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752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包括上层的微带线结构和有源电路、中层的介质基板、下层的接地金属贴片以及金属通孔,金属通孔依次贯穿微带线结构、介质基板和接地金属贴片,使微带线结构与接地金属贴片之间通过介质基板连接,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端口馈电线、第二端口馈电线、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第一端口馈电线与第二端口馈电线左右对称,第一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上方,第二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下方,整个微带线结构呈“十”字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频率和带宽独立可重构,并且在通带两侧各有一个传输零点,提高了滤波器的矩形度和选择性,总体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带带通滤波器,尤其是一种应用在宽带前端系统的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属于微波通信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前端往往需要融合多种无线信道和通信标准,这些无线信道和通信标准不仅中心频率不同,还有不同的带宽要求。这就要求一种同时具有频率和带宽调节能力的可重构射频前端。传统的调谐滤波器无法自由调节带宽,不能适应现代无线系统的要求。正因此,一种同时具有中心频率和带宽调节能力的滤波器被提出,其英文名为fullytunablefilter,中文译为全可调滤波器。该种滤波器是电调滤波器研究的前沿和趋势之一,目前国际上只有少量文献报道。此外,目前对可重构滤波器的研究基本上是在窄带滤波器上开展,多模、宽带可重构滤波器的研究仍存在许多空白,无法满足宽带可重构通信系统的需求。多模、宽带同样是电调滤波器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根据当前已有的全可调带通滤波器研究成果,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种的设计方法:1)2011年Yi-ChyunChiou和GabrielM.Rebeiz在IEEETransactiononMTT上发表了“ATunableThree-Pole1.5-2.2-GHzBandpassFilterWithBandwidthandTransmissionZeroControl”,采用传统梳状线带通滤波器改进耦合结构实现频率和带宽的可重构,如图1、图2a~2b和图3a~3c所示,可调范围在1.5~2.2GHz之间,绝对带宽是50~170MHz(相对带宽2.2%~11.2%)。文章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控制D1改变电长度调节中心频率,控制D2改变和W3,L3改变耦合强度调节带宽,为全可调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2)2013年TheunisS.Beukman和RianaH.Geschke在IEEEMicrow.WirelessCompon.Lett.上发表了“ATune-AllWidebandFilterBasedonPerturbedRing-Resonators”,文章采用引入微扰使得环形谐振器模式分离,并用变容管分别控制两个模式,得到频率和带宽全可调的特性,由奇偶模分析理论可以得知奇模由串联电容C1独立控制,偶模由并联电容C2独立控制,滤波器结构如图4所示,设计出的滤波器拥有9%的频率调节范围和25.3%的带宽调节范围。已发表的现有技术多涉及频率可重构滤波器,带宽可重构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往往需要融合多种无线信道和通信标准,这些无线信道和通信标准不仅中心频率不同,还有不同的带宽要求,这就要求一种同时具有频率和带宽调节能力的可重构射频前端。目前已发表的现有技术绝大部分是基于窄带滤波器基础上设计的,无法满足宽带可重构通信系统的需求,对于宽带可重构滤波器,所提方法和结构以及所实现的性能有限。此外,在开路谐振器上加载有源器件,微带结构在和有源器件相结合时不可避免地要引入接地过孔,对于短路谐振器而言,结合有源器件的设计直接简单,但有些时候为实现更好性能和更小的体积,开路谐振器应该优先考虑,由于本身不具备接地点,设计难度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频率和带宽独立可重构,并且在通带两侧各有一个传输零点,提高了滤波器的矩形度和选择性,总体性能良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包括上层的微带线结构和有源电路、中层的介质基板、下层的接地金属贴片以及金属通孔,所述金属通孔依次贯穿微带线结构、介质基板和接地金属贴片,使微带线结构与接地金属贴片之间通过介质基板连接,所述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端口馈电线、第二端口馈电线、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一端口馈电线与第二端口馈电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上方,所述第二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下方,整个微带线结构呈“十”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谐振器包括第一传输线和短路枝节,所述短路枝节垂直设置在第一传输线的中心,使第一谐振器呈倒T型结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中心两侧分别加载有第一变容二极管和第二变容二极管,所述短路枝节上加载有第三变容二极管,所述第一变容二极管和第二变容二极管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谐振器包括第二传输线和开路枝节,所述开路枝节垂直设置在第二传输线的中心,使第二谐振器呈T型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中心两侧分别加载有第四变容二极管和第五变容二极管,所述开路枝节上加载有第六变容二极管,所述第四变容二极管和第五变容二极管左右对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变容二极管串接有第一隔直电容,所述第六变容二极管串接有第二隔直电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变容二极管与第一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第一直流电压源,所述第六变容二极管与第二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第二直流电压源,所述短路枝节在靠近第一传输线的位置上和开路枝节在靠近第二传输线的位置上均连接第三直流电压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变容二极管与第一