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纳米银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4320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纯度药用纳米银浆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选用一种特定的高纯度球型超细纳米银粉末和药用纳米银浆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其中,特定的高纯度球型超细纳米银粉末的指标为:银纯度:≥99.99%,银形状:球形,银粒径:0.1~10nm。药用纳米银浆料的配方:1~2g/L葡萄糖、1~2g/L纳米银、996~998g/L纯水。药用纳米银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分散、搅拌、雾化、收集取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银作为生物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金属材料引起广泛关注,金属银的广谱杀菌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知。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可以杀死或者抑制细菌、病毒、藻类和真菌。银有对抗疾病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银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害。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纳米材料也因其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出很多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别是在力学、热学、磁学、光电、电子等方面与同质的块体材料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引起人们广泛的研宄兴趣。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纳米银(Nano Silver)就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将粒径做到纳米级(0.1?10nm)金属银。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且具有广谱抗菌、长效抗菌、强效杀菌、渗透性强且无任何的耐药性,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并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的特性。随着纳米银的生物活性研宄的越来越深入,关于纳米银的抗病毒活性的研宄也越来越多。研宄发现纳米银对乙肝病毒(HB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均有较好的效果。纳米银对禽流感(H1N^H5N1)病毒也有杀灭作用。最近的研宄还发现,纳米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较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这就在医药上广泛应用纳米银来为人类服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国内外在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中的三大瓶颈为:高纯度、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和克服纳米粉体的团聚现象以及纳米材料的应用等已成为国内外纳米技术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现有技术的纳米银制备技术,绝大部分是将单质金属银或其他含银化合物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成纳米级别的金属银粉末。在制备过程中通常的物理方法(如球磨法)难以达到纳米级。而化学方法的制备一直为获取高纯度的纳米粉末产品所困惑,特别在产业化过程中,其各种“酸根”的分离、杂质的清除极难实现,另外,还存在还原剂的影响。从而限制了纳米银材料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国市场,纳米银粉末多以化学方法制备,各种粒径、形状混存,其纯度、性能和分布的精确性、稳定性均难确定,纳米粉末的收集、存放、运输等技术研宄尚待加强,生物、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更难保障,药用纳米银的标准尚待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目前药用纳米银标准缺失的情形下,选用一种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实现高安全性的药用纳米银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药用纳米银浆料由如下浓度的成分组成: 球形纳米银粉末I一 2g/L; 葡萄糖I一2g/L; 其余为水;所述球形纳米银粉末粒径为0.1一1nm,球形纳米银粉末中银的纯度^ 99.99%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球形纳米银粉末购自光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物理方式制备的产品O上述药用纳米银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将粒径为0.1-1Onm的球形纳米银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球形纳米银粉末浓度为I一 2g/L的球形纳米银溶液; (2)分散:使用超声波分散设备对球形纳米银溶液进行分散,超声波频率(3段频率)为30— 40KHZ,分散时间为 30— 60s ; (3)包裹:将葡萄糖加入经步骤(2)超声分散处理后的球形纳米银溶液中,控制葡萄糖的浓度为I一2g/L ;然后再次进行超声波分散,超声波频率(4段频率)为30— 54KHZ,分散时间为20— 30s ;使葡萄糖包裹住纳米银粉末令其不会聚集成团沉淀; (4)雾化:将经步骤(3)处理的球形纳米银溶液用超声波雾化设备进行雾化,超声波频率(2段频率)为20— 30KHZ,时间为2?15s ; (5)收集:收集步骤(4)雾化处理所得的雾状物,即得药用纳米银浆料。所述药用纳米银浆料为一种无色半透明溶液。下面结合原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球形纳米银粉末是光谷纳米公司物理方式制备的产品,即在一充满保护气体的容器中利用高压放电所产生的闪电将金属银丝汽化后通过冷却凝固再利用超声波分散,然后通过消磁、气流分级获得0.1-10 nm的纳米银球形粉末。将球形纳米银粉末加入葡萄糖和水,通过超声波分散、雾化,再收集便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纯度药用纳米银浆料。葡萄糖作为分散剂,水则作为稀释剂,优选地,用纯水作稀释剂。本专利技术在所选材在符合药用卫生标准并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其组合物的成份品种,减少其用量,以实现其高安全性: 高强度:Ag ^ 99.99%确保其高纯度,可视为单质银。高纯度,除了具有高强度的抗菌能力且无其他混合物干扰,安全性高外,从根本上限制了化学方法制备纳米银粉末的可能,从而以其高纯保证高强,减少其用量。高效应:银粉末的银粒径越小,其纳米效应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越高,其活性越高,其单位抗菌效应越高,其同质量物质的抗菌效能越高,从而减少其用量。高稳定:由于球形粒子是同体积粒子最稳定的形状,因此,采用球形纳米银粒子,能最大限度克服小尺寸粒子趋稳定性引起的团聚效应,使纳米银粉末在溶液中获得最高的稳定性,并以稳定的纳米银粒状态发挥其效能。同时也尽可能减薄纳米银粉末包裹物厚度,最大限度发挥纳米银粒子的效能,减少其用量。低浓度:由于上述三高(高强度、高效应、高稳定)的综合作用,使得一定量的纳米银在其浆料中效能成几何级数增加,从而在疗效一定时,可极大的减少其用量,实现纳米银极低浓度的应用。高安全:在疗效一定时尽可能降低纳米银浓度的应用,必然达到其高安全性的效果,甚至在浓度1.25mg/l时仍有极好的疗效,这也是药物设计者追求的目标所在,从而实现其宗旨。另外,本专利技术仅选择了医药上可接受的葡萄糖、纯水作为其包裹材料和稀释剂,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组合物品种,另一方面从材质上确保其组合物的安全性,从而实现其高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纳米银浆料的难点在于: 要克服物质小尺寸粒子趋稳定引起的团聚效应,粒径越小,团聚效应愈强,为此,根据其材料特性、粒径大小,选择一相应的超声波频率将纳米银粉末均匀分散至溶液中,此处频率为第3频率,频率为30?40Khz,时间为30?60秒。另外,本专利技术在选择葡萄糖作为纳米银包裹物时做了如下考虑:①选择确保人体可接受且相容的材料防止纳米银粒子之间不团聚;③防止包裹物对纳米银粒子的破坏;④防止纳米银粒子对包裹物的影响而导致对人体的危害;⑤保证在实际应用中纳米银粒子能充分释放其高效能,此处选用医用葡萄糖实现这一目的,达到相容一一包裹一一稳定释放的效果。总之,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纳米银应用于生物、药物材料的混乱状况,提供了一种具有三高一低(高强度、高效应、高稳定性、低浓度)的高安全性的药用纳米银浆料及制备方法。【附图说明】图1和图2均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浆料的检测相片。具体实施方法实施例1 选用光谷纳米科技公司的纳米银粉末2g,加入996g纯水混合,使用40KHZ超声波分散60s,再加入葡萄糖2g,使用54khz超声波分散30S,再使用30khz超声波进行雾化5s,使用一玻璃仪器收集蒸汽为高纯度纳米银医药用浆料,纳米银浓度为2000 ppm,相片见图1。实施例2 选用光谷纳米科技公司的纳米银粉末l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用纳米银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由如下浓度的成分组成:球形纳米银粉末 1—2g/L;葡萄糖1—2g/L;其余为水;所述球形纳米银粉末粒径为0.1—10nm,球形纳米银粉末中银的纯度≥99.9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柏司徒伟怡刘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迪谷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