有故障产生,同时确定故障位置,对故障位置进行隔离,对故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记录和上报故障信息。3、维修技术资料管理,为雷达装备维修提供雷达装备手册、操作规范、维修指南、以及测试和保障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等资料管理工作,维修技术资料应确保完整、准确、易于理解,满足使用和维修的需要。4、维修决策支持,为雷达装备维修决策提供维修任务分配、维修级别确定、维修方案拟定、指导维修实施等服务,同时发布维修内容、方法和步骤,使维修人员能够容易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保障高效完成维修任务。5、维修服务管理模块,提供了各类维修机构的支持信息和服务信息、专家远程技术支持、远程调试、远程试验等.基层雷达兵部队在维修过程中如果遇到维修难点,可以通过维修服务管理系统获取服务信息和技术支持,还可以利用系统进行远程视频支援,获得专家的现场指导。维修任务完成后,系统将各种维修信息,记录于故障历史数据库中,为将来维修任务服务。本技术系统在雷达装备上粘贴RFID标签,I件装备粘贴I个标签;利用RFID读写器对阵地上的雷达装备进行基本信息的读写,包括出厂日期、配发时间及单位、负责人以及维修记录等信息;最终通过读写器接口实现与系统的数据交换。在雷达装备区域内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无线传感器检测雷达装备自身和周围的环境信息,通过Zigbee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军用专网,并最终到达系统.通过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融合,实现雷达装备信息的即时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为雷达装备的维修提供信息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充分调用生产厂家及科研院所、维修厂、相关专家组及雷达兵部队装备机关的技术力量,通过物联网对雷达装备抢修现场进行远程指导。2、依托物联网的信息优势,高效进行维修信息采集和传输,实现维修需求与维修资源的双向透明对接。3、减少雷达装备的维修成本,提高雷达装备的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1-感知层,Il-RFID标签,12-RFID读写器,13-监控设备,14-无线传感器,15-传感器网关,16-北斗定位装置,2-传输层,21-战术物联网,22-无线传感器网络,23-Zigbee网络,3-维保数据库层,31-支援数据库,32-故障数据库,33-专家数据库,34-历史排故库,4-应用层,41-基层雷达兵部队,42-雷达兵部队装备机关,43-雷达维修厂,44-雷达生产厂家、科研院所,45-专家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感知层1、传输层2、维保数据库层3和应用层4。感知层I用于对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全过程进行感知与监控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具体包括设于雷达装备上的RFID标签11、读取雷达装备上的RFID标签11信息的RFID读写器12、设于雷达装备附近的监控设备13、设于雷达装备关键节点周围的无线传感器14、传感器网关15和北斗定位装置16。传输层2用于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的,具体包括包括战术物联网21、无线传感器网络22和Zigbee网络23。维保数据库层3用于提供工作流管理、注册服务、支援协同管理、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服务,具体包括支援数据库31、故障数据库32、专家数据库33和历史排故库34。应用层4用于提供维修资源管理、故障分析诊断、维修决策支持和维修服务管理的,具体包括基层雷达兵部队41、雷达兵部队装备机关42、雷达维修厂43、雷达生产厂家、科研院所44、专家组45。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14对雷达装备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雷达装备各分系统的运行参数、波形、雷达装备零部件温度、压力等数据信息;当监测的数据与雷达装备正常运行时各分系统、零部件的数据信息产生较大差别时,系统将发布故障预警信息;基层雷达兵部队维修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所记载的预警信息,对出现故障预警的雷达装备进行预防性维修,使雷达装备恢复正常。当雷达装备已经出现故障,系统没有产生故障预警时,系统通过监测,通过战术物联网21对故障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所得的数据与系统故障数据库32、历史排故库34、专家数据库33进行对比分析,对故障进行分析与定位;通过系统所记载的各维修资源信息和维修服务信息,对雷达装备维修进行决策,分配维修任务、确定维修等级,在相关管理部门最终审批后,系统将向本次维修相关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维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对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全过程进行感知与监控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系统数据库的感知层(1),所述感知层(1)包括设于雷达装备上的RFID标签(11)、读取雷达装备上的RFID标签(11)信息的RFID读写器(12)、设于雷达装备附近的监控设备(13)、设于雷达装备关键节点周围的无线传感器(14)、传感器网关(15)和北斗定位装置(16);用于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的传输层(2),所述传输层(2)包括战术物联网(21)、Zigbee网络(22)和无线传感器网络(23);用于提供工作流管理、注册服务、支援协同管理、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服务的维保数据库层(3),所述维保数据库层(3)包括支援数据库(31)、故障数据库(32)、专家数据库(33)和历史排故库(34);用于提供维修资源管理、故障分析诊断、维修决策支持和维修服务管理的应用层(4),所述应用层(4)包括基层雷达兵部队(41)、雷达兵部队装备机关(42)、雷达维修厂(43)、雷达生产厂家、科研院所(44)、专家组(4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河吴国庆刘为伟高前英郭玄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戎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