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通过第一高频扼流圈连接第一直流电压源,所述第六变容二极管与第二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通过第二高频扼流圈连接第二直流电压源,所述短路枝节在靠近第一传输线的位置上通过第三高频扼流圈连接第三直流电压源,所述开路枝节在靠近第二传输线的位置上通过第四高频扼流圈连接第三直流电压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通孔有六个,分别为第一金属通孔、第二金属通孔、第三金属通孔、第四金属通孔、第五金属通孔和第六金属通孔,所述第一金属通孔设置在短路枝节远离第一传输线的一端,所述第二金属通孔设置在第一谐振器的左上侧,并通过第五高频扼流圈与第一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三金属通孔设置在第一谐振器的右上侧,并通过第六高频扼流圈与第一传输线连接,所述第四金属通孔设置在第二谐振器的左下侧,并通过第七高频扼流圈与第二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五金属通孔设置在第二谐振器的右下侧,并通过第八高频扼流圈与第二传输线连接,所述第六金属通孔设置开路枝节的一侧,并通过第九高频扼流圈与开路枝节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口馈电线的左端作为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端口馈电线的右端作为输出端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口馈电线与第一谐振器之间的间距、第二端口馈电线与第一谐振器之间的间距、第一端口馈电线与第二谐振器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端口馈电线与第二谐振器之间的间距都是相同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介质基板采用介电常数为2.55、厚度为0.8mm、损耗角正切值为0.0029的介质基板。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宽带带通滤波器通过两个并联的中心加载短路/开路枝节T型谐振器,对每个模式独立调谐,实现了频率和带宽的独立可重构,可以满足不同频率和带宽需求的无线通信系统需求,电磁兼容性更好。2、本专利技术的宽带带通滤波器通过两个T型谐振器产生一个奇模和两个偶模,构成了三模宽带可重构滤波器,其中心频率和绝对带宽独立可调,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克服了传统可重构滤波器带宽较窄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宽带带通滤波器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包括上层的微带线结构和有源电路、中层的介质基板、下层的接地金属贴片以及金属通孔,所述金属通孔依次贯穿微带线结构、介质基板和接地金属贴片,使微带线结构与接地金属贴片之间通过介质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端口馈电线、第二端口馈电线、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一端口馈电线与第二端口馈电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上方,所述第二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下方,整个微带线结构呈“十”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谐振器包括第一传输线和短路枝节,所述短路枝节垂直设置在第一传输线的中心,使第一谐振器呈倒T型结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中心两侧分别加载有第一变容二极管和第二变容二极管,所述短路枝节上加载有第三变容二极管,所述第一变容二极管和第二变容二极管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谐振器包括第二传输线和开路枝节,所述开路枝节垂直设置在第二传输线的中心,使第二谐振器呈T型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中心两侧分别加载有第四变容二极管和第五变容二极管,所述开路枝节上加载有第六变容二极管,所述第四变容二极管和第五变容二极管左右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率和带宽均可重构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包括上层的微带线结构和有源电路、中层的介质基板、下层的接地金属贴片以及金属通孔,所述金属通孔依次贯穿微带线结构、介质基板和接地金属贴片,使微带线结构与接地金属贴片之间通过介质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端口馈电线、第二端口馈电线、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一端口馈电线与第二端口馈电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上方,所述第二谐振器设置在第一端口馈电线和第二端口馈电线的下方,整个微带线结构呈“十”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谐振器包括第一传输线和短路枝节,所述短路枝节垂直设置在第一传输线的中心,使第一谐振器呈倒T型结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中心两侧分别加载有第一变容二极管和第二变容二极管,所述短路枝节上加载有第三变容二极管,所述第一变容二极管和第二变容二极管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谐振器包括第二传输线和开路枝节,所述开路枝节垂直设置在第二传输线的中心,使第二谐振器呈T型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中心两侧分别加载有第四变容二极管和第五变容二极管,所述开路枝节上加载有第六变容二极管,所述第四变容二极管和第五变容二极管左右对称;所述第三变容二极管串接有第一隔直电容,所述第六变容二极管串接有第二隔直电容;所述第三变容二极管与第一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第一直流电压源,所述第六变容二极管与第二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第二直流电压源,所述短路枝节在靠近第一传输线的位置上和开路枝节在靠近第二传输线的位置上均连接第三直流电压源;所述第三变容二极管与第一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上通过第一高频扼流圈连接第一直流电压源,所述第六变容二极管与第二隔直电容之间的线路上通过第二高频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庆昕陈志涵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