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涉及一种风能发电机,其包括机体装置、机组装置及配件装置,机体装置包括机塔座、外壳体,机组装置包括风轮、发电机,配件装置包括自控器、蓄电箱、警避顶。机塔座位于机组中下部,外壳体位于各发电机外侧,机塔座、外壳体内部均设有绝缘层。风轮置于各发电机前端,其包括风轮圈、风页板、传动轴,其主要作用是利用风能驱动交流或直流发电机做功发电。自控器、蓄电箱同置于机塔座下部中,自控器主要作用是对发电机组进行自动监控,蓄电箱主要作用是蓄存余电,警避顶置于上传动轴上端,其主要作用是警示与避雷。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性能优越并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与风能,且多功能适用广、高效节能环保、安全便利耐用、制用成本极低,即综合效益与长远效益极为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能发电设备,特别是一种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能源已成为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与竞争的重大战略资源,但可开采和利用的煤炭、水力、地热等能源却极为有限,因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大力提倡和实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资源、降污减排、降耗增效、低碳运行等重要举措。人们在充分利用和节约煤炭、水力、地热等有限资源的同时,逐步对用之不尽的风能资源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并加以利用,尤其是在利用风能发电
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纵观目前国内外各种风能发电技术尚存在机体结构、环境适应、空间发挥、风能充分利用、高效安全环保、综合技术性能与长期效益发展等诸多问题亟待加以整体解决,如2011年I月12日授权公告申请号为201020239892.8的中国专利所述的风力发电机,这种风力发电机虽然具有两个风轮,但其结构与性能过于简单、空间和风能浪费大,不能充分利用来自四面八方的风力,需要较大的定向风力才能推动其旋转,而风力小时又无法运转做功,再者这种风力发电机的风桨过于简单且受力面积小,不能充分利用风能和使用久后容易变形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安全便利、制用成本极低、能充分利用风能、可靠经久耐用的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组包括机体装置、机组装置及配件装置, 所述机体装置包括机塔座、外壳体,所述机塔座位于发电机组的中下部,所述外壳体设置于机组装置各发电机外侧,所述机塔座和外壳体内部均设有绝缘层; 所述机组装置包括由机塔座所支撑的多个风轮和与每个风轮相连接的发电机,每个风轮分别设置于其对应发电机的前端,每个风轮分别包括与发电机锭子转轴一端连接且可带动发电机锭子转轴转动的传动轴、间距相等并固定连接于传动轴外侧的风页板、固定连接在风页板远离传动轴一端上的风轮圈,所述风轮圈为环状,所述传动轴设置于风轮圈内圈中心,风页板整体设置于风轮圈中,且风页板的两端分别与风轮圈内侧和传动轴外侧连接,所述发电机为风能交流式或直流式发电机; 所述配件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塔座中的蓄电箱、自控器和设置于发电机组顶端用以警示及防雷的警避顶。其中所述多个风轮分别为上风轮、中风轮、下风轮、前风轮、后风轮、左风轮、右风轮,上风轮、中风轮及下风轮的传动轴位于同一轴线I上,前风轮、后风轮的传动轴位于与轴线I垂直的同一轴线II上,左风轮、右风轮的传动轴位于分别与轴线1、轴线II垂直的同一轴线III上。其中所述上风轮、中风轮及下风轮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前风轮、后风轮分别位于中风轮和上风轮之间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左风轮、右风轮分别位于中风轮和上风轮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其中所述每个风轮的风轮圈为两个平行连接于该风轮上所有风页板外侧两端部的环形圈体,或每个风轮的风轮圈为一个连接于该风轮上所有风页板外侧中部的环形圈体。其中所述风页板为矩形页板,其两侧面为平形或龟背形并凿有风力助推凹孔,且每块风页板靠传动轴一端的接点和靠风轮圈一端之间的接点不在一条垂直线上,促使风页板整体形成漩涡状。其中所述蓄电箱和自控器分别设置于下风轮下方的机塔座内,蓄电箱和自控器外侧设有密封防盗盖。其中所述警避顶设置于上风轮的上传动轴上端,警避顶中设有节能警示灯,警避顶内壁设有绝缘层,且顶端用内置避雷绝缘导线依次与机体外壳和机塔座连接或直接与地面连接。其中所述机塔座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菱形塔状。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其它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综合性能优越、性价比极高 本专利技术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由于采用单体多风轮机组并可多个发电机组合式及自控技术进行综合设置与发电,使空间与环境场地和风能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发挥,该专利技术技术还可大量节省生产、搬运、安装、施工、场地、输电等所需材料与费用,同时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环境资源和有效实现低碳运行。