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平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式静脉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636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06:13
一种安全式静脉穿刺针,由护套、壳体、弹簧、针管、针座、软管、鲁尔接口共同组成;针座下段外侧有弓形突起,其远端向前下延伸形成喙突,喙突底面与针座下段底面平行,喙突上缘端面有一突棘;壳体的基本结构是一中空管,其上段内径缩小、开孔缩小;中空管的一侧有向外扩张的纵行沟槽,该沟槽的宽度略小于针座弓形突起的宽度;在纵行沟槽的上下端外侧壁,各有一个开窗;开窗的大小略大于喙突,也大于触发键;组装时,针座与弹簧压入壳体上段,喙突深入上开窗内,喙突底面被开窗下壁支撑;使用后,按压触发键可解除上开窗下壁对喙突底面的制约,针座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带动针管进入中空管内,并被下开窗的上、下壁限制,保持针管被持续屏蔽,达到针尖被安全保护的设计预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对静脉血管(也可以是用于组织的腔室)内标本采集、向静脉血管输注药液、静脉采血和静脉输血过程的自动回缩式穿刺针。
技术介绍
人们在防治疾病时,常通过静脉穿刺,对静脉血管内物质进行采集、分析检验获得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也常通过静脉穿刺,将药液输注入静脉血管而到达全身,发挥、补偿、替代和治疗作用;在以上诊疗过程中,需要一种中空的静脉穿刺针,实现对人体静脉血管的有损伤介入,建立体外到血管内的临时通道。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各种静脉穿刺针(输液针、输血针、采血针、活组织穿刺检查针、留置针)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但也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和缺陷:目前国内外的静脉穿刺针,在以上环境中使用后,静脉穿刺针针尖在外裸露;接触病人血液的针尖,常会对医护人员和废弃物处置人员造成针刺伤害,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感染与传播。我国临床使用的静脉输液针,结构简单,基本不具备安全保护装置,它由针尖护套、针座、静脉穿刺针、软管组成;是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的主要器具。根据我国医学统计,学术杂志报道,临床护理从业人员被针刺伤害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危害极其严重。已有多种技术方案是在穿刺针的外表设置保护套管,人为覆盖针尖;但很是不便,且存在误伤的可能。另有技术方案是利用压缩后的弹簧回弹力,将针座及针尖弹入保护套管内。但由于结构复杂、部件很多,且不能自动化生产,致成本很高,难以普及应用。综上所述,临床诊疗迫切需要一种在上述输注药液、输血、采血、采集体液过程中,能对穿刺针进行屏蔽、有效避免针刺伤害;同时又具有结构简便,可实现生产自动化,成本低廉的安全静脉穿刺针;就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任何能够以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实现自动化组装生产的技术方案被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在静脉、组织腔室进行穿刺,实现输液、输血、采集标本过程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实用、价廉、可实现生产自动化、简化临床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消除针刺伤害的特点;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具有对穿刺针尖屏蔽的自动回缩式安全静脉穿刺针,可用于对静脉血的采集、输注药液、输血、组织标本采集和治疗的过程。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安全式静脉穿刺针由护套、壳体、针座、弹簧、针管、软管、鲁尔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针管和软管分别粘接在针座的上、下端孔内;针座装配在壳体上,弹簧被压缩在针座与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护套覆盖在壳体的中空管上段外表;壳体的基本结构是一中空管,从中空管的侧壁一侧向外扩张,形成一个纵行沟槽;在中空管的纵行沟槽的一侧有向外延展的护翼。在护翼的上部,有一不规则形的开缝,将护翼及翼板上的一部分分割出一个呈游离状的悬臂,悬臂的前端缩小,成为触发键,触发键的端部与上开窗对应;触发键端部的高度与宽度略小于上、下两开窗的高度H与宽度N。在纵行沟槽的上、下端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上开窗和下开窗;两个开窗的宽度N和高度H均一致;两个开窗之间的距离L大于穿刺针管从尖端到针座侧面的横突远端的喙突底面的距离K ;在下开窗的上壁有一向下的防脱突棘。针座为管状结构,在针座下段一侧沿轴线的平面向上(或向下)设有一倾斜向上(或向下)的弓形横突,该横突的远端有一个呈向前外倾的突起,称作喙突,该喙突的底面与针座下端底面平行;喙突的上缘有一个突棘,可与下开窗上壁向下的突棘相互扣合并相互制约;针座上段的外径小于弹簧的内径,也小于壳体的中空管上段缩小的内孔径;针座下段的外径小于中空管下段的内径。所述的壳体上的中空管的内径大于针座下段的外径;中空管上段的内径缩小,其直径大于弹簧的外径;中空管上段开口处的内径缩窄,其内径小于弹簧的外径,但大于针座上段的外径。位于壳体的中空管侧壁一侧的纵行沟槽的宽度与中空管的内径之和X小于针座下段外径与弓形突起远端喙突到针座下段外周的距离之和W。在中空管的纵行沟槽一侧有一向外延展的护翼,护翼的外周有翼板包绕;在翼板的外侧设置有数个条棱,它们共同构成握持手柄,在手柄的上方(与针座的上、下段的结合处平齐),设置有识别板,用于自动化生产。按压手柄,力通过悬臂传递给触发键,作用力施加于针座下段的横突远端的喙突,使其脱离纵行沟槽侧壁上开窗底面的支撑,针座被完全释放,在弹簧作用力下,针座及穿刺针迅速弹射进入中空管内腔;在针座侧面的喙突再次通过纵行沟槽的下开窗时,弓形横突外弹,使喙突伸入到下开窗内并被下壁支撑;由于下开窗的上壁设置有向下的突棘,可与喙突上缘向上的突棘相对扣合,形成限位制约,使得针座无法再次向下或向上移动,拔除穿刺针屏蔽在中空管内腔。产品组装时,针座由中空管下端插入,横突进入纵行沟槽内,夹持工具将喙突内收,在其通过纵行沟槽的下开窗后,释放夹持工具,对针座施加向上的力,就可使针座及横突沿中空管及纵行沟槽自动进入上开窗内,由于弓形横突具有弹性,使喙突被上开窗的下壁支撑限制;保持穿刺针的稳定;在触发后,可依靠针座上弓形横突的喙突与纵行沟槽的下开窗的相互作用,使针座自动进入下开窗内并保持稳定;达到消除针刺伤害、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保护医护人员及废弃物处置人员的作用。使用时,以常规静脉穿刺方法操作:取下前端护套,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实施静脉输注药液、静脉采血、输血、体液采集与治疗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将多种功能的结构组合在一个壳体部件中,利于降低产品的制造和组装成本。如此简洁的技术方案已经突破现有的技术方案,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名词一览O:护套3:弹簧4:针管5:软管6:鲁尔接口1:壳体10:中空管101:中空管上端孔径 11:纵行沟槽12:识别板 13:护翼 131:手柄 14:触发键15:手柄前突16:阻尼斜面17:上开窗18:下开窗19:防脱突棘2:针座21:针座上段22:针座上段内孔23:弓形突起230:喙突231:喙突底面232:喙突上缘突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壳体的半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使用前的半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使用后、穿刺针管回缩进入壳体的中空管内的半剖面示意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由护套0、壳体1、针座2、弹簧3、针管4、软管5、鲁尔接口 6共同组成;针管4和软管5粘接在针座2的上下两端孔内;鲁尔接口 6与软管5的远端连接;针座2装配在壳体I上,弹簧3套装在针座上段并被压缩在针座2与壳体I所形成的空间内;护套O是一中空的盲管,套装在壳体上。参见图2,针座2为管状结构;针座上段21的外径小于弹簧3的内径;针座2上段21的外表可套装弹簧3 ;针座下段的外径略小于壳体中空管的内径;在与针座2中轴线的平面重合的针座2下段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向上(或向下)外展的弓形突起23,该突起23具有一定的压缩变形能力及复原弹性,该突起23与针座2轴线呈一定角度的向上(或向下)倾斜,在其远端有一呈向前向下的突起,称作喙突230,喙突的底面231与针座下端底面平行;该喙突的上缘端面有一个向上突棘,称作喙突上缘突棘23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半剖示意图,由此两图可知:壳体I的基本结构是一中空管10,中空管的上段内径缩小,其内径大于弹簧3的外径;中空管上端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式静脉穿刺针由护套(0)、壳体(1)、针座(2)、弹簧(3)、针管(4)、软管(5)、鲁尔接口(6)组成;其特征在于:针管(4)和软管(5)分别粘接在针座(2)的上、下端孔内;针座(2)装配在壳体(1)上,弹簧(3)被压缩在针座(2)与壳体(1)所形成的空间内;护套(0)覆盖在壳体(1)的中空管(10)上段外表;壳体(1)的基本结构是一中空管(10),从中空管的侧壁一侧向外扩张,形成一个纵行沟槽(11);在中空管(10)的纵行沟槽(11)一侧有向外延展的护翼(13);在护翼(13)的上部,有一不规则形的开缝(21),将护翼及翼板上的一部分分割出一个呈游离状的悬臂,悬臂的前端缩小,成为触发键(14),触发键(14)的端部与上开窗(17)对应;触发键(14)端部的高度与宽度略小于上、下两开窗(17、18)的高度H与宽度N;在纵行沟槽(11)的上、下端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上开窗(17)和下开窗(18);两个开窗的宽度N和高度H均一致;两个开窗之间的距离L大于穿刺针管(4)从尖端到针座(2)侧面弓形横突(23)远端的喙突(230)底面(231)的距离K;在下开窗(18)的上壁有一向下的防脱突棘(19);针座(2)为管状结构,在针座(2)下段一侧沿轴线的平面设置有一个倾斜向上(或向下)的弓形横突(23),该横突(23)的远端有一个呈向前外倾的突起,称作喙突(230),该喙突的底面(231)与针座(2)下端底面平行;喙突的上缘端面有一个突棘(232),可与下开窗(18)上壁向下的防脱突棘(19)相互扣合并相互制约;针座上段(21)的外径小于弹簧(3)的内径,也小于中空管(10)上端开孔(101)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