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493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脉穿刺针,包括导管、针头、针座、针柄,以及位于针柄上的退针组件,所述退针组件利用操控部件控制位移部件带动针头分步位移,方便二次推进导管进入患者静脉的合适位置,增加了穿刺针的穿刺成功率。该静脉穿刺针提供的退针组件结构简单,功能使用顺序安排得当,不仅提高穿刺针的穿刺成功率,还有效保护穿刺针使用后不会意外刺伤医护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脉穿刺针,具体是用于人体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的留置针,属医疗器械制作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治疗的医疗器械,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具有柔性的导管,以及导管内部设置的金属针头,针头的尖端部分暴露在导管留置部分的外部。使用时,针头的尖端部分穿过患者皮肤插入目标静脉,使部分导管留置部分和针头前端进入目标静脉,二次推进导管和针头继续进入静脉,直至导管到达静脉的合适位置后,将针头从导管中取出。在一些情况下,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目标静脉进行穿刺时,需要通过观察回血来判断导管和针头是否已经刺入患者静脉血管,但由于回血路径较远或者患者静脉压不足,看到回血所需时间远远多于医护人员刺入患者静脉血管所需的时间,常常造成留置针针头穿刺不到位或者穿透血管后壁,需要重新进行留置针穿刺,给患者带来无谓的痛苦,所以在患者静脉压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在针头内腔形成负压,将人体静脉血管内部的血液吸入针头内腔,辅助快速回血来判断是否已经刺入患者静脉血管。另一种情况下,患者的目标静脉直径较小,因此,在二次推进导管和针头进入静脉合适位置时,针头的尖端部分通常会刺穿目标静脉,使静脉通道的建立失败,所以应在导管和针头前端进入目标静脉后覆盖针头的尖端部分,覆盖方法应使进入目标静脉的导管保持静止位置,同时使针头的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腔,当针头的尖端部分被导管覆盖后,再次推进导管和针头进入静脉的合适位置,此时不会出现刺穿静脉的危险。当然,针头的尖端部分被导管覆盖的长度应该是可控制的,因为覆盖不足会使尖端部分刺穿目标静脉,达不到覆盖效果;过度覆盖又会使导管得不到针头的支撑,当二次推进导管和针头进入静脉合适位置时,导管会发生扭绞、弯曲等不容易进入人体静脉合适位置的情况。中国专利公布号CN2614686公开了一种可迅速看见回血的静脉留置针,其在导管内部的针头上设有侧孔,侧孔与针孔相通,该侧孔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静脉血管进行穿刺时尽快看到回血,以便确认进入静脉血管,避免针头穿刺不到位或穿透血管后壁,但是该留置针侧孔无法解决患者静脉压不足时的快速回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是否进入静脉血管的判断问题。中国专利公布号CN202136638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免冲管囊泡式负压静脉留置针,该留置针在输送液体的软管上设有弹性囊泡,按压囊泡可以产生负压,辅助患者静脉血管快速回血,该留置针解决了患者静脉压不足的快速回血问题,但该囊泡设置在软管上,按压时需要单独的手指进行操作,给医护人员的手指带来过多负担,使用多有不便。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791320公开了一种具有覆盖特征的导管装置,该装置具有导管适配器、针头、针座、偏压臂,当驱动所述偏压臂时,导管适配器相对于针座重新定位,针头的尖端部分被覆盖在导管内部,使针头的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部后再推进导管和针头进入静脉的合适位置,具有保护目标静脉不被刺穿的技术效果。但是,该装置的偏压臂设置位置具有局限性,第一种在针座后部,需要把持针柄外的另一只手驱动偏压臂,实现针头的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部;另一种在针柄上,针柄上设有定位凹槽,前后位移使偏压臂带动针头的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部,定位凹槽限制偏压臂前后位移的距离。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多采用一只手按压患者手臂静脉处,另一只手把持留置针针柄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当医护人员松开按压的那只手去驱动偏压臂时,患者手臂静脉及表层皮肤会发生较大的位移,使静脉穿刺失败,严重的会导致留置针对目标静脉造成损伤,而偏压臂位于针柄上,利用手指相对于针柄的前后位移来驱动偏压臂时,又极易出现针头尖端部分上下不规则挑动,容易对目标静脉造成损伤并使静脉通道建立失败。