尤其是对进一步扩大开发和普及利用取之不尽的廉价风能进行高效发电,将有效补充国家总电网电量不足和缓解与解决城乡社会生产及文化生活发展用电需求日趋紧缺难题,并可充分节约其它有限能源,加快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和推动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等,其作用甚大。因此,本专利技术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具有结构独特精巧、技术性能优越、节省场地资源、空间发挥极致、风能利用充分、高效节能环保、安全便利耐用、制用成本极低,即综合性价比极高等优点。2、用途广泛、效益明显 本专利技术由于将现有的各种单体单机风能发电机技术进行有机分析、揉和、优化与创新,综合设计成结构严谨、性能优越、单体多机、适用广泛和安全节能高效的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该发电机组适应性强,既可用于风能富足和风力大的地区进行全面发电,也可用于风能相对较少和风力较小的地区进行补充发电,既可进行单组式安装发电亦可进行组合式安装发电。同时,以该技术为核心,可根据不同用途和需要生产制造各种先进和大小不同的民用军用高效风能发电机,实现单体多机、广泛使用、高效节能等,其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长远效益极为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前风轮和后风轮后)。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机塔座,2-蓄电箱,3-自控器,4-下风轮,5-下传动轴,6-下发电机,7-中风轮,8-中发电机,9-右发电机,10-右风轮,11-右风轮圈,12-右风页板,13-右传动轴,14-前传动轴,15-前发电机,16-上风轮,17-上传动轴,18-警避顶,19-上风页板,20-上风轮圈,21-上发电机,24-左风轮圈,25-左风页板,26-左传动轴,27-左风轮,28-左发电机,29-中传动轴,30-中风页板,31-中风轮圈,32-下风页板,33-下风轮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下面简称“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包括机体装置、机组装置及配件装置。所述机体装置包括机塔座1、外壳体。所述机塔座I位于发电机组的中下部,所述机塔座I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菱形塔状,基塔座可由上下两节或两节以上并可通过对称滑槽升降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或菱形塔状组成,且机塔座的下发电机6、上发电机21外侧分别增设平行组合对接口(图中未示出),以便与另一个风电机组机塔座的下发电机6、上发电机21外侧组合对接口进行连接,并可以此类推,形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风电机组所构成的立体大型风电机组。在本实施例中机塔座I为上小下大的两节圆筒状组成和低端附设有转盘(图中未示出),其主要作用是固定与支撑和升降机组装置,以及升降圆塔高度和适当旋转调节圆塔上的两两对接口及风轮方位。所述外壳体设置于机组装置各发电机外侧,为清楚不意传动轴及发电机图中未不出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主要包括位于机组装置各发电机外侧并起着包围固定和支撑各发电机的相关部件。所述机塔座I和外壳体外部均用新型太阳能材料设置及内部均设有绝缘层。所述机组装置包括由机塔座I所支撑的多个风轮和与每个风轮相连接的发电机,每个风轮分别设置于其对应发电机的前端,风轮似涡轮状,风轮作用是利用风能推动发电机锭子转轴转动做功发电,每个风轮分别包括与发电机锭子转轴一端连接且可带动发电机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组包括机体装置、机组装置及配件装置,所述机体装置包括机塔座(1)、外壳体,所述机塔座(1)位于发电机组的中下部,所述外壳体设置于机组装置各发电机外侧,所述机塔座(1)和外壳体内部均设有绝缘层;所述机组装置包括由机塔座(1)所支撑的多个风轮和与每个风轮相连接的发电机,每个风轮分别设置于其对应发电机的前端,每个风轮分别包括与发电机锭子转轴一端连接且可带动发电机锭子转轴转动的传动轴、间距相等并固定连接于传动轴外侧的风页板、固定连接在风页板远离传动轴一端上的风轮圈,所述风轮圈为环状,所述传动轴设置于风轮圈内圈中心,风页板整体设置于风轮圈中,且风页板的两端分别与风轮圈内侧和传动轴外侧连接,所述发电机为风能交流式或直流式发电机;所述配件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塔座(1)中的蓄电箱(2)、自控器(3)和设置于发电机组顶端用以警示及防雷的警避顶(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战,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