因此,无论是用另一只手驱动偏压臂,还是在针柄上前后位移驱动偏压臂,都会存在对目标静脉造成损伤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留置针针头的尖端部分稳定退入导管内部,以及辅助静脉压不足的患者快速回血并尽快显示回血,减少留置针针头穿刺不到位或穿透静脉血管的情况,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医疗器械研发人员亟需开发一种不仅能稳定的将留置针针头的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部,并且利用负压辅助快速显示静脉回血,便于医护人员手指操作的一种静脉穿刺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穿刺针,第一解决现有留置针无法快速显示回血,判断是否已经刺入患者静脉血管的技术问题;第二解决现有留置针采用手指与针柄表面相对平行位移的方式控制针头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带来的刺穿静脉的风险;第三将辅助快速显示静脉回血与控制退针的部件均设置在针柄上,使人体握持穿刺针的手指既可以控制快速显示回血,判断是否已经穿刺进入患者静脉血管,又可以控制针头尖端部分退入导管,以便二次推进导管和针头进入患者静脉的合适位置。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穿刺针,包括:导管,针头,针座,针柄,以及退针组件,所述导管为内部中空的透明管状,具有导管内腔,导管留置部分,导管连接部分,导管内腔一端为导管出液孔,另一端为导管进液孔;所述针头为内部中空的管状,具有针头内腔,尖端部分,针头主体部分,所述针头主体部分容纳于导管内腔,其尖端部分伸出导管内腔的导管出液孔;所述针座具有内部中空的针座内腔,以及针座前端和针座后端,其中针座内腔内部设有隔离塞,该隔离塞将针座内腔分隔为液体腔和退针腔,所述液体腔与导管的导管内腔相连通,针座前端内侧壁与导管连接部分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针柄为方便人体手指把持的片状,具有与手指相接触的针柄第一表面和针柄第二表面;所述退针组件包括位移部件和操控部件,所述位移部件位于针座后端,与针头主体部分末端连接,位移部件带动针头进行至少一次位移,位移部件带动针头相对于导管发生第一次位移,针头从初始状态位移到第一状态,针头的尖端部分进入导管内腔;位移部件带动针头相对于导管发生第二次位移,针头从第一状态位移到第二状态,针头从导管内腔抽离;所述操控部件位于针柄上,在手指相对于针柄第一表面或针柄第二表面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操控部件将手指施加的外力传递至位移部件上。所述导管可以是大部分为透明状态,局部为不透明状态,如果导管折断在人体静脉血管内部,不透明区域方便被X光设备寻找。所述位移部件位于针座后端,既可以是位于针座后端退针腔内部的一个部件,也可以是位于针座后端的多个部件,当位移部件由多个部件组成时,所述多个部件之间具有相互配合或者连接的关系存在。上述手指的描述具体解释为人手的拇指、食指等,所述针柄表面分为针柄第一表面和针柄第二表面,根据多数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针柄第一表面和针柄第二表面分别相对于医护人员的右手拇指和右手食指,当然使用左手的医护人员也是存在的,也可以针对针柄第一表面和针柄第二表面安放左手相应的手指。所述初始状态为针头尖端部分伸出导管内腔的导管出液孔,此时用于刺穿患者皮肤并进入患者静脉血管;所述第一状态为针头尖端部分退入导管内腔内部,针头尖端部分被导管覆盖,此时导管内腔含有针头,针头和导管的一部分位于静脉血管内部,可以二次推进导管和针头进入患者静脉合适位置;所述第二状态为针头与导管分离,当导管和针头已经进入到患者静脉血管合适位置后,抽离针头,所述导管留置部分在静脉血管内部,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所述操控部件位于针柄上,具体可以位于针柄表面或者位于针柄内部。使用穿刺针时,医护人员多采用两根手指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静脉穿刺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脉穿刺针,包括:导管(11),该导管(11)为内部中空的透明管状,具有导管内腔(111),导管留置部分(112),导管连接部分(113),导管内腔(111)一端为导管出液孔(111a),另一端为导管进液孔(111b);针头(12),该针头(12)为内部中空的管状,具有针头内腔(123),尖端部分(121),针头主体部分(122),所述针头主体部分(122)容纳于导管内腔(111),其尖端部分(121)伸出导管内腔(111)的导管出液孔(111a);针座(13),该针座(13)具有内部中空的针座内腔(131),以及针座前端(132)和针座后端(133),其中针座内腔(131)内部设有隔离塞(14),该隔离塞(14)将针座内腔(131)分隔为液体腔(131a)和退针腔(131b),所述液体腔(131a)与导管(11)的导管内腔(111)相连通,针座前端(132)内侧壁(1321)与导管连接部分(113)外侧壁(1131)密封连接;针柄(15),该针柄(15)为方便人体手指把持的片状,具有与手指相接触的针柄第一表面(151)和针柄第二表面(15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针组件(2),该退针组件(2)包括位移部件(21)和操控部件(22),所述位移部件(21)位于针座后端(133),与针头主体部分(122)末端连接,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进行至少一次位移,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相对于导管(11)发生第一次位移,针头(12)从初始状态(31)位移到第一状态(32),针头(12)的尖端部分(121)进入导管内腔(111);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相对于导管(11)发生第二次位移,针头(12)从第一状态(32)位移到第二状态(33),针头(12)从导管内腔(111)抽离;所述操控部件(22)位于针柄(15)上,在手指相对于针柄第一表面(151)或针柄第二表面(152)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操控部件(22)将手指施加的外力传递至位移部件(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4 CN 20151019746171.一种静脉穿刺针,包括:导管(11),该导管(11)为内部中空的透明管状,具有导管内腔(111),导管留置部分(112),导管连接部分(113),导管内腔(111)一端为导管出液孔(111a),另一端为导管进液孔(111b);针头(12),该针头(12)为内部中空的管状,具有针头内腔(123),尖端部分(121),针头主体部分(122),所述针头主体部分(122)容纳于导管内腔(111),其尖端部分(121)伸出导管内腔(111)的导管出液孔(111a);针座(13),该针座(13)具有内部中空的针座内腔(131),以及针座前端(132)和针座后端(133),其中针座内腔(131)内部设有隔离塞(14),该隔离塞(14)将针座内腔(131)分隔为液体腔(131a)和退针腔(131b),所述液体腔(131a)与导管(11)的导管内腔(111)相连通,针座前端(132)内侧壁(1321)与导管连接部分(113)外侧壁(1131)密封连接;针柄(15),该针柄(15)为方便人体手指把持的片状,具有与手指相接触的针柄第一表面(151)和针柄第二表面(15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针组件(2),该退针组件(2)包括位移部件(21)和操控部件(22),所述位移部件(21)位于针座后端(133),与针头主体部分(122)末端连接,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进行至少一次位移,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相对于导管(11)发生第一次位移,针头(12)从初始状态(31)位移到第一状态(32),针头(12)的尖端部分(121)进入导管内腔(111);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相对于导管(11)发生第二次位移,针头(12)从第一状态(32)位移到第二状态(33),针头(12)从导管内腔(111)抽离;所述操控部件(22)位于针柄(15)上,在手指相对于针柄第一表面(151)或针柄第二表面(152)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操控部件(22)将手指施加的外力传递至位移部件(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部件(22)是位于针柄(15)上拱形的弹片(227),所述弹片(227)包括固定端(2271),中部(2272)和活动端(2273),所述固定端(2271)与针柄(15)固定连接,向下按压弹片(227)中部(2272),驱动弹片(227)活动端(2273)向位移部件(21)所在方向移动,当活动端(2273)驱动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从初始状态(31)位移到第一状态(32)时,针头(12)向针座后端(133)方向第一次移动,针头(12)尖端部分(121)进入导管内腔(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27)活动端(2273)与位移部件(21)之间设有间隙(34),弹片(227)中部(2272)下表面设有阻隔部分(2274),液体腔(131a)相连通的弹性管路与阻隔部分(2274)底部相接触,向下按压弹片(227)中部(2272),阻隔部分(2274)挤压弹性管路的内腔,挤出管路内腔原有的部分液体,松开对弹片(227)中部(2272)的按压,弹片(227)中部(2272)弹起,与液体腔(131a)相连通的管路恢复,在液体腔(131a)及针头内腔(123)形成负压,人体静脉内的血液被吸入针头内腔(123)和导管内腔(1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部件(22)是位于针柄(15)上的囊体(221),该囊体(221)具有预置流体的囊体内腔(221a),其囊体内腔(221a)与退针腔(131b)相连通,并为退针腔(131b)充入流体,利用流体压力驱动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从初始状态(31)位移到第一状态(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部件(21)包括位于退针腔(131b)内部的活塞(211),该活塞(211)在退针腔(131b)内部位移,带动针头(12)从初始状态(31)位移到第一状态(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部件(21)上设有限位结构(16),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从初始状态(31)位移到第一状态(32),该限位结构(16)用于阻止位移部件(21)带动针头(12)继续位移。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周